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完麦子,就往南走。”河南安阳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人在与作家大冰连线时表示,准备在种完麦子后,骑上三轮车一路南下,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准备去云南西双版纳过冬,引发网友关注。此后,全网寻找“麦子奶奶”,各地文旅部门更是花式向“麦子奶奶”发出邀请。11月2日,有知情人表示,目前麦子奶奶还没有出发,不久将会南下。
一句“种完麦子,就往南走”,大白话中透着让人沉醉的诗意,以及引人探寻的故事性。这是“麦子奶奶”迅速冲上热搜,成为网友心中神秘人物的关键因素。文旅部门和“麦子奶奶”的积极联络,则在另一个层面延续了这则网络佳话。
“麦子奶奶”让人想起了挣脱生活的一地鸡毛选择独自自驾游的大妈苏敏,也让人想起多年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顾少强。她们生活状况各异,但都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打探之心,并且勇敢地做出了“出走”的决定。她们的故事,都在人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也都具有成为网红的潜质,这是文旅部门向“麦子奶奶”抛去橄榄枝的直接原因。无疑,在顶流网红就代表着人气的当下,“麦子奶奶”们和文旅部门的交集,是合乎逻辑的。在一些地方致力于打造“文旅+”的今天,这种借力打力的手法,有助于实现多赢。
值得一提的是,“种完麦子,就往南走”本身代表着浪漫的想法,但“浪漫”的底色是“现实”。一位农村老人要想实现走天下的愿望,无法绕开出行成本的考量。就算是穷游,那也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对接“麦子奶奶”的梦想,为其提供帮助,不仅是网友的朴实意图,也是文旅部门的良善意愿。
文旅不只是请人来旅游,或者喊个名人来“站台”,要做好一个地方的文旅工作,不只要考虑“经济账”、热门效应,还得善于推动基于人文精神的互动。
以苏敏和“麦子奶奶”为例,“在路上”接到各种各样的邀约、援助,这是寻常之事。但透过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内涵的存在:在开放式的语境中,文旅和人物,向着更高更美的境界,携手开拓、赶路,营造出让“在场者”感觉舒适的氛围。
文旅指向的是开门和消费,但本质上还是对社会文明的接纳。无疑,个体的徐霞客式梦想,和山川的人文景致,相映成趣。在呼唤、交流、连接的过程中,自然风景和社会风景完成了深度融合,创造出超越“营收”层面的价值。这是一个地方建设好口碑、形成留人环境的要旨之一。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曹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