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游乐场好看不好玩

旅游资讯 12 0

很多城市公园改造后,增加了儿童游乐设施,让家长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遛娃。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公园发现,部分儿童设施种类单调,缺乏趣味性,有的甚至根本不适合儿童玩耍。“远看很漂亮,实际却不好玩。”不少家长抱怨。

东单公园改造后,新设的攀爬绳梯间距过宽,不适宜儿童攀爬。

很多公园都增加了摇摇椅,但滑梯、秋千相对较少。

龙潭西湖公园内,免费的儿童设施只有一个沙池,秋冬季节使用频率不高。

焕新亮相

公园里有了儿童角 孩子见了走不动道

爬小山、滑滑梯、荡秋千……在日坛公园东南角,改造后的儿童游乐场里一片欢声笑语。虽然天气渐冷,但场地里十分热闹。“走吧,奶奶等咱们回家吃饭呢。”“我再玩5分钟。”临近中午,仍有不少小朋友来回奔跑攀爬,舍不得回家。

今年9月底,日坛公园焕新亮相,从设施老旧、功能不足的传统公园,变成CBD中的全龄友好型公园。亲子家庭可以在古木参天、菊花盛放的秋色里感受自然之美,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游乐设施里运动娱乐。

今年以来,不少公园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增设了儿童游乐设施,家长们在家门口就能免费遛娃。至于新建的公园,儿童游乐区域更是成为“标配”。

“以前想着能有个把健身器材就不错了,没想到现在还有专门给孩子玩的地方。”今年10月,石景山模式口公园改造亮相,新增的儿童游乐空间获得不少好评。“我们主要是放学后带孩子过来玩。”李女士就住在附近的模式口东里小区,步行过来只需一刻钟左右。记者看到,场地里利用斜坡地形设置了攀爬网、攀爬架、滑梯等设施,还有三组秋千,以及大滑梯,很受孩子们欢迎。

孙先生有俩闺女,姐姐8岁,妹妹4岁,正是喜欢到处跑跳的年龄。最近,他发现家门口新开了丽泽滨水文化公园,里边有不少儿童游乐设施。木质的组合滑梯前,十多个小朋友排着队,爬上去,再滑下来,玩得不亦乐乎,现场一片欢声笑语。“还有攀爬网、沙坑,孩子一看见就走不动。”他说,光这几处儿童游乐设施,就够小朋友在公园里玩上小半天。

家长抱怨

设施单调趣味不强 滑梯秋千普遍稀缺

有了儿童游乐设施是好事,但体验之后不少家长抱怨,部分公园里的儿童游乐场设施单调,趣味性不强,大人孩子乘兴而去,玩起来却难免失望。

“施工了几个月,终于开门了。”上周末,听说附近的南馆公园改造完成重新开放,田女士兴冲冲地带着女儿前往。“远远看过去,地面五颜六色的,很漂亮。”田女士说,孩子几乎是从公园门口一路小跑到了游乐场,但走近一看,偌大的场地里只有一个转椅、三个摇摇椅、两个跷跷板和一处沙池。

记者注意到,多数孩子对摇摇椅不感兴趣,基本玩几下就离开了,以至于被当作普通座椅使用,坐在上面喝水吃东西。多位家长表示,摇摇椅确实有种“鸡肋”的感觉——由于弹簧较紧,3岁以下的婴幼儿很难摇动,需要大人帮助。而且摇摇椅没有靠背,若摇动幅度过大,手没有抓紧,孩子很容易后翻,发生危险。

“怎么连个滑梯也没有?”田女士吐槽。事实上,这也是许多家长共同的疑问。

广渠门附近的军民共建护城河休闲公园近期改造完成,增加了传声筒、小蹦床、摇马等儿童设施。“给孩子留出这么一块地方,地面也软,真挺好,就是没有滑梯,也没有可攀爬的。”“我觉得应该加个滑梯。”“我家娃最爱玩的也是滑梯,再就是秋千。”家长们在一旁闲聊。没有滑梯,成了大家心里一大遗憾。

天坛地区周边有龙潭湖、龙潭中湖、龙潭西湖三个公园,改造亮相后,不少居民在此遛娃。然而,让袁女士感到不解的是,这么大一片区域,免费的儿童游乐设施却十分单一。“除了沙池,基本没别的。”袁女士说,两个沙池距离只有几百米,一到秋冬季节,里面都是枯枝败叶,垃圾也不少,卫生状况不佳。“我们家小朋友不止一次在里面刨出过猫狗的便便,真不想让他玩。”

孩子无奈

攀爬梯绳软间距大 适儿化设施不适儿

今年8月,东单公园改造完工亮相。改造后,公园里新增了“老少健身区”,地面进行软性铺装,增加了几处儿童设施。记者看到,场地中安装了一个大型的攀爬架,架子上有多处绳梯可供攀爬,另有一个沙池和几个摇摇椅。

“这个攀爬架看着不错,就是设计得有点儿莫名其妙。”陈女士住在崇文门附近,女儿4岁半。“我家姑娘爬一级就爬不上去了。”原来,攀爬架上绳梯梯级之间的距离很宽,粗略测量,较窄的地方也在34厘米左右,宽的地方超过40厘米。“我家姑娘1米多高,属于正常身高。她能爬上第一级,再往上,腿使劲儿蹬也够不着,而且这绳子是软的,不像在平地上好使劲儿,孩子就让我抱她下来,不敢爬了。”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有三四个儿童试图攀爬,其中一个男孩身高1.2米左右,也只爬上了两三级。因为孩子攀爬难度过大,反而让几位家长产生了好奇心,也试着爬了爬。“确实有点宽,不适合孩子玩耍。”一位孩子爸爸坦言。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攀爬架指示牌上写着“适合身高130厘米以下儿童游玩”。按照现行身高标准看,大约为8岁儿童。“四五岁的玩不了,8岁以上的又不让玩,到底是给几岁孩子设计的呢?”家长们感到无奈。

由于这个设施对很多儿童来说难度较大,相应地危险性也大,因此孩子们基本都需要家长在旁严格看护。“你一步也别离开,必须盯着!”一位年轻妈妈嘱咐着孩子爸爸。

朝阳区四得公园今年也进行了全龄友好改造,改造后的公园升级了儿童游乐场,有沙池、攀爬斜坡、小滑梯、转椅、摇摇椅等设施,种类不少。然而,刘先生向记者反映,公园将攀爬斜坡与沙池放在一起,导致斜坡表面有大量沙子,原本的防滑铺装失去了作用。“孩子往上爬,扶着扶手还打滑,一下子磕到下巴,吓一跳。”刘先生表示,儿童设施设计时应该考虑得更周全,多注意这类细节。

记者探因

游乐设施缺乏标准 无法匹配儿童需求

“目前很多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到儿童这一群体的需求了,这是好的趋势。但是,一些全龄友好场所设施配置的标准不高,设计水平有限,导致落地效果不符合市民预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主任工程师邱红介绍,目前本市尚无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地方标准,因此场地水平良莠不齐。

记者了解到,很多公园改造时,对儿童游乐设施的配置有成本控制,而摇摇椅成本较低,因而受到青睐。“摇椅结构比较简单,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占的地方小,见缝插针就能放一个。滑梯的话则正好相反。”某公园相关负责人透露,大滑梯和秋千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虽说家长要负一定的看护责任,还是很容易产生纠纷。”这位负责人表示,有时公园为了安全性,只能选择牺牲一些趣味性。

但是,在很多家长和专家看来,安全问题不应成为制约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水平的理由。“现在很多公园都会购买场地险,也会提醒家长看护的责任,不能因噎废食。”在一场儿童友好城市学术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提到,儿童友好空间不一定复杂、不一定昂贵,但一定要更精准地匹配儿童需求。

那么,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应该什么样?

邱红认为,儿童游乐场首先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段进行分龄设置。“大致来讲,比如6岁以前的儿童需要攀爬、跳跃,6到13岁需要更多的自然实践机会,13岁以上就需要更多运动空间。”邱红表示,具体到某一块场地,到底安排哪些设施,事实上是需要调研服务群体的需求。“目前这部分公众参与的工作整体比较缺乏。”

其次,在色彩上,儿童友好并不意味着五颜六色。“这可能是很多人的一个误区。其实,过于鲜艳的颜色反而会让孩子产生烦躁的情绪,我们更提倡使用与原木、泥土、沙子这些天然材料更接近的色彩。”邱红解释。

“游乐场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个孩子与孩子交往的社会化空间。伦敦有专门针对儿童游乐场的规划,甚至对城市里的游乐场进行编号,方便大家在地图上检索。”邱红提到,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儿童游乐场的规划建设上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例如,《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就新增了儿童游戏场地、社区儿童服务功能规划标准。

“北京作为首都,更应该有一个能体现首善标准的儿童友好活动场地建设规划,对儿童游戏设施和运动器械的标准进行明确,规划建设更高品质的儿童成长空间。”邱红建议。本报记者 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