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的底气

旅游资讯 7 0


每到一个地方,总希望宾馆边上要有个公园。这次到朝阳,住的宾馆不仅挨着一座公园,还挨着一条大河,顿时心情大好。天刚亮,就早早起床,赶着去走路。其实并不算早,公园里已有好多人在晨练了。绿道上,都是些跑步走路骑自行车的人们。秋天的风,有些凉意,还不冷,吹起来还挺舒服的。

河叫大凌河,水面开阔,水流平缓,不急不徐,婉延开去,流穿整个城区,得有几十里地。河面上不时能看到水鸟野鸭飞起飞落。河对面,是一条平行伸展的山脉,辽西走廊的山其实海拔都不高,多在千米之下,看上去却很峻秀,很有气势。山底下连着城市,河这边,也连着城市,是主城区,再远一些,还是山脉。大凌河由几座现代大桥连接两岸,汽车行人来往十分通畅。公园叫凌河公园。河滩也十分开阔,怎么看,都超过百米,甚至更宽,十分壮观。河滩全都种上树,形成一条望不到边的绿化带,也形成了公园的主体。柳树还很绿,柳枝随风飘着;银杏的叶子已经变色了,一树金黄色,十分抢眼。风吹来,黄叶纷落在地上,铺了一树下,看上去象是一幅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只是这个画家不是个人,而是大自然。

公园格局大,布局也合理。每隔一段路,就会建一个小广场,供晨练的集体顶目所用,如太极拳、健体操什么的,估计到了晚上,就是广场舞的最佳场所。公园尽可能保持自然状态,提供的都是些标准化的健身器械,并不附加任何商业设施,也不立更多的广告牌。南方公园讲究精美,北方的公园讲究壮美。说白了,北方公园都是粗线条,没那么精细,这和北方人的生活、性格、文化有关。不过凌河公园设计粗中有细。仔细看,河上宽阔的水面,是由从上游到下游的几道栏水坝形成的。水坝设计很巧妙,不高不低,水流适时漫过,把水坝淹在水底,一般人看不出来。北方河流水通常较小,环境科学家们就想出了这个好办法,让河水在城里多停留一会儿,让河面更宽阔一些,也就自然托出了一个新的景观。

最让我感觉出细心的还是脚下这条步道,也叫绿道。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便道,其实是一条有科技含量的步行道。过去,道路都是为汽车的轮子设计的,很少考虑人脚的需求。现在以人为本,就得为人着想。普通的路,人走三两千步,脚裸膝盖都会有压力,再走下去,就可能造成损伤。对选择步行健身的中老年人来说,这是一个矛盾,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解决不好。现在有了专门为人设计的绿道,破解了这个难题,缓和了矛盾。走上万步,甚至可以走更远,也不伤脚。走他一万步,心情舒畅一整天。

多年前,绿道还是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居多,现在全国城市乡村多数都普及了。我一向以为,公园多,绿道长,是一座城市文化进步,文化先进的表现。现在和那么多朝阳市民迈步在大凌河边上的绿道上,突然有所感悟,这先进文化背后,就是普普通通的百姓生活,也就是民生。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才会想到强身健体,才有闲心享受公园。民生为大。这几个字道理深刻,扼要简明。公园多,意味着老百姓有需求——日子过得舒心快乐,民生自信强,底气足。朝阳有很多公园。

不到朝阳北塔公园,就感受不到这座辽西走廊第一城的传统文化。城中原先建有几座佛塔,为北魏时期所建,迄今超过1500年。北塔建得最精美,保存得最完整。在今天,就必然地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最鲜明的文化地标。围绕北塔建成的北塔公园,也就成为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公园。

这个时节,公园自然满眼秋色。沿着小路,穿过树林,就能到达塔前。实际上,北塔处于公园的中心位置,任何一条路,最后都能走到塔前。古塔为方形,由大砖彻成,高达40多米,分为十三层。这个层数,据说为古代佛塔的最高级别。塔身方方正正,极为敦实,历经千年还很坚固。看样子,风调雨顺的日子不断延长,保护得当,再过千年,也仍然屹立。研究资料上说,朝阳北塔为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被称为“东北第一塔”。名不虚传。

塔的内部,建有地宫和天宫。地宫在塔下,历史上被盗过,不过考古工作者仍然发现不少有价值文物。天宫太高,盜賊上不去,里边文物保存完好。文物专家们在修缮佛塔时居然发现天宫藏有舍利子,经专家们考证鉴定,为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这个研究成果轰动海内外,令专家们更加看重北塔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舍利子就供奉在北塔边上的“北塔博物馆”内。其实,我以为最为令人称奇的是,在天宫里出土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辽代七宝塔。塔高约一米,塔身宽约半米,由上万颗水晶珠为主体材料穿缀、装饰而成。另外加入一些材料为金、银、玛瑙、琥珀、珊瑚、琉璃、玉石、贝壳等。整个作品,工艺水平之高,为当时辽西所仅见。在灯光的映衬下,七宝塔光采夺目,精美耀眼,越看越有意思,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当年的艺术家显然是想更理想地诠释佛教,而历经千年,已经大大超越了原先的创作动机,变成一个历史文化含量极高的民族艺术品。目前,这座艺术品作为北塔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静静地放在馆内,仿佛时时在向游人讲述这座城市的传奇故事。

按照史书上记载,这座城市为西晋“三燕”时期的都邑和辽西政治文化中心,经济社会曾经相当繁荣发达,老百姓生活也比较稳定。但好景不长,“三燕”后期,国家陷入了长期战争,社会动乱、经济破坏,民不聊生。而这时,由西域丝绸之路传过来的印度佛教,也在辽西地区逐渐落地,融入当地文化。宗教抚慰了处在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的心灵,给苦难无望的生活带来一点希望,让人们有了精神的寄托。我手头正巧在读著名作家邱华栋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空城纪》,里面讲述了两汉和隋唐时期,当时西域几个小国如龟兹、高昌、楼兰、于阗、敦煌的故事,生动描写了印度佛教传播的情景。正是时代矛盾剧烈冲突,带来巨大的社会精神危机,才给宗教的传播留出了空间。今天,这些国家已消失在大漠荒里,只留下曾经被称之为佛国的记忆。“三燕”虽然远离西域,也因丝绸之路的幅射力,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不过,它没有消亡,却在辽西走廊这片土地上一代一代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北塔建于北魏,但辽西文化繁荣高峰期却出现在辽金年代。隋朝皇帝的向佛政策推动辽西走廊建造大批寺院,形成一个“佛都”格局。不过,北方民族更乐意建造佛塔,以此来体现“佛都”的文化自信。我注意到,北方民族建寺院,思想比较自由开放,没有象汉族地区那么讲究规制,可建塔思想则相当严谨,都自觉对标北塔,参照着北塔的规制建造。

朝阳凤凰山与朝阳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乾隆皇帝就以《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句,把历史上的龙城改为朝阳。如今,凤凰山已开发为自然保护区。山顶上的那座辽代砖塔,就是辽金时期的砖塔代表作。一眼看上去,模样与北塔无异,走近看,能看出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只是建筑工艺上更为细腻精致。每一层都挂着一圈风铎,随风摇曳。这个年代,朝阳兴建的佛塔比辽西走廊任何一个地方都多,城里城外,大大小小的佛塔能有好几十座,有些名气还挺大。古塔多了,也就有意无意突出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也构筑了辽西历史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其称“佛都”,不如叫“塔都”。

北塔象征着朝阳深厚的传统文化。一座文化的城市,有诗意,有魅力,有自信,更有文化底气。

从朝阳到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一路观赏满山红叶,心旷神怡,心理距离会大大缩短。说起来挺有传奇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牛河梁一带有个农民耕地时无意中翻出了一块玉饰,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高度重视。他们敏感到,这里距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区域并不远,山脉相连,完全可能深藏着远古人类生活的秘密。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迄今5800年前的人类墓穴,属红山文化晚期。从此,牛河梁考古的序幕揭开了。

进入牛河梁,山上都长着一片片绿色的松树,秋色反而没那么重了。考古工作还在推进。牛河梁光核心区,就有八平方公里之大,现在只发掘一小部分,大部分地区还有待考古发掘。考古学家们信心满满,几十年下来,考古速度并不快,但成绩斐然,不断取得考古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国际考古界高度重视,把牛河梁带火了。

如今,牛河梁不仅是一个重要考古基地,还是一个独特文旅项目。专门建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全世界的游客。我们去的时候,看见以往不少考古现场,都已建成博物馆。国家下大本钱,建了一个现代高科技含量极高的钢架棚,把当年发掘的墓葬群,罩了起来,不让文物常年曝露在室外。我们走在室内栈桥上,远远看着五、六千年前留下来的遗址,看到更多的只是一堆堆石块,如果不是考古学家在上面标了号码,如果不是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还真不知道,这些石块和墓穴的价值和意义。

墓穴里发掘出数量相当大的陪葬品,都放在博物馆里,看得人眼花撩乱,目不暇接。学界公认“玉猪龙”为牛河梁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整个玉器造型猪首龙身,把身段巧妙地化为C形,体现一种弯曲之柔,且富有弹性。猪首雕刻精美,长耳高耸,双目圆睁,极见神韵,极见艺术想象力。其实,先人不光在玉龙猪创造里,直接体现了对上苍的敬畏之情,也生动曲折反映了现实生活。有学者认为,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猪,所以才会出现猪的形象。这种推理也许可以有争议,却相当迷人。想到先人们如此高超的艺术智慧,我们完全相信,先民们创造生活的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被科学保护在博物馆内的还有一个大型祭坛遗址。这座遗址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而遗址内女性头像的出土,更是为世界所倾倒。发现时,头像为泥塑,已经有些破损,复原后,发现与现代人的脸一般大小,造型非常精美细腻,面部特征高颧骨、浅眼窝、低鼻梁、薄嘴唇,面部表情端庄大方,高贵神秘,极有女神范儿。人们欣喜若狂,用最美的语言赞颂着红山女神。我看着她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内心一直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诗情。她的两个眼珠闪着神秘而动人的光辉,越看越亮。她的眼睛亮了,整个牛河梁都亮了,整个朝阳都亮了,整个世界都亮了。

并非所有的现场都罩起来。一位年轻女考古学家在一片树林里接待我们,一边引领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普及考古学的基本知识。眼前不过是一几个石头坑。里面除了石块,还是石块。一些工人在边上作业,要搭建一条木栈道,看来不久就会对外开放。女考古学家说,你们看,这些石块码得这么有规则,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类用手工堆彻起来的,说明至少5000多年前,也就是新石器时期,我们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建造自己居所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所以,这些看似平谈无奇的石块,被摆放在一起,就传递出丰富的远古生活信息,可以提供给我们难得的史前史证据。考古重证据,不需要想象力,可考古学家一番话,似乎能把这些石头说活了,也把我们的想象激活了。经她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到我们的先民们,赤身露体,肩上扛着石块,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行走。寒风阵阵,雪花漫天飞扬,他们抬起头,望着望不到边的荒原,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也许什么也没想,只是扛着石头继续向前走。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手中的石块,在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奠基,在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未来聚集最初的能量和力量。

牛河梁灌注给朝阳这座城市永恒的精气神,积淀了独一无二的底气。我想了想,应该叫文明的底气吧。(张陵)

标签: 朝阳 北塔 牛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