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蓬莱: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

旅游攻略 10 0

说千年古县,看沧海桑田。

今天的《千年古县》专栏推介的是一个“仙气飘飘”的城市——蓬莱。

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个地名,耳边就会响起那首久违的《八仙过海》主题歌,“都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多少。都说人间苦,辛辛劳劳,汗珠干了有欢笑……”

如今,“八仙过海”早已是久远的传说,那我们就走进蓬莱,看看这个跌落凡间“仙境”吧。

【历史沿革】

蓬莱,有两个概念,一是仙山名,传说渤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二是地名,即现在的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

蓬莱位于山东东北部、烟台市北部,地处胶东半岛北端,濒临黄、渤二海,总面积1014.6平方公里。

蓬莱古称登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聚居。1953年,蓬莱首次在紫荆山发现了闻名中外的典型“龙山文化”和以彩陶为特征的古遗存。秦朝,长岛地域属黄县。2100多年前,汉武帝东巡“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始置蓬莱镇;唐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移蓬莱,蓬莱升镇为县,长岛县归蓬莱县管辖。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登州升为府。1950年5月,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属烟台专区。1967年2月,属烟台地区。1983年11月,属烟台市。1991年11月,撤销蓬莱县,设立蓬莱市(县级),由山东省直辖。同年12月,蓬莱市由烟台市代管。2020年6月,撤销蓬莱市、长岛县,设立烟台市蓬莱区。

蓬莱阁

【人文历史景观】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蓬莱便逐步形成一个集渔业、商贸于一体的滨海城镇。李唐时期,蓬莱逐渐成为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特别因“八仙过海”这一民间传说而闻名于世。此后,历朝历代不断修建寺庙、宫殿,使得蓬莱逐渐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明朝时,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蓬莱设立水军训练基地,对抗沿海倭寇,进一步提升了蓬莱在军事上的地位。

蓬莱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包括蓬莱阁、戚继光故居和蓬莱水城等。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相传八仙曾在此地渡海,而蓬莱阁也因此成为仙家境地的象征。蓬莱阁背靠丹崖山,濒临黄海,红褐色的岩石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时常云雾缭绕,被誉为“人间仙境”。蓬莱阁以其独特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景区内不仅有“八仙过海”的雕塑群,还有古代名人题刻、碑刻、匾额和楹联等文化瑰宝。

蓬莱阁除了主阁,还拥有众多附属建筑,如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和弥陀寺,形成了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占地近两万平方米。建筑群中楼台殿阁、寺庙园林相互辉映,布局错落有致,显示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妙设计。此外,蓬莱阁也是“八仙过海”传说的起源地之一,充满神话色彩,赋予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

蓬莱阁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八仙神话与频现的海市蜃楼奇观,使得蓬莱阁“人间仙境”之名闻名遐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蓬莱阁下,至今完整保存着一处古代军港——蓬莱水城。蓬莱水城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训练水师之处,至今仍保留着明代风貌,是抗倭文化的见证。

水城全景图

蓬莱水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之一,也被称为“登州水城”。水城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被称为“刀鱼寨”。该水域最初为古登州的重要港口,后随着海防需求的增强而扩建。

水城的建筑设计极具特色,它依山傍海,利用丹崖山的地势建设,由护城河、小海、城墙、水门、炮台、敌台和平浪台等多种防御设施组成,既满足了古代海防需要,也成为繁忙的商业港口。水城的北门为“水门”,是小海通向外海的唯一通道;南门称“振扬门”,是地面出入的主要通道。两座城门的设计兼具防御与通行的功能,布局严谨合理,不仅为水城增添了独特的军事韵味,还是我国海防建筑和港口建设史上的代表作。

除了名胜古迹,蓬莱还有众多现代化的娱乐项目,如中国陈列古船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洋极地世界、三仙山景区和欧乐堡国际度假酒店等。此外,蓬莱还被誉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拥有众多精品酒庄,为游客提供葡萄酒品鉴体验。当地美食以海鲜为主,八仙宴、鲅鱼水饺、蓬莱小面等传统美味极具吸引力,形成了独特的餐饮文化。

三仙山景区

【经济社会现状】

近年来,蓬莱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旅游、葡萄酒产业、特色餐饮等多元化发展,借助海滨优势和文化底蕴,蓬莱大踏步向国际旅游度假胜地迈进,成为山东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截至2023年6月,蓬莱下辖6个街道、8个镇、6个乡。截至2023年末,蓬莱区常住人口42.8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GDP)49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资料来源:蓬莱区政府官网、景区官网等

标签: 蓬莱 抗倭 戚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