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戚家山街道,因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而得名。它滨海枕山,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潜力,不断探寻着产业共兴、生活共富的新路径。
本刊推出“古韵今彩威家山”系列报道,深入探访这座“绿色临港 古韵今彩”的美丽城镇。
戚家山又名七盘山、七家山,因明朝爱国名将戚继光在这里镇守,创造出闻名于世的“鸳鸯阵法”,把倭寇彻底赶下大海而闻名,后人缅怀戚继光抗倭功绩,故而取名戚家山,也因此山设行政区域——戚家山街道。
戚家山是英雄山,戚家山人民是英勇的人民。
拾级而上,首次登顶戚家山远眺,美景自成。甬江横卧,东流入海,货船抚皱江面,伴着涟漪驶向入海口。雄伟的招宝山大桥跨江而立,通达两岸。山脚下,码头平坦开阔,临港产业机械化设备林立,车辆纵横穿梭,枕山面海的戚家山一派欣欣向荣。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在戚家山山顶平台中间,戚继光雕像身披盔甲,右手挎腰,左手扶刀,威严高大。他面朝东北方,远眺东海海面,目光炯炯。
这座雕像是对戚继光的缅怀,也是对戚家山先辈曾遭受的苦难历史的记录。
明朝时期,倭寇进犯中国沿海地区,宁波沿海一带百姓深受困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天,戚继光调任浙江御倭前线,与戚家山军民共同抵御倭寇,给了倭寇迎头重击。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狼山镇总兵谢朝恩率领戚家山军民与进犯英军在此决战。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率领戚家山军民与进犯法军在此决战。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切断上海——宁波重要运输联络路线,日军采用海、陆、空立体战术进攻戚家山海防,戚家山军民再次奋起反击,与日军血战,五天五夜击退来敌。
“在存亡之际,英勇的戚家山儿女挺身而出,誓死守卫家国。因为戚家山地处甬江入海口南岸,地理位置特殊,几百年来,戚家山的历史离不开‘战争’二字,为保家卫国,戚家山人民承担了巨大的苦难。”原北仑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戚家山分会常务副会长、戚家山街道志愿文保员杨国成说。
2005年7月,戚家山山头——原104高地竖起一座石碑,刻字“七一七戚家山抗日纪念碑”,以此致敬、纪念为家国牺牲的英烈。历史的时钟走到了2024年,战争的硝烟已散去。山风清冽,虫鸣蛙跳,途经的登山者缓下脚步,立于纪念碑前默声注视,继而向远方前行。
如今,河清海晏,山河无恙。戚家山上仍存留着当年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营垒,与戚家山隔空而望的金鸡山上“督师御敌处”石碑,以及散落在各处的炮台,它们见证了戚家山人民的英勇无畏。在这些遗迹的周边,嫩绿的叶芽正顽强生长。生命,从不怕在残破中凋零,戚家山人民亦如此。
在红廉蔚斗展示馆(蔚斗小学旧址),陈列着当年抗战遗留的物品,纪念章、军刺、大刀、老鞋底……它们向世人展示着戚家山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事迹。大门外,路上人群熙攘,从烽烟炮火到和平富美,这条路戚家山人民走了几百年。
戚家山仍是戚家山,戚家山已不再是戚家山……
如今,戚家山作为宁波开发开放先行地之一,继承先行者精神,发展日新月异。戚家山街道充分利用开发开放起航地和临港工业发达的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落户,再创开发开放新优势;锚定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小镇,打造出了开放创新的活力街道、生态安全的宜居街道和合共治的幸福街道。(记者 吴雨婷 戴金栋 邹诗琪 通讯员 曹琭 李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