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景区红色沉浸式体验项目融合了历史、文化、科技、时尚、深度参与等多种元素,通过适度多元化与高品质产品,创造了旅游消费新需求。专业人士认为,这些体验项目应在历史真实性与游客体验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注重内容的精细化和多样化。
“同志们,冲啊!” 10月27日下午3点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内,枪炮齐鸣、号角激荡。“团长”一声令下,游客们手持“钢枪”“长矛”,肩扛“弹药”“大刀”,向象征着胜利的城门“发起冲锋”。
今年国庆假期,红嫂家乡旅游区《跟着团长打县城》互动演出项目火了,该景区每日接待游客7.5万人次,节后每日仍吸引游客约4万余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
近年来,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红色景区也紧随其后,结合特定历史资源打造互动演出剧目,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演出可容纳约3000人参与体验
在挂有“古城解放庆祝大会”红色横幅的小楼前,聚集着刚刚“攻城”成功的游客。在“团长”高亢的声音中,鞭炮轰鸣,音乐奏响,几位“战士”跳起秧歌,越来越多的游客被欢乐的气氛感染,加入其中。
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副总经理闫纪锁介绍,《跟着团长打县城》演出项目灵感源自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经典桥段,时长约25分钟。根据场景设计,每次演出可容纳约3000人参与体验,部分游客还有机会亲身参与演出。
“太震撼了,完全沉浸在冲锋陷阵的激情里,连鞋被踩掉也顾不上捡。”来自四川绵阳的曹先生分享道。他是在网上看到《跟着团长打县城》演出的视频后,决定来沂南体验一次。演出结束后,曹先生的评价是“不虚此行”。
河北保定的钱女士特意驱车6小时带着孩子来参与这场演出。“从小听爷爷讲述以前烽火岁月的故事,今天带孩子来,是想和他们一起感受那个年代的历史。”
“过去红色旅游往往局限于观赏展品和聆听讲解,如今游客更加偏爱参与性强、互动性高的活动,我们也需要创意和改变。”闫纪锁说,景区的互动演出既满足了游客们求新求变的需求,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增加了现场感和新鲜感。
依托传统民居推出多部互动剧目
在《跟着团长打县城》中扮演“团长”的燕兵,国庆假期以来一直忙碌着,“每天都在打磨剧本、加紧排练。”作为沂蒙四季艺术团的副团长,燕兵不仅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这部演出作品的负责人之一。
燕兵介绍,今年国庆假期,每天慕名来体验“攻城”的游客超6000人。假期结束后游客的热情依然高涨。“这是游客对景区和演绎团队的认可和鼓励,我们要继续提升演出水平,满足游客的更高期待。”
红嫂家乡旅游区所在的沂南县,被誉为“红嫂之乡”,是“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的家乡。燕兵告诉记者,近年来,红嫂家乡旅游区在沉浸式体验项目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依托当地的传统民居和院落推出了《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等10部红嫂故事情景剧,深受游客欢迎。
起初,这些情景剧的演出场地局限在小院内,能容纳的观众数量也有限。自去年以来,景区对沉浸式红色体验进行升级,相继推出《冬生参军》《跟着团长打县城》《重走支前路》等演出作品,让游客不仅能观看,还能亲身参与演出。
自演出项目开始以来,景区不断调整与优化内容,“例如,在动员会环节融入了快板和红歌教学,为行进途中增添了多处口号动员,丰富了剧情。”燕兵说,景区还在模拟“攻城”的情节中引入爆破、火焰等富有冲击性的元素,提升演出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震撼力。
需在真实性与互动性间找平衡点
记者了解到,2020年,沂南县文旅部门就创建了沂南县文化馆和红嫂家乡旅游区功能融合创新基地,协助景区完善剧本、优化剧情、培训人员,孵化出多个优秀剧目。
2021年,县文化馆还在旅游区设立了分馆,并组建沂蒙四季艺术团,全程参与演员招聘、培训和演出指导,增强演出专业水准。
随着互动演出人气的不断攀升,沂南县文旅部门还积极提供配套服务,牵头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协调文旅、公安、网信、交通、卫健、应急等多部门,确保景区内外的人员安全和秩序。同时,组织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免费的茶水和鸡汤,提升体验。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劲松看来,景区红色沉浸式体验项目的爆红并非巧合。这些项目融合了历史、文化、科技、时尚、深度参与等多种元素,通过适度多元化与高品质产品创造了旅游消费新需求。这既反映了人们对高质量旅游产品的期待,也是沉浸式旅游产品发展的必然。
杨劲松表示,用游客容易接受、易于共情的方式展现红色传统,一直是红色景区景点努力的方向。
“沉浸式体验项目不仅能让游客从单纯的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作为,还有利于将红色资源利用好和传承好。”杨劲松说。
杨劲松认为,红色景区发展沉浸式体验项目,首先,必须尊重历史,在历史真实性与游客体验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其次,在故事讲述方面注重精细化,在优质内容加持下充分发挥沉浸效果;再次,红色景区也要持续创新,无论是设施设备还是内容设计,都要常变常新,根据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多样化沉浸式体验。(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