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浸润石嘴山

旅游资讯 10 0

本报记者 苏 峰 张 敏 姬 禹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平罗县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此前在湿地栖居的白鹭、苍鹭等大多已飞往南方过冬,只留下为数不多的在这里守候。

每天,20余名天河湾国家湿地保护林场资源管护队队员都会在湿地内巡逻,对管护区南北中3个大片区和交接处上的7个点位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巡查,不断提高湿地保护监管水平。

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湿地类型丰富,有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湿地、草木沼泽、输水河和稻田5个湿地类型。其不仅是黄河宁夏段珍贵野生鱼类的重要栖息繁衍地,还是我国西部东亚和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栖息地之一。

“经过近几年黄河滩区治理,这里的生态越来越好。”天河湾国家湿地保护林场资源管护队队长吕军平说。说话间,一侧的林带里呼啦飞起一群鸟。“看!这是苍鹭,那是白鹭。”吕军平介绍,湿地内不仅有黑鹳、大鸨、苍鹭、灰鹤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鸽子鱼、鲶鱼等野生鱼类在此栖息、繁衍。

近年来,通过中央及自治区财政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能力提升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辖区生态实现了防洪排涝、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三重作用。公园内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镶嵌组合,相得益彰,形成了水、鸟、林相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依的湿地自然生态景观,湿地率达到47.1%。

同样,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石嘴山市的另一片“城市之肺”。

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原为古沙湖遗址,1980年被建成大武口拦洪库。2003年,石嘴山市在大武口拦洪库的基础上,启动湿地恢复整治工程建设,不仅将沼泽变为湖泊,还将防洪标准提至百年一遇。

2021年,石嘴山市整合资金开展星海湖生态环境整治,实施补水水质提升工程、南域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星海湖内循环工程,成效斐然:水面面积从23.38平方公里减少至10.55平方公里,蓄水量从2685万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400万立方米,中域水质由劣Ⅴ类逐步提升至Ⅳ类,增强了水动力,扩大了防洪库容……

如今的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在东域自然湿地和南域沙洲湿地创建鸟类栖息地,由原来单一的湖泊生态系统逐步调整为包括湖泊、沼泽、滩涂、草甸等在内的丰富多样的健康生态系统,调节了区域小气候,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也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黄河流经宁夏段的最后一个行政村——银河村内,有一片因黄河冲刷形成的湿地——银河湾湿地公园。每年10月,大雁、灰鹤等珍稀鸟类都会齐聚银河湾,上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动人美景。

过去的银河村,因为黄河阻隔,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过去我们村一出门沙子漫天飞,呛得人气都喘不上来!”银河村村民回忆,银河湾湿地原来是黄河东移后形成的河滩地。

2009年,随着退耕还湿政策的实施,银河村的生态得以恢复。每年8月,银河湾湿地的芦苇、野苜蓿能长到2米高,最初稀疏的红柳也慢慢长成了3000亩天然红柳林。植被丰富了,各种珍稀鸟类也相约至此。白天鹅、白琵鹭等都是村里的常客,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中华黑鹳的身影也在这里出现。体量最为庞大的灰鹤从7年前发现的近50只,到2023年已观测到5000余只,占目前世界灰鹤总数的四分之一。今年还发现了白尾海雕、白枕鹤、白头鹤等珍稀鸟类。

“生态好不好,鸟类来证明。”如今,银河村成了水草丰茂、水鸟翔集的美丽村落,2020年入选全国文明村。银河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盘活闲置土地,从2019年开始陆续建设了文化广场、黄河湿地生态文化馆、根雕艺术馆、亲子农场、采摘园等,发展乡村旅游。近两年,全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村集体收入近120万元,乡村旅游让村民们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近年来,石嘴山市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修复水平,构建了黄河生态防护屏障,保护了母亲河安澜无虞,全面助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市湿地面积60.42万亩,湿地保护率35.9%,居全区第一。建立湿地型自然保护地7个、湿地公园6个,发布一般湿地名录53209处,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重要湿地、一般湿地为补充的多级保护体系。

同时,加强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违法行为,规划实施监测平台和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构建全覆盖的监测体系,对受伤野生动物进行救助。全市境内调查记录野生动物324种,较历史记录增加了1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0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254种。全市野生鸟类26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4种。每年迁徙留居的黑鹳、大鸨、苍鹭等候鸟数量多达5万余只,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通过多轮驱动式保护,石嘴山市银河湾、天河湾、星海湖、简泉湖等重要湿地及西大湖、鸳鸯湖等一般湿地面积总体稳定,生态质量稳步提升,基本建成了“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景观,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观光、体验等游憩场所,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商、游客等到此投资、旅游、工作和居住。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