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庆
10 月 30 日,全省第二届“现代美镇大家谈”活动在湖州吴兴区潞村顺利举行,全省 100 余位各市、县(市、区)的美丽城镇办负责人、乡镇书记、镇长参加此次会议。在讨论环节,主办方将代表们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应“基础设施建管运一体化”、“公共服务可持续运营”、“公共平台支持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以及“在推进重点片区建设中提高居民服务与保障水平”五项议题,共同探讨美丽城镇建设的新思路,全力推动全省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守正创新,完善顶层设计,注重活化利用,赓续历史文脉,在城乡建设中全面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议题组由乡镇负责人及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等16人组成,大家围圈而坐,结合各地现实和工作经验,以围合式方阵展开了两次激烈讨论,分享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的主要做法。
坚持“修旧如旧”聚起人心
让资金项目“潮”向古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浙江省开展的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中,各乡镇是如何践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工作?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书记郑迪在代表小组上台发言中讲到:“议题组的各乡镇(街道)在全力以赴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文章的同时,更是千方百计做好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文章,大家分享了很多经验做法,总结起来就是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奔着“人心”去、聚着“人气”干、引着“人流”走,让许多古村古镇焕发了新生。各镇街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不断丰富村庄业态,让资金项目“潮”向古村,“聚”起人心,影响力有效形成。”2023年,景宁县大漈乡通过乡强村公司选点投资、职业经理人市场运营,成功打造集大漈罐制作展成、宋韵文化体验、宋朝特色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宋韵IP馆“云涧听雨”,并推出“漈上民宿”运营计划,引领民宿产业快速迭代升级,让民宿经济实实在在红火了起来,成为了大漈展示古村镇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重要窗口”。
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的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以农历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余杭区百丈镇镇长江聪分享了百丈镇通过锚定打造乡村博物馆第一村的这一目标,发布全球招募令,出台“黄金十条”政策,建设落地蔡志忠文化馆、清廉博物馆、青瓷艺术馆等特色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通过‘百丈村博’这个“名片”打造,让文旅融合和艺术乡建“双轮驱动”,有效带动百丈镇的文旅产业发展,累计吸引游客38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800万元。
矾山因矾创镇,因矾兴镇。“我们苍南县矾山镇因盛产明矾而得名,有着“世界矾都”之称,650余年以来的炼矾历史,让矾山拥有独特的工业遗产和人文积淀。同时,还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程故居,依托革命老区镇的优势,镇里通过争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专项债6200万元,其中切块2600万元盘活温州矾矿的闲置11栋苏式旧厂房,打造BAC艺术空间数字影像产业基地,贯通写真、玩拍、街拍、短视频等领域‘产学研创’全产业链。通过合理利用,让这些宝贵资源活起来,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城市生产生活。”矾山镇副镇长王嫔嫔分享到。
还有龙泉市石达石街道聚焦历史文化村落连片保护利用,集中流转民居40余幢,入选“浙丽乡村订制”平台试点,借力山海协作,加强与嘉兴秀洲区油车港镇在乡村康养上的合作,并与中国美院教授团队积极对接合作,走出了一条艺术乡建与传统村落融合新道路。
在历史建筑和老屋适应性再利用的过程中,浙江这些镇街通过精细梳理并保护历史街区的空间和建筑肌理,在严格管控建筑高度、立面色彩、街巷尺寸等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植入现代功能,构建多层次公共空间体系,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同时,又充分考虑保障群众利益,探索“政府+集体+村民+社会资本”模式,带动社会资本以租赁、承包、联营形式发展民宿、农家乐、共富工坊等业态,因地制宜,进一步激活当地资源,让老镇、老村、老屋有了更多的希望和未来。
守正创新 打造“IP”
让历史文化“潮”涌古镇古村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正体现了浙江镇街的对于个各自的“IP”影响力的呈现。
“在我们王江泾镇的长虹桥,这是一座明朝建造的石拱桥,当时因为大运河的渡船经常淹死人,所以建了大石桥造福当地百姓,2008年的时候,又做了4个防撞墩子,4只神兽趴蝮看护桥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副镇长裴云亭讲起当地的历史故事,并分享了王江泾镇如何通过打造运河“闻川好物”文创品牌,充分利用“水、船、庙、塔”元素,创作灶画、手绘、明信片等产品,推出长虹桥“镇水神兽”趴蝮做IP形象的“八夏”系列产品,讲好运河故事的实践。
而同是位于嘉兴市的宁海县前童镇则通过充分挖掘木匠、泥瓦匠、雕刻匠等“五匠”千年文化财富,下大力气活化“五匠”工艺,在古镇景区内打造木文化艺术馆、竹编体验馆、传统手工艺一条街,充分展现“千年古镇”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1月份定期举行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让绍兴水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绍兴柯桥区安昌街道副主任徐溢分享了安昌街道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路径:一方面通过最大程度保持古镇原真风貌,将各种节庆活动与古镇相结合;另一方面,安昌将传统的“卖风景”变为“卖生活”,卖原汁原味的旧时光、老故事,但从不仅限于淳朴的店面、粗犷的土特产包装,而是通过文化创意俘获年轻消费,集聚产业共同创优,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的体验需求,将古镇的厚重文化轻松表达,实现时尚与活力的新韵展露。
在交流讨论中,记者发现每个镇街都会定期举办各类历史文化主题活动,他们以传统技艺、特色美食等文旅产品,打造特色历史文化IP,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核心价值,提炼可识别、易传播、能辨识的历史文化符号,让历史文化在一个个建筑元素中得以体现,更在一场场文化活动、一件件文创产品中生动展现,乃至琐碎的烟火日常中深刻体会。
“古为今用”跨界融合
因地制宜 引流量促发展
“人流量”转变为“经济流量”也是本次小组讨论中提到的重要关键词。如何坚持“古为今用”的理念,不断跨界融合,在和美乡村打造中蹚出新路子?
“紧跟潮流资讯热点开拓市场,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与旅游、创意、科技、教育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立体式的文化传播路径。”这是各镇街代表一致认同的观点也是在实践中的做法之一。如,温州市泰顺县雅阳镇依托高热自涌含氡矿泉优势,衍生打造“温泉+旅游”“温泉+养生”“温泉+古村落”等一批新产品、新业态,突出“天下第一氡”的治病、疗养、美容功效,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康养服务。
尖山镇地处金华、绍兴、台州“三府”交界,金华市磐安镇镇长胡相军向小组成员们介绍了尖山镇在美镇打造的具体情况。“被誉为‘空中乡村’的乌石村是我们尖尖山镇一个下辖村,村里很多的老房子都是用黑色的火山石堆砌而成的,乌石村还有金华农家乐第一村的名头。在坚持“生态富民”战略下,尖山镇相继衍生多个农家乐集聚村,发展农家乐360多家,通过打响的尖山民宿品牌,让民宿实现收入倍增。”而位于金华市武义县履坦镇,通过历史文化塑造履坦镇域品格,古埠、古村、古街组成了履坦最佳构图。拥有千年文化的履坦镇,通过艺术乡建、文旅融合等方式,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以骑行、徒步、越野等各类户外赛事以及主题活动为载体,构建“赛事-产业-骑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浙西天路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佳户外运动挑战目的地。衢州市常山县芳村镇通过围绕“生态、文化、数字、民生”等方面建设,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续写千年古镇的繁华。
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镇长张霞交流中分享了崇头镇通过实施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修复工程,让梯田水系充沛、四季出彩、如链似带,成为全国首个梯田类型5A级景区,并作为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向世界展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
在探索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道路上,平衡好“网络流量”与“市场留量”,让小城镇既拥抱现代科技的光芒,又留住传统文化的韵味,是一项既富有挑战又极具意义的重要任务。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负责⼈李俊教授在讨论时表示:“有活水才有活化,我们成立了历史经典产业学院,以人才培育带动产业升级发展,有效推动历史文化保护活化。例如我们学院和上虞岭南乡有合作,经常在其古村落举办学生露营活动,非遗以及文创研讨会,推动上虞瓷源小镇艺术专业人才培育 引进中美学生活动,扩大国际影响。”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城镇的“根”和“魂”,承载着城镇的记忆和文化基因,也是维系居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精神纽带,更是建设现代化美镇的情感基础。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既可以塑造城镇的特色风貌,提升城镇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又能通过“老场景、新功能”的创新设计,让历史文化空间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满足现代需求,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王三军说到。
未来,在全省城乡建设中将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
王三军院长从专业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近两年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的实操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挑战。例如,理想方案与现实情况的差异化、传统要素与现代需求的不兼容、保护活化与持续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性活化利用,关键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建议在未来的城乡建设中,一是以可持续性规划为引导,借助现代设计手法整合传统空间要素,并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文化 IP 打造实现可持续、品牌化运营。二是建立多元参与运维机制,强化人才与文化创业生态系统培养,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管理能效与文化治理水平。三是构建跨区域文化生态圈,实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最终形成保护、利用、传承的良性循环。
在浙江省城乡一体化的大潮中,各乡镇越来越善于用“未来”的视角去塑造和提升“小镇”品质,期待未来这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镇能成为引领和定义“未来”的人居典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