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N”,六安更好看

旅游资讯 12 0

日前,六安市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印发《关于发展全域旅游,深化农旅、交旅、水旅、商旅、林旅、气旅融合发展》等6个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六安市围绕大别山红绿交融、江淮分水岭、主城区、淮河水乡四大片区构建系统联动新格局,发展全域旅游,加快交旅、水旅、农旅、商旅、体旅、林旅等产业融合,推动一河一桥一路一村成为旅游资源,在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中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发展,释放“文旅+N”融合效应,擦亮六安文旅融合品牌,逐步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六安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六安市以“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为抓手,将创新元素深度嵌入各行业各领域,以文旅成绩,展现交通、农业、商务、水利、工业、林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故事,同时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创新打造“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品牌,获评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9个、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74个。

红岭公路。王峰摄

其中,红岭公路成为全国交旅融合典型案例,大别山风景道体系串联四县三区80个乡镇、52家3A级以上景区;“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霍山石斛”等地道产品接连出圈,形成产业链,全市5700多家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为农旅、茶旅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围绕淠史杭“水脉”传承线,一批有内涵品味的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中;用旅游融合引领“六安齿轮厂”“赓续公园”“双墩汉墓”“六安文庙”等城市公园、历史遗址的开发运营;推动工业科普游,打造特色工业文创空间;展现森林康养基地、避暑目的地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时尚人群因为六安的一座馆、六安的一台戏、六安的一场赛来到六安、喜欢六安、爱上六安。

围绕“一句话叫响一座城”,持续擦亮“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品牌,将“春游江淮 花开六安”“清凉一夏避暑六安”“璀璨金秋 丰收六安”“温泉滑雪 童话六安”打造成四季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名片,全方位展现六安作为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领略到六安这片土地上自然与人文交织而成的独特韵味,推动康养度假成为六安文旅特色项目,实现“过境”变“过夜”、“打卡”变“刷卡”。

峡谷漂流成为六安文旅一大特色。胡守炳摄

据了解,今年以来,六安市聚焦文旅产业共创共富、联农带农,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群众参与到旅游上下游产业链条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4年1—10月,全市旅游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达25.36亿元,实现5.33万户农户增收。

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六安市接待游客6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6.4亿元,接待长三角游客4460万人次,同比增长21%,其中上海游客215万人次,合肥市游客454万人次。(胡雨松、陶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