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那些和月亮有关的事

旅游攻略 25 0

文|邴琴

青岛最著名的赏月地点是崂山太清宫附近。山海相连、山光海色本是崂山风景的一大特色。位于太清宫前有一处海湾,风光绮丽,由此可乘游船游览崂山近海。自晚清时,由海路从青岛市区游崂山就从这里登岸。曾任教育总长的清末翰林傅增湘《游崂山记》中便有这样一段记述:“是日,适值佳节,月上东峰,遂同步海岸赏月。初行竹林中,金影布地,晶光上浮,若玉烟之笼被,清奇独绝。嗣乃登坡放瞩,海波浪碧,天宇横青,上下空明,如置身玉壶冰镜中。”

此景人称“太清水月”,是崂山十二景之一。

传说,清朝大学士刘墉罢官之后,曾来崂山青山村小住,刘墉是山东诸城县人,官至东阁大学士,是清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为官耿直无私,受到奸臣排挤,被乾隆削官为民,回家后,曾到崂山祖居地探望长辈亲友。当来到崂山青山村看望长辈时,刘墉被这里的山光水色所迷恋,更被太清宫老道长辞官进山、入道修行的事迹所感动,二人一谈即合,从此结为挚友。

一天,刘墉被道长留宿太清宫,在和道长饮酒赏月、赋诗作画时,他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就着月色、蘸着水光,挥笔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太清水月”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水景交融的提炼,是月色的升华。

月上东山,竹林里银光浮动,回首太清宫,参差的楼阁飘渺;纵目眺望,天上月与海中月交相辉映。水生光,月更明,恍若置身仙境。刘墉用“太清水月”四个字,为太清的夜色勾画出了一幅令人叫绝的山水画卷,从此这“太清水月”的美景,便成为崂山十二大著名景观之一,也曾名列央视《国家地理》栏目推荐的全国十处最负盛名的赏月之地第四位,与安徽黄山、杭州西湖、四川峨眉山等赏月地齐名,可以算是“海上明月第一”了。

82岁的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老先生说,他在崂山上住过一段时间,曾好好欣赏过“太清水月”。那是1979年,他在崂山上写书,与太清宫的一名韩道士时常聊天。这韩道士四五十岁,刚回太清宫不久。韩道士身怀功夫,有时和鲁海同行,他挑了一担水走路依然身轻如燕,迈着小碎步,很快就把鲁海甩在后面。夜间看月亮,这位道士不谈玄,不求仙,只是说说蒲松龄曾居于此的掌故,讲些强身健体之法。据说,当年的一个月夜,蒲松龄正在一个亭子里凝思,忽见对面白色墙上有人一闪而过,似是穿墙而入,定睛一看,原来是道童给他送茶闪过的影子。这一幕唤起蒲松龄的灵感,便有了《崂山道士》中穿墙的情节。

松声竹影之中,这种聊天如同叙旧,让人感觉到稳稳当当的岁月静好。

在鲁海看来,崂山最适合看月亮的不是太清宫,而是仰口附近的太平宫。那里能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对很多人来说可谓难得一见。1983年曾有一部电影《海上生明月》,就是在此处拍摄,主角为著名女中音关牧村,饰演一位渔家姑娘李燕,靠嗓子唱出一片美好未来。如今再看,虽然从剧本到造型都没太多亮点,但那歌声是实实在在的美,带着浓浓的渔家气息,淡淡的前尘旧梦。

中秋之夜,枫叶已染,清辉流动,月色如银,在海边和朋友手把酒瓶对饮。往往是半夜,看月光铺满整个海湾,为那一片光明心动神驰。真想到那凌波上走一走,或许撞得见自己的前世今生。

那是千古如一的月亮,是惊心动魄的安静。此际是一种庄严,赏景也似掠阵,如临大敌,如遇知己。想起零落天涯的“洛阳亲友”,我这“一片冰心”就都在酒中,都在月中、海中了。

标签: 崂山 月亮 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