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钱江湾
在我的巴尔干半岛金秋之旅的行程单中,马里博尔只是从匈牙利的黑维兹往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途中经过的一个城市,在此吃一顿午餐,顺便看一下那株声名远扬的葡萄王。因此,之前我并没有太大的在意。
马里博尔是斯洛文尼亚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斯洛文尼亚的东北部,曾在2012年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这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建城于1254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历过多次战火的侵扰,1918年之前一直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直到二战结束后归于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1991年随斯洛文尼亚退出了南斯拉夫,2004年加入欧盟,2007年又加入了欧元区并成为申根协议成员国之一。
车子快到马里博尔的时候,我从外围观察,这座只有12万多人口的古城,规模并不大,我根本无法将它与全国区域性的交通、商业和文化中心联系起来。网上说它与淮安市结为友好城市,内心无形之中对它增加了一些好感。
在德拉瓦河畔下了车,外面的秋雨淅淅沥沥,下得还真不小。德拉瓦河水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河水静悄悄地流淌着,周围除了嘀嘀嗒嗒的雨声,几乎没有几个游人了。河边的酒吧、咖啡厅,遮阳伞下的十几张桌虚位以待。
走了一小段路,我就见到了那株已经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葡萄藤,它就依着黄色的墙壁不知疲倦地生长着。古老的藤蔓顺着人们为它建起的木架向两边蔓延,虽然藤蔓很粗、很多,却一点儿也不杂乱、恣肆。从外形看,这一排呈T字形的葡萄藤,上面就是它的藤蔓,足有好几米长,被剪揖得井然有条,藤蔓上还挂着好几串黑色天鹅绒品种的葡萄。从时间上判断,眼下已过了这一季葡萄的收获期,它余留的十几串,似在向陆续来此的游人展示它鼎盛时期的辉煌!
被一圈铁栅栏围起来的老葡萄是这里的明星,如果不事先介绍,你断然不会有异样的感觉。它的主干有点弯曲瘦削,但仍很苍劲坚韧。在它的脚下被种上了几簇绿油油的植物,缀成“400”三个字样,显示它作为葡萄王中王卓然不群的英雄气概。
大家围着它先来一通猛拍。我从不同的横截面,拍着这株葡萄王的身影。这株葡萄每年的自身产量仅为每年35-55公斤,数量几乎微不足道,但所酿制的葡萄酒却显得弥足珍贵,据说只供给那些达官贵族们享用,一般人根本无缘沾边,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用意义。但它幼芽的足迹几乎遍布五大洲和斯洛文尼亚各个角落,几乎成了葡萄酒业图腾的精神寄托。
这株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藤,当仁不让地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老葡萄藤馆每年都会为这株古老的葡萄藤举办纪念活动,如老葡萄藤修整节、丰收节、古藤节、圣马丁节、葡萄酒古藤节等等。看着它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老当益壮,后劲十足,不禁非常感慨。
葡萄墙后面就是建造葡萄酒的酒坊,里面还陈列着一些葡萄酒。游人可以观看和了解斯洛文尼亚葡萄酒文化,品尝香醇的葡萄酒。在马里博尔市中心广场地下,还有一个地下通道长达2.1公里的葡萄酒地下王国,也是欧洲最大最古老的经典酒窖之一。
我这人历来存有古木情结,对百岁以上的古树名木都报之以由衷的敬意。观赏四百多岁的古葡萄,与其说是偶然的途中一遇,不如说是一次难得的谒见。从一株果树身上,仍然可以看到生生不息的草木精神!我之前在国内专门去拜谒的一千年的“唐樟”和二千年的“周柏”,同样堪称植物界的“灵长”呀!从临河的西餐厅出来时,我又投以好久的注目礼。
撑着伞,雨中的德拉瓦河阴沉沉的,沿着河流往前,就是市中心的老桥、庄园、教堂、和中世纪城墙。一群天鹅在河中悠闲地嬉息着,任你从不同的侧面拍摄它们的丰姿。虽然时间很有限,但我可以想象,品尝着当地品质纯正的葡萄酒,坐在岸边观赏着德拉瓦河的自然风光,也是打开马里博尔的正确方式。
从德拉瓦河畔到城市政厅广场,有一条不很长的鹅卵石斜坡小道,充满了古巷的幽深感。雨中的一两对情侣从身边经过,我回眸打量,小小的门洞犹似江南的乌镇巷口,猛然有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马里博尔市的几处广场中,市政厅所在的广场算是第二大广场,是游客们必去的地方。雨中的广场,游人和市民稀少,小广场显得很宽阔。周边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一行的眼球,大家非常珍惜这个行程以外的古城风光。
广场中心的喷泉此起彼伏,给我们带来宁静与舒适的感受。广场周围的建筑风格各异,有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这些建筑见证了马里博尔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市政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最早建于15世纪,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受火灾和战争的破坏,但每次都得到了修复和重建。哥特式风格的市政厅始,在1563至1565年间,意大利统治者曾将其改建成文艺复兴风格,并在门廊上刻上了特色浮雕做装饰 ,中间是城市的徽章,两旁各有一头狮子。东边屋顶上的圆顶小塔也是这栋建筑的特点之一。
市政厅广场上,还有一座名为“灾难纪念碑”的建筑。这座纪念碑建于1912年,是为了纪念16世纪一场致命的瘟疫灾难。这座纪念碑见证了马里博尔市的历史,也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我缓缓走近,仰头凝视,不禁被这座纪念碑的庄严与雄伟所震撼。碑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诉说着马里博尔市过去的辉煌和未来的憧憬。
广场的北侧,就是国家博物馆,拥有精美的石雕和历史悠久的内部装饰。西侧,则是最古老的教堂。这座教堂以其高耸的塔楼和精美的内饰而闻名。广场南侧是一座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拥有美丽的尖顶和钟楼。周围还有不少商店、咖啡馆和餐馆。今天正是星期天,坐在街路边喝着咖啡的本地人很多。我在市政厅和纪念碑附近,拍摄了好一会,一直尾随着这里的市民来往于德拉瓦河两岸。
挨着市政厅还有一个广场,穿过一条小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宁静与和谐的绿色世界。三面围合的建筑物错落有致,充满了欧洲古典建筑的韵味。公园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为广场增添了一抹生机。
在这个广场上还有主教安东·马丁·斯洛姆谢克和科尔莱克的雕像。国家剧院和波斯塔大楼等也分布在周边。时间关系,我自然来不及细逛,匆匆扫视一圈后,就被另一侧雄伟的教堂吸引住了。
这座名叫马里博尔大教堂的建筑,是马里博尔市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许多游人都当作游览的地标。它始建于18世纪,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教堂的外观华丽壮观,拥有高耸的塔楼和精美的石雕。
这座教堂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小教堂里埋葬着斯洛文尼亚的第一位圣人——安东•马丁•斯洛姆塞克。而且,登上大教堂的钟塔还可以欣赏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壮丽景色。
趁着其他团友都还沉浸在市政厅喷泉周边,我和三四个团友急步走到了大教堂门外。一看,教堂的门是关着,只留了一条缝。推门进去?我们怕太造次,管理者会不会不让进。正当迟疑不决的时候,一阵风将虚掩的大门打开了,远远望去,是幽深莫测的暗黑。
好奇心激起了我们探看的欲望。要知道,前几天一路走下来,我没有认真地到一个教堂里观摩过呢!正是午餐以后,教堂的一排排座位上空空如也。幽暗的光影下,仅亮着微弱灯光的大教室内,只有几扇窗棂处射进来的强光,照亮了的周边一角。我打量着内部精美的装饰,华丽的壁画,细腻的石膏雕像。墙上和顶上到处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教义神话传说。
教堂内并没有什么管理人员,我内心一阵窃喜。居然可以自由畅快地欣赏和拍摄了!但是,定神细瞧,整个教堂里并非空无一人,我发现右侧靠后一角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在教堂里,她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长椅上,心中充满了纷繁复杂的思绪。她低眉垂首,仿佛内心一直在静悄悄地祈祷着,脸上闪过一丝丝不易为人觉察的困惑和无助,希望能够在神的怀抱中找到解答和安慰。
我们几个怕惊动到她,蹑手蹑脚地走在四周,观赏着教堂的穹顶和壁上鲜艳精美的雕塑和油画,希望能懵懵懂懂地了解一些鲜明宗教色彩的画面。
一缕缕暖光从彩色的玻璃窗照射进来,洒在光滑的石质地板上,也落在她的灰白相间的头发上,坐在教堂的长椅上她,身影在光线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朦朦胧胧。
当我大致浏览了一圈,再次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发现她散发着优雅与沉静,眼睛深邃而明亮,像是秋日里闪烁着阳光的湖水。她的眼角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无法掩盖那股独特的宁静和坚韧的气质。
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的烟雾和花朵的香气,这种独特的味道让人感到更加神秘、宁静和祥和。坐在长椅上的她闭上了眼睛,独自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孤独。投在她身边的光影似一圈金色的光晕,光晕里的她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让人感到既神秘又亲切。
出来的时候,导游来找到了我们几个进教堂观摩的。他也遇到了教堂里出来的那个中年妇女。导游连续几年走这条线,对这里很熟悉。他告诉我,这个女的常来祈祷,她祈祷的并不是家里什么人,而是小城的永宁。
听后我内心多少有点吃惊。在马里博尔这个被历史的战火纷纷扰扰了好几个世纪的古城,在这个静悄悄的大教堂里,我观摩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众独自祈祷的过程。她和她的信仰、她的内心、她的过去和未来仿佛都与周遭融为了一体。从一个人的背影,似乎读懂了一个古城历经沧桑以后一路前行的纠结、虔诚和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