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文旅:以文塑城、以文惠民

旅游资讯 9 0

街艺表演成为城市的独特风景、精彩写照。

今年,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5年来,静安区文化旅游事业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供给服务人民,做深做足“城市美育”这篇大文章,孕育更多“人人出彩”的新成果,让生活在静安、学习在静安、工作在静安或旅游在静安的每一个人,体会到美美与共、与美同行的暖意、惬意和诗意。

静安文旅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全市发展大局,一手抓好重点产业发展、城区品质提升等发展“硬实力”,构筑城区发展新优势;一手坚定文化自信,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厚植城市精神品格。通过举办市民文化节,启动社会大美育计划,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奋力绘就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生动实践,共同书写更加生动的人民城市文化答卷。经过数千场文化品牌活动和全民艺术赛事的熏陶和培育,一支支市民“百强团队”、一位位“草根达人”相继涌现;“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生动诠释广大市民是城市文化活动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共享者的理念;市民最满意的“公益电影配送”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文化、对美的追求,成为人民城市最生动实践……高质量文化供给成为城市中的一束光、一团火,也助力静安区打造成为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具时代魅力、更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区。

在以文塑城、以文惠民的背景下,静安区文化旅游事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搭建起“美美与共、人人共享”的文旅平台,让人民群众感受“国际静安”的美好与欢乐,在此留下一段段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和故事。

静安区文化场馆:打造市民终身美育学校

今年10月,静安区文化馆分馆在苏州河北岸开馆,其中的“筑梦空间”成为许多市民相约前来的热门“打卡地”。作为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赛事活动的场所,静安区文化馆在提升市民文化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自2017年开馆至今,区文化馆坚持全时段向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上午9点开至晚上9点,成为全市首家全天12小时开放的公共文化场馆,也因为内部设施及载体的精心打磨布设,被誉为“沪上最美文化馆”。去年,文化馆增添了新身份,成为首批中国儿童青少年戏剧艺术普及推广中心。至此,南北两馆相互呼应,更好地营造出文化无处不在、触手可及的氛围,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营造更美好生活。

静安区文化馆暑期夏令营汇报演出。

作为高质量的城市公共文化共享空间,静安区文化馆创建了市民艺术夜校、“乐学课堂”白领艺术生活公益项目、中外家庭戏剧大赛、“静止蕉绿”音乐会、“名医荟非遗”系列讲座、“爵士周末”导赏、“玉兰书苑”评弹书场、“午间一小时”音乐沙龙等品牌文化项目,成为市民的终身美育学校。各项品牌美育活动中,最有名的就是市民艺术夜校。夜校主要针对青年白领,让他们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也有机会接受艺术熏陶。去年,市民艺术夜校静安分校的课程在线开放一分钟后即被抢空。静安市民艺术夜校逐渐出圈,在培育鼓励社会艺术机构自我造血之外,引入越来越多社会资源参与,课程品质不断提升。今年,巴西柔术课程作为全市首门引入外籍师资的课程,更成为全市亮点。下班上夜校,成为市民群众的“夜生活”新风尚。

与其他区文化馆不同,静安区文化馆承担静安现代戏剧谷的市民板块,连续承办五届“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累计超过7000组家庭走上舞台成为演员,讲述自己的生活和故事,勾勒出“全城有戏”的美好模样。随着赛事影响力逐年扩大,因家庭戏剧而推动的儿童青少年戏剧艺术已然萌芽,成为市民文化活动多样性新标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项目,以及长三角市民文化重要品牌。在静安,这里既是戏剧艺术盛宴,更是社会大美育的实践舞台,更好地营造出“城市即舞台,全民皆主角”的戏剧艺术氛围。

此外,静安区文化馆开展以市民“点单”、政府“埋单”为形式的公共文化配送惠民实事工程,已走过近二十个年头,完成市、区两级配送文艺演出、特色活动、展览展示、艺术导赏等活动超10万场,文艺指导超过7万课时。

今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市区两级日常配送活动近千场,市配送中心安排的“文化万家行”专题配送活动,将近两百场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受众2万人次。今后,区文化馆在继续做好面向社区、基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上,将积极挖掘资源服务于社会大美育事业,让市民们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各项美育活动,沉浸式体验城市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深入了解城市美育的热情,进一步推动市民文化、社会美育相互滋养。

街头艺术:人人皆是主角处处都是舞台

在静安区,除了剧场、体育场演出的大制作,街艺表演的“小而美”更为城市带来暖意,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增添一份活力。

时间回溯至2015年,静安公园广场大铜牛雕塑前的街艺表演点被命名为“上海街艺发源地”,见证了街艺发展10年历程,以及从静安起步的一大批街头艺人的成长。罗小罗、董亦含、林晓明、杜烁辰等街头艺人从静安公园出发,走向全市街头巷尾,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和观众们的喜爱。去年,持证街头艺人罗小罗在静安区文化馆静·剧场举办演唱会,预约名额3分钟抢完。除了现场观众,2小时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达1.3万余次,点赞数8.5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静安区文旅部门与上海演艺协会合作,每天安排街头艺人在久光百货和静安公园两个点位开展演出,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文化体验,强化商旅文体展联动,让精彩街艺为商业和文化的结合增添新光彩。

“爵士周末”系列讲座。

今年,是街艺节10周年,除了开幕活动和闭幕公益演出专场外,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特色的“上海街艺流动剧场”走进全市各区多个街艺表演点,为市民游客零距离呈现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持证街头艺人深入城市各处举办近2000场演出,为不同的城市空间量身定制具有特色的活动。同时,联动南京西路“千亿商圈”“艺术苏河”“静安文旅消费季”等重点品牌活动,推出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项目,进一步营造“美美与共、人人共享”的人民城市文化氛围。越来越多的街头艺人在城市的大舞台上绽放芳华,让更多人看到实现人生愿景的无限可能性。

10年来,静安文旅部门始终以彰显人民性为己任,为孵化培育街艺文化品牌,提供了各方面的资源对接和服务保障。在传承与创新文化品牌发展中,推动街艺表演的触角不断深入城市肌理,充实百姓精神生活,在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背景下,致力打造城市演艺新场景,把人民艺术延伸到城市地标、热力商圈等人流集中的公共区域,让艺术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让唱响在街头巷尾的音符,谱写成“国际静安”新乐章。据不完全统计,静安区街艺表演每年流动受众人数约500万人次,不仅为人民群众送去了高品质、多样化的艺术大餐,更以便民、利民、惠民的多措并举,赢得了百姓交口称赞。现在,街艺表演已然成为最具地标性、影响力的上海演艺品牌,是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和多元城市文化的精彩写照。

未来,静安区在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过程中,既要持续提升江宁路文化街演艺集聚区、华山路沿线艺术生态区等演艺产业能级,保持国际性演出展览数量稳居全市前列,也要培育更多“民”星,成为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让静安真正成为集聚全球一流演艺资源的重要码头。展望2025年,热门音乐剧《SIX》将成为美琪大戏院全新修缮后的开幕大戏,沉浸式音乐秀《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也将在改造后的上海宾馆辅楼全球首演,进一步推动都市演艺驻场演出和沉浸式演艺驻场演出成为静安特色优势演出形态。此外,深化“街艺流动剧场”的形式,把一场场不同主题的音乐专场送到商场、街道、学校、旅游景点和节庆活动进行现场演出。

文化惠民:产业高地提升服务精准度满意度

影视产业作为静安区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静安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发展亮点之一。作为区重要的影视产业载体“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以全球化电影后期制作为核心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2017年,静安区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区级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此后又推出了升级版的产业政策“静九条”,专项政策已累计支持影视项目200多个,拨付专项扶持资金近亿元。至此,静安区内集聚了博纳影业、爱奇艺影业、上海影视等一批知名影视公司,吸引了贾樟柯、王小帅、宁浩、管虎、文牧野、饶俊等名监制、名导演、名编剧率旗下公司入驻。据不完全统计,以静安区影视企业为第一出品方在上海立项电影累计超过250部,票房收入近140亿元,“静安出品”稳占“上海出品”票房半壁江山。

推动文旅产业能级大踏步提升的同时,静安区更重视让更多人得以共享静安文化发展成果,共同为建成更高质量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静安样本”贡献力量。自2014年首次推出“5元钱看大片”,10年来已累计服务区内社区居民近170万人次,累计放映近千部国内外佳作,是区内最受市民欢迎、最接地气的公共文化品牌项目,多次荣获区实事项目群众满意度测评第一。通过公益电影配送,让更多优质红色剧目直达居民身边,使红色文化更好地浸润人心。其间,沪北电影院作为主要配送场所,已累计安排了超100场次《辅德里》高清戏剧影像展映,静安红色故事转化成好听好看好懂的文艺党课,让人们的感动从剧场延续到影院。

除了每年投入真金白银,补贴观影票价,静安区在全市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首创“区块链+公益配送券”公共文化配送静安样本,切实提高了文化惠民的精准度和市民的满意度。市民在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平台上,不仅可以申领公益配送券,电影、剧院、咖啡等板块消费券,还加入了美育课堂,情景党课等板块,一键即可获得更多富有静安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供给。“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及文旅消费”微信小程序于2020年上线,目前注册用户13.8万,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每月举办针对残障人士的专场公益电影放映配送,帮助他们无障碍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