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莱芜,惬意“村游”
秋末冬初时节
我们一起去雪野街道娘娘庙村
一个充满古色古韵的古村落
娘娘庙村隶属莱芜区雪野街道,位于莱芜区与章丘区的交界处,北依齐长城,南望吕祖泉,242省道从村中穿过,是个宁静古朴的村庄。2016年,娘娘庙村入选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
▲图源:文旅斩视
据《王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王姓由冬暖村迁此,邢姓早居,遂取名邢王庄。明朝末年,村庄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县令叶方恒路过此地,见田地荒芜,雄关无人守候,便贴出告示招募民众前来居住。先有高炳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从济南历城高家庄搬来居住,再有东抬头村张琨前来,之后来者越聚越多。建村后,叶方恒立碑纪念,并亲作《长城岭新村碑记》。先后共有十姓人家迁居此地,故取名“十姓官庄”,又叫“长城岭村”。后村内建一座泰山奶奶庙,众称娘娘庙,久成村名。
▲图源:莱芜区摄影家协会
娘娘庙村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村内古迹颇多,有“八大景”之说:换门关、石人前、八盘山、地牢狱、青龙湾、八棱桥、锦阳关、千层顶,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齐长城锦阳关。秋末冬初来此,古韵十足,引人入胜。
锦阳关
齐长城锦阳关位于村北,也叫通齐关,西接长城岭,东连烟火台,是千里齐长城三大关隘之一。此处的齐长城,是全线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遗址。
▲摄影:陈彦
▲摄影:王平
秋末冬初,在这寂静的山野之上,沧桑的古城墙与萧瑟的柿子树相依相伴,绘就了一幅独属于锦阳关的古韵画卷。
▲摄影:王啸
摩崖佛造像
位于娘娘庙村西,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巨石隆起带,当地人称之为“石人前”。
在一面完整的石壁上,有两处窟刻于明代的佛造像,是莱芜境内最古老最完好的摩崖佛造像。龛高1.2米,宽1.3米,深约0.2米。雕像中间为释迦牟尼,两边为迦叶、阿难两大弟子和文殊、普贤菩萨,最外边各有一金刚力士,整体构图为“一枝五莲"造型。人物脚踩莲花,莲枝在下部连为一体,雕刻精美,惟妙惟肖。
▲摄影:斩云剑
古井、古商道
村中有古井一口,一条石板街古商道,从明清古宅中穿过,直通锦阳关,是当时莱芜至济南的主要通道。
▲摄影:斩云剑
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铺成,该石板街现保存完整的一段有400多米长,5~7米宽,石板的表面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摩擦得非常光滑,石板中间被车轮轧出了深深的沟痕。石板街浸润着历史的沧桑,彰显着村落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
▲摄影:斩云剑
古石碑
在村内一处民房的台阶上,有一块残存的“谭公去思碑”。谭公指谭惟聪,江西南昌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以举人任莱芜知县。能在该村发现他的“去思碑”,进一步说明当时该村是交通要道,碑立此村,便于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迹。“去思”,意为离开后仍被思念,说明谭公在人民心中具有很好的口碑,值得后人怀念。莱芜志书上记载的各类去思碑甚多,但境内目前发现的唯此一块。
▲谭公去思碑 | 图源:拓片留痕
娘娘庙
村内原有建有娘娘庙,即泰山奶奶庙。位于村西南八盘山上。旧时娘娘庙在方圆几百里内名气很大,有“西有泰山碧霞祠,东有莱芜娘娘庙”之说,被称为“小碧霞祠”。1966年,当地修建莱明路时,将此庙拆除,用庙上的石料建了一座“兴无桥”,现该桥仍存在。而今的娘娘庙村虽然有村无庙,但曾经辉煌的寺庙仍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图源:纪录片《探寻山东最美古村落》
▲兴无桥 | 图源:拓片留痕
“村游”莱芜
忆乡愁,寻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