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泉州湾(陈英杰 摄)
光明之城 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繁华
编著:张美娜
朗读丨陈慧
发达的海上交通使得泉州的商贸迅速发展,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的商品有瓷器、丝绸、茶叶、铁器……彼时的泉州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聚集于此,定居,经商,旅游,传教……这座蕴含无穷能量的城市,在商贸交流和文化融合之中,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海洋贸易中心诞生的故事。
1271年,一个名叫雅各的意大利犹太商人有感于泉州的繁荣景象,把泉州称为“光明之城”。那个时期的泉州,夜如白昼,灯火通明。中世纪时期,泉州这个因海洋而兴起的城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图:德济门遗址(陈英杰 摄)
德济门:古刺桐港贸易、文化汇聚地
如今,在北京的韩国人喜欢住在望京,日本人则习惯住在以长富宫饭店、北京发展大厦为中心的两个地区,而德国人喜欢住在以燕莎友谊商城、凯宾斯基饭店为中心的地区。这几个“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域”,要是用闽南话来说就叫“蕃区”,古时称为“蕃坊”。蕃坊出现于唐代,是唐宋元时期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侨民聚居的场所,又称番坊、蕃人巷。而早在700年前,泉州就有了“蕃坊”。南宋地理志《方舆胜览》中写道:“诸蕃有黑白二种,皆居泉州,号蕃人巷。”至晚自两宋之交起,刺桐城南城门——德济门附近便逐渐形成蕃商聚居街区。
德济门地处蕃商来泉上岸之处。700年前,此处紧邻晋江,利于出海,是进出泉州的要道,外来商贾就近聚居形成了“泉南蕃坊”。位于德济门外的聚宝街和万寿路的富美码头,承担着宋元时期进出口货物集散的重要使命。宋元时期,德济门周边的青龙巷和聚宝街,富商巨贾云集,成为现在人们所说的“富人区”。泉州有句古话“金青龙、银聚宝”形容的就是这两个地方。如今街上遗留的建筑和遗存的风物,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荣与华美。“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周边配套完善,就连德济门对面的泉州天后宫,都是礼制规格最高的。
图:德济门遗址挖掘出土的多种石刻(成冬冬 摄)
宋以前,德济门遗址周边被定位为“海港城”,后来晋江及其入海口一带海岸线退缩、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具备建城门的条件。彼时的古城泉州拥有七座城门,其他六座均已不复存在,只有德济门遗址被挖掘保留,见证了宋元泉州城市向南拓展的历史。
宋元时期泉州物质文化交流昌盛,在德济门的多件石刻文物中得到了印证。德济门遗址完整保存了宋代以来古刺桐城和泉南地区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泉州对外往来由此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发展、多元宗教文化在此融合……
多重叠合的历史印记,在一砖一石中跃然而出,留给世人无尽感叹。那曾是多么壮美的一段人间记忆啊!德济门遗址无言却有力地告诉现在以及未来的人们,那些年关于辉煌、包容和开放的泉州传奇……
主播 | 陈慧
作品选自
《福建的世界遗产——泉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海博夜读”期待您的作品,如果您有想要分享的文章或图片,欢迎投稿至邮箱hbyedu@163.com,我们在这里等您。
本文来自【福建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