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温州总要来趟寺前街吧!来这条“中国禧街”沾些喜气带回家!

旅游攻略 12 0

文图:朱形华

温州市区已有四个历史文化商业街。首先是五马街,中国著名商业街,古称“五马坊”。其次是印象南塘,再者是近两年网红的梧田老街,最后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永嘉场寺前街。

寺前街位于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因地处永强唐代名寺——乾元寺前而得名,寺前街为南北走向,南为南头湾,北为北头桥,是一条长度384米,宽为4—6米的古街。

寺前街,才街,财街,现在又有了一个响亮吉祥的名号——“中国禧街”。来的都有喜,喜在心底,谁见尤喜!

漫步在寺前街,举目两旁建筑群的简约而大气,悠闲的节奏感,却是那么的微妙微翘。

在南头湾的一个墙上,挂着一个斗笠蓑衣。在古代,斗笠作为挡雨遮阳的帽子,在山村水乡随处可见,到了现代,已经很少见了,就有一些旅游景点,把它当做一种工艺品作为装饰。要说戴着斗笠不被一点雨淋着,那是不可能的,难得不会沾衣欲湿。所以,大雨滂沱中,难不免还要穿上蓑衣。

古街古巷间,或许是古巷里摇曳的灯笼,或许是墙角盛开的花朵,都为这里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漫步古街,心情和风景一样美,青砖古瓦,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古街新生,续传文韵。源于民间对“喜”文化的热爱,人们特意为喜字创造了两种写法——“禧”和“囍”,禧是由“示”和“喜”构成,其意为“见喜”和“示喜”,这便是如今这条中国喜街“禧”字的由来。

盐文化广场,据公元758年,变盐法,成为当时国家级经济特区。永嘉场地方是建在“盐坦”上的城镇,据记载,永嘉场“负山滨海,有渔盐之利”,再加上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寺前街系浙南知名的繁华贸街,为永嘉场物资集散地。

有盐生活中孕育出的歇后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现实。

从盐文化广场,沿着寺前河的蜿蜒水道一路走,就来到了街史馆。

街史馆内摆放着各种老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寺前街的历史记忆。从古旧的家具到日常的器皿,从商号的印章到手工的工艺品,这些老物件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寺前街的往昔岁月。

寺前街门牌号组成的打卡墙是街史馆的亮点之一,这里汇集了寺前街的历史门牌,一面墙就是一部历史。

往里走,看到一面招牌墙,寺前街的商号鼎盛时达300多家,街史馆选取了民国至今比较有代表性的30多家百年高铺做成了招牌墙。

从街史馆向西而行,便是寺前街的主街,这里是市井烟火气的聚集地,吃的用的,无论是结婚所需的喜庆用品,还是乔迁之喜的必备之物,在这里都能一一找到。

古街的每一家店铺,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让人不禁驻足细细观赏。

老街是一种情怀,更是生活,老街是时光的缩影,是历史的沉淀,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

永强旅馆依然保持着巴洛克风格,也是寺前街的一大网红店。

漫步老街,你是否也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

从窗外看,一幅阡陌纵横,溪河缠绵的古韵水乡画卷展现在眼前,河水潺潺,波光粼粼,让人心旷神怡。

透过微弱的阳光,坐在小店里点上一杯咖啡,慵懒的享受着老街带来的惬意。

北头桥向阳楼,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两层楼阁,单檐琉璃瓦屋面,四面开窗,南窗上方有“向阳楼”三字,向阳楼是永强唐前一处标志性慈善建筑。

娒娒,你显能,阿妈教你吃馄饨”,这句温州童谣在龙湾地区代代相传。在寺前街,有一家百年馄饨老店——学林馄饨。这家店就开在北头桥的小巷里,它不仅是当地人的心头好,更是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一碗馄饨上桌,蛋丝、青菜、紫菜、榨菜、虾米、葱花等配料色彩缤纷,汤头鲜香,让人垂涎三尺。

值得一走的,还有温州方言馆、郑张尚芳纪念馆,不仅可以体验温州各个县的方言独特魅力,还能领略世界级语言学家郑张尚芳的学术生涯和卓越成就。

占地面积约500平凡米的永嘉场八禧馆,因寺前街为明代礼仪大家张璁的故乡,故八禧馆定位为明式活态“八禧馆”。

“八禧”是人生八大喜事,分为:庆生、入泮、弱冠、登仕、冠婚、置业、寿庆和善终。

人生有八喜,你来了我最欢喜。

逛了一个下午,圆满结束,把喜带回家。

千年老街,深沉久远。到温州,总要来趟寺前街吧!

夜幕低垂,寺前街的灯火渐渐亮起,为这条古老的街道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温暖的外衣。夜晚的寺前街别有一番风味,古色古香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迷人。

每一座古旧的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千年的时光,在这里留下了一道道不可磨灭的痕迹。曾经,这里是商贾云集之地 ,丝绸、山货、洋火在这里流转,文化的交流在此汇集。如今,它再次成为人们向往的网红打卡地,不是因为繁华热闹的商业与焕然一新的街景,而是那份沉淀了千年的宁静与和谐。

标签: 温州 寺前街 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