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打响“文化+”品牌,为人民提供高品质文化生活

旅游资讯 8 0

张堰古镇历史风貌保护区俯瞰。

金山区张堰镇持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响“文化+”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生活。

张堰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浦南首镇”之称,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积累了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张堰镇通过持续挖掘和活化,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将更新与民心同频共振。如今,在这个“文教小镇”,张堰历史风貌保护区内已形成多元的文化业态,并将打造更多文化惠民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历史建筑“活”起来,让人民共享名家大师资源

居民参与快板书等曲艺传习培训。

漫步于“可阅读”的历史建筑群,细细品味名家大师的艺术作品与家国情怀,现在,张堰镇吸引了不少市民从市区乃至是周边城市而来。推进古镇更新的过程中,张堰镇在保护和开发古建筑方面,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商业化古镇的道路。2023年,张堰镇创建沪上首个“建筑可阅读”小镇,通过活化历史建筑,让人民共享名家大师资源。

在“建筑可阅读”理念的推动下,张堰镇注重挖掘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深厚人文底蕴。姚光故居、卢家祠堂、花贤路29号等一批老建筑,变身为上海南社纪念馆、华侨书画院、白蕉艺术馆等古镇文化新地标。同时,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上海华侨书画院、白蕉艺术馆等新空间,也举办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博专题展览。

其中,享誉沪上的海派帖学名家白蕉正是张堰人,其生平事迹和书画成就引起广泛关注。为纪念先贤,近年来,张堰镇多次举办白蕉书画作品展。张堰小学“白蕉杯”书法比赛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并联手金山区硬笔书法协会,举办了六校师生书法邀请赛,吸引众多的书法爱好者。

悦近来远,张堰镇汇聚越来越多的名家大师“朋友圈”。如今,邓散木艺术馆正在紧张筹备中,今年将在张堰镇东河沿路15号的钱家祠堂对外开放。邓散木与白蕉、徐悲鸿并称“艺坛三杰”,也是白蕉的好友。这两位书法、篆刻的艺术大家,将在张堰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核心区,实现跨越时空再“相聚”。即将在此展出的手迹文献展中,包括邓散木各个阶段的书法、篆刻、诗文学问、交游书信往来等众多真迹文献。

此外,有声博物馆、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等新一批文化场馆也即将对外开放,为张堰镇新增文化地标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古镇的文化内涵。

为了增加人们“阅读”历史建筑的趣味,张堰镇下足功夫。今年,张堰镇“建筑可阅读”护照及古镇文脉寻访、互动体验、古镇骑游三条旅游打卡线路发布。从白蕉艺术馆邂逅精品春兰展,大隐书局悦享元宵灯谜会、名家讲座,历史人文风情馆欣赏中德音乐桥和邓散木文献展,到南社纪念馆的阅读马拉松《姚光日记》分享会、张堰公园的非遗日主题活动、大境堂的时光慢享季等43场主题活动,让建筑“活”起来,可见、可读、可听,焕发更强生命力。

公共文化活动“串珠成线”,点亮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张堰镇推进戏曲进校园,培育青少年曲艺储备人才。

张堰镇坚持文化立镇,塑造更多文化惠民品牌,以更多高质量、可持续、有影响力的文化供给,助力擦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自2020年起,张堰镇已连续五年举办古镇文化艺术节,将戏曲、书画、曲艺、围棋和民俗等特色文化活动“串珠成线”。如今,全镇公共文化活动贯穿全年,点亮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张堰镇戏曲和曲艺文化历史悠久,在数百年传承与发扬中,形成了快板书、三句半、说唱、民间故事、曲艺小品、农民钹子书等曲艺形式,深受百姓的喜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土壤。2022年9月,张堰镇利用大隐书局张堰店现有空间,打造独具特色的“曲艺传承基地”。同时,引进“张志宽 赵松涛快板书艺术工作室”,计划用三年时间,孵化更多的快板书传承人。自成立以来,这里不仅举办了多场曲艺表演,还开展了曲艺培训班,许多对快板书感兴趣的群众纷纷报名。2022年,张堰镇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在古镇文化艺术节上,姜昆、吴新伯、李金斗、王汝刚、巩汉林等多位曲艺名家,分别为张堰镇居民奉上精彩的演出。

多年熏陶下,张堰镇人民的曲艺文化结出累累硕果。由居民原创的快板作品《平凡英雄》《伟大开端》《画图》,分别代表金山区参加上海市新人新作比赛和上海市青少年曲艺大赛。如今,张堰镇共有各类文艺团队76支,其中能用曲艺形式表演的队伍有14支。未来,张堰镇将通过曲艺创作培训基地、曲艺进校园、戏剧研习班等项目,继续培育本土曲艺特色。

近年,张堰镇还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持续推进公共文化供给。借助公共文化资源“菜单式”点选、“订单式”配送供给模式,将优质文化服务延伸到居民的家门口。比如,广泛收集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农村“声音”;搜集整理农耕器具等,通过“老物件”留住乡愁记忆;举办“三下乡”、农耕体验、展览展示等活动,促进文化“进乡村”“进农户”。

此外,张堰镇还吸引了一批学者专家,在此建立创作基地和名师工作室。华侨书画院院长朱鹏高、副院长薛瑾,快板书传承人赵松涛,收藏家张京军等,正为张堰镇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张堰本土也是人才济济,鲁堰画院戴连均、银壶工作室朱春辉、非遗传承人赵正龙、朱超、张连珍等,为本地乡村文化注入活力。

非遗融入人民生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力

近年来,张堰镇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闻万泰”酱菜制作技艺、“金山堰菜”制作技艺已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盘扣制作技艺、喜庆点心制作技艺、李氏骨伤科医疗技法等成功申报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年,张堰镇还开展非遗集市、美食邀请赛、非遗讲座等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正如上海传统酱菜这一舌尖上的非遗,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据《金山县供销合作商业志》记载,尤以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的闻万泰酱园最为出名。近百年来,张堰镇的“闻万泰”酱菜以历代相传的古法制作工艺而享誉上海。而今天的“闻万泰”酱菜工厂,也变成了集生产、展示、体验、研学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新地标。“闻万泰”酱菜,也成为不少人来张堰镇旅游的必买伴手礼。

同时,张堰镇坚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力。相传张堰镇为西汉张良退隐之地,引众多文人名士煮茶、题墨吟诗。今年6月,落户张堰公园的江南文人行茶非遗馆正式开馆。市级非遗茶艺代表性项目“江南文人行茶”,在此正式启动运营。古镇茶会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还有来自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化身“茶艺师”,为观众行礼泡茶。在张堰公园深处,还设有茶艺体验区、文化展示墙、品茗休憩区、文创展销区,实现“茶空间”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和感受茶文化。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集文化交流、体验学习、休闲品茗于一体的“非遗茶空间”,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此外,张堰镇整合文化资源,打通服务农村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举办民俗展演、传统文化美食制作、乡土文化演出等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既展示了本土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

张堰镇副镇长罗志成表示,守护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是人民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张堰镇将矢志不渝地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积极营造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