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国家公园开启二期合作 英国专家来蓉再赴生态之约

旅游资讯 9 0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11月4日报道 横跨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从2021年设立以来,保护了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生态廊道,如今公园内共有约1340只野生大熊猫。

为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等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去年11月,在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的支持下,英国湖区国家公园、苏格兰洛蒙德湖和特罗萨克斯国家公园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成都分局在西岭雪山脚下签订《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提出,三年时间内中英将在机构能力建设、保护、公众教育等七个区域展开合作。

今年,合作进入第二期,双方细化出了两大主题:国家公园气候行动及国家公园立法和管理条例建设,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能力建设。10月底,英国国家公园专家一行再次来蓉与中方专家交流经验,在彭州举办2024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研讨会。

践行生态之约

英国专家时隔一年再次来蓉

英国国家公园历史悠久,经过七十多年的保护与开发,英国的15个国家公园成为户外爱好者的天堂,也吸引了《哈利·波特》、《傲慢与偏见》、《神探夏洛克》等电影前来取景。

今年对于英国湖区国家公园前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利夫(Richard Leafe )而言很特别,他从工作了17年的岗位退休。“我的职业生涯中,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喜欢,这次成都之行是我在职位上最后一次为英中国家公园合作项目做贡献。”理查德去年来蓉参访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今年来访的目的是帮助项目衔接,保证后续合作的连续性,也将分享英国国家公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危机。

今年5月,理查德在英国接待了来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局一行,带领他们了解英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并为本月在蓉举办的研讨会定下主要交流课题:国家公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危机与国家公园立法与条例建设。

随着今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草案)》的发布,加快立法与管理条例的建设更显关键。

2022年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明确,到2030年将会保护30%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洛蒙德湖和特罗萨克斯国家公园首席运营官戈登·沃森(Gordon Watson)认为,英中的频频互动将有助于中国实现这一承诺,“中国的努力毫无疑问非常重要,不仅因为国土之大,还因为中国的地貌、栖息地和种群在全世界都很独特。”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李遥在开幕致辞中谈到,15年前自己第一次来这个地区时,中国还没有“国家公园”这样的概念,自然保护区系统也与今天大不相同。“我见证了自然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压力,也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几十年来在恢复和保护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包括政策结构、资源配置、能力建设、研究和教育。”

李遥表示,自己很高兴两国在自然保护主题上有共同立场,期待通过合作应对生态危机,同时促进经济和社会福祉。

探讨共同问题

激活山区自我造血能力

研讨会持续两天,来自大熊猫国家公园、神农架国家公园、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的专家参会。英国代表团分享了国家公园气候战略和碳核算模型、国家公园地方规划、基于自然的设施搭建、生物多样性净增益等案例,讲述英国国家公园如何将应对气候危机的目标贯穿于国家公园方方面面的规划管理实践中。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副局长张志和谈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发展规划上面临一些困境,例如保护区限制伐木,以伐木为生的原住民利益可能受损;文旅项目未充分开发,当地社区缺乏盈利能力。

对此,理查德表示,英国的国家公园也曾面临相同经历,比如减少林业和采矿后,需要为原住民寻找新的生计,“因此我们会引导人们从旧行业过渡到新行业,例如成为护林员、测绘员、修路工人等,通过开展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

此外,对文旅的深度挖掘,让山区居民可以从事更具创造力的工作,包括带领游客山区徒步、打造特色露营项目、运营独木舟等户外项目,也将吸引年轻人回到大山,而如何以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方式来做这些发展规划,具有相当的挑战性。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上,中英两国合作由来已久。2006年,中英在保护长江江豚和海南长臂猿等动物方面开展了合作,2012年起,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与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野生大鲵物种保护的科学研究、黔金丝猴保护的公众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