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银行“商城” 融入旅游资源 这个地方创新非遗传承有妙招

旅游资讯 9 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贤宝 张芸芸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又赋予了城市不同的风貌和文化性格。因此,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助力共同富裕,是龙湾区致力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温州市龙湾区不断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价值利用和宣传推广的力度,推进非遗与产业、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形成非遗助力城镇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工作模式和体制机制,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龙湾样板努力。

激发非遗经济价值,助力共同富裕

一个非遗项目就是一个富民产业。然而,许多非遗活化利用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品牌建设不足,甚至不被大众熟知,未能较好地带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为此,龙湾区加紧申报非遗技艺相关知识产权,注册品牌商标,完成“张智王鱼”“永昌堡鱼胶”“永强八盘八”“农夫兄弟生磨豆”等多项非遗授牌工作和商标注册工作,初步形成对非遗项目的法律保护。在此基础上,以非遗赋能企业发展,以非遗工坊为建设重点,推进“广进祥腊味”“老三都年糕”“龙湾王鱼烹饪”“三姐妹糯米饭”“温州大馄饨”“许太和”“永昌堡鱼胶”“永强八盘八”“志通瓯塑”等14家非遗工坊的授牌与提升建设工作,引领以非遗项目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共富。

截至目前,龙湾区各级非遗工坊销售额达23038万元“农夫兄弟”带来用工岗位70多个,其全国共有两百多个销售网点,带动间接配送用工1000多个。另一方面,与社会弱势群体对接积极吸纳就业,“温州大馄饨”组建11位专业特殊群体(聋哑人)组成的手工包制团队,有效带动外来务工者、残疾群体增收约198万元,助力温州打造共同富裕样板。

创新非遗传承形式,入驻银行“商城”

随着传统老艺人年龄不断增大,年轻一代对非遗缺乏兴趣和了解,不少非遗技艺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龙湾区将“推广非遗魅力,吸引有热情、有潜力、有特长的人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不断地开展非遗“五进”活动。例如,举办非遗年货直播活动,在线人数达3.15万,销售额超12万;依托非遗工坊与全市50家“快鹿印象”非遗工坊分坊搭建展销平台;开展系列文旅活动,推广非遗项目和传统文化,打造非遗项目多面向、全覆盖传播体系;成功促成泰隆银行与几家非遗商家达成联盟合作意向,许太和酒品、农夫兄弟生磨豆制品、聚茵美中医清疮排毒配方、瓷尚堂瓯窑等非遗产品入驻泰隆银行“生活商城”......展示非遗文化的价值,促使用户对非遗产生认同,进而提高目标群体留存、培育稳定优质客源,也让普通群众、下一代了解非遗、热爱非遗、甚至愿意传承非遗。

眼下,龙湾区还打造了温州首家工艺美术主题直播基地,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工艺展示和项目传承保护,建设工艺美术数据检索中心,探索出一条非遗展览与直播带货、网红打卡、非遗市集、休闲娱乐、大师传承、文化培训等多业态多功能并举的工艺美术产业复兴新路径。

挖掘非遗文化价值,融入旅游资源

找准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依托景区、公园等资源,以展示体验为形式,融合节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举办“非遗市集”“民俗文化节”文化活动,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大力推进“非遗+”,积极开展研究研发研培活动,努力壮大文化产业。

2023年以来,龙湾举办了龙湾文创市集暨宋韵塘河过大年活动、状元王鱼杨梅季、龙湾区第二届民俗文化节、龙年游龙湾·甲辰新春大集等活动。这些活动,集中融合龙湾非遗、文创手工、年货市集、文艺演出等板块,展示传统美食、工艺、体育、曲艺的精彩与魅力,重拾烟火味,尽享瓯越文化。尤其许多活动现场都设置“百县千碗•龙湾十大碗”展示区,突出了龙湾经典非遗美食,麦麦酒、八盘八、岩衣胶冻、九层糕、米饼、温州人家烧(米酒)、杨梅原酿酒等特色非遗美食、美酒充分展示,一如既往地广受欢迎。

其中,在南洋公园,龙湾承办的2023年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汇集全市 50 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技艺,现场展示、体验,打造非遗百工美学市集,助推工艺高质量发展。

随着龙湾非遗影响力不断扩大,钟秀园、南洋公园、黄石山雕塑公园等也相继成为著名的网红文旅公园,带动了周边景点体验,带动了住宿、餐饮、文艺演出、非遗产品生产等产业发展,夯实了“非遗”助力共同富裕的底色。

未来,龙湾区还将不断创新非遗保护传承理念,进而为非遗衍生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等提供助力,探索出龙湾区特色非遗品牌共富路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龙湾区 商城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