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郑州大学生夜骑开封之后,南京大学生也出动了,他们的目的地是——安徽马鞍山。
马鞍山是最不安徽的安徽城市,因为她是安徽唯一名字三个字的地级市。
当然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安徽马鞍山,夹在(虚假的)省会合肥和(真正的)省会南京之间,早就被列为“南京都市圈”城市之一,今年,官方更是发文宣布“全面融入南京”。马鞍山人爱称自己的家乡为“小马”,自我介绍都说来自南京旁边。大学生现在也通过骑行证明了马鞍山和南京到底有多近。
马鞍山市区全景。 摄影/君作刃
行政区划是人为的,城市气质更接近天生的。马鞍山地跨长江两岸,自古以来就扮演着南京门户的角色;地处长江下游平原腹地,这里流传着吟诵千年的诗文雅韵,无缝融入金陵文化圈。马鞍山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形成了安徽唯一因厂设市的工业重镇,今天更成为苏A大军周末洗掉“班味”的后花园。一切的一切,造就了马鞍山这座最不安徽的安徽城市。
大“蓝鲸”,为什么离不开“小马”?
一路飞驰的高铁停靠在马鞍山东站,手机轻微一震,解锁,一条短信跃入眼帘:六朝古都,宜居之城——南京欢迎您!
如今交通大发展,高铁往来南京与马鞍山之间只有十几分钟,开车也非常方便,马鞍山人到南京禄口机场坐飞机,甚至比南京市区人还近便,再过两年,从马鞍山到南京,甚至能坐上地铁了!在不少马鞍山人看来,南京真是“徽京”。
马鞍山交通便捷, 铁路干道与公路时常同框。 摄影/君作刃
马鞍山,南京最重要的一扇大门
李白曾有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语道破马鞍山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长江马鞍山至南京段。 图/视觉中国
长江经过李白笔下的“天门山”(马鞍山市西梁山与芜湖市东梁山夹江而立,合称天门山),便一路向北,直抵南京,相距不过几十公里。作为我国历史上南方唯一的全国性都城,南京的地位不必赘言。在几段南北对峙的时期,南京凭借长江天险,无论是作为都城还是要塞,都是绝对的争夺焦点。此时,作为“金陵屏障、建康锁钥”的马鞍山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马鞍山地形区位图。 制图/两个黑眼圈
以马鞍山为原点,往下游就是南京,直接渡江攻击城坚兵多的南京难度太高;往上游,渡江就是绵延的山区,军队无法展开,也难以行动。马鞍山一带江面相对窄,渡江可以迂回至南京,拱卫南京因此成了“小马”的使命。
站在 “长江三矶之首”采石矶上临江眺望,峭壁之下,不时有几条货船缓缓驶过江面,江风轻柔,一切平静,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次血战。有宋一朝,便有北宋初年宋军在此击败南唐奠定攻破南京的基础;南宋时期,虞允文率领宋军击退南下的金军,又保住了半壁江山。
采石矶突出于江岸,是江防重地。 图/视觉中国
当采石矶不再战鼓隆隆,和平时期,对马鞍山的形容不再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是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水路、公路、铁路将马鞍山与南京,乃至整个长三角紧密连接在一起。“小马”距离“大蓝鲸”越来越近,甚至把开发区、工业园、软件园都开了过去,也就越来越不安徽。
金陵文化人“朋友圈”怎么少得了“小马”?
地理区位固然重要,马鞍山与南京更为细密的联系还在于绵长千年的文脉。今天的马鞍山被长江一分为二,东南部分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吴国属地,至今讲的还是吴语,西岸的含山县、和县尽管2011年才划入马鞍山,也早早就是南京的战略前哨。南京,六朝门户,雄踞南北,形成了地跨宁镇扬的金陵文化圈,这个圈,自然也少不了马鞍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李白《望天门山》一诗, 连接起今日隔江相望的马鞍山与芜湖。 图/视觉中国
要是评选最能为马鞍山x南京cp代言的网红——我会选李白。
毕竟,马鞍山人自我介绍,除了说自己来自南京旁边,多半还会补充一句,就是李白去世的地方。
李白,南京的忠实粉丝,安史之乱期间甚至上书朝廷建议迁都南京,而他更情有独钟的,便是南京隔壁的马鞍山。李白题诗的南京紫金山、凤凰台、秦淮河等地,固然是马鞍山人度假出游时的好选择;李白走过的采石矶、青山、姑孰溪……同样是南京人来“小马”访古的好去处。
李白笔下“宅近青山同谢朓”的青山, 就是马鞍山当涂县大青山。 图/视觉中国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泛舟途径天门山,写就了他在安徽的第一首诗《望天门山》,开启了与安徽的不解之缘,更重要的是,在马鞍山,李白遇见了他的精神故乡和最终归宿——当涂。
南朝诗人谢朓称当涂为“山水都”,在这里留下许多山水诗。李白多次来到这里,仰慕谢朓恐怕也是原因之一。据相关记载,李白曾7次来到当涂,并最终长眠于此,也就有了那个李白长江边赏月,醉酒入水捞月而去世的浪漫传说。
长江马鞍山段。 摄影/君作刃
马鞍山人至今也没和李白断了缘分——住在太白镇,出门走在李白路、青莲路、太白大道上,出游来到采石矶上的太白楼,还搞了一个已经办了36年的李白诗歌节。马鞍山人和李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李白并非孤例,古往今来,无数的君王将相,文人墨客走过南京,少不了要在马鞍山“打个卡”。譬如,刘禹锡任和州(今马鞍山和县)刺史时,留下了一篇重量级的《陋室铭》,当他离任和州,前往洛阳时途经南京,转头就写了“金陵王气黯然收”。据统计,从南北朝到清朝,一共有600多位诗人先后来到马鞍山,留下了1000多首风格各异的诗篇,唤醒了无数被“朗读并背诵全文”支配的学生记忆。
众多文人墨客在马鞍山留下无数名篇。 制图/九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马鞍山“中国诗歌之城”的称号。当然,马鞍山与南京的文化联系也不仅是简单的诗情画意。
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的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与南京营盘山、北阴阳营遗址 “同款”的玉器;伍子胥率领吴国大军过含山县征楚,留下一条伍子胥古道,三度出任“南京市长”(江宁知府)的王安石也是走这条古道来“小马”游玩,并留下著名的《游褒禅山记》;当涂人周兴嗣在建康(今南京)任职时编成《千字文》,这大概是古今无数在南京工作的“马鞍山人”里最有名的一位了。
马鞍山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 图/视觉中国
其实在这种千秋文韵的背后,今日马鞍山的诞生,反而是一个“钢铁直男”的故事。
安徽唯一“因厂而设”地级市
来了就是自家人
在中国的5940处“马鞍山”里,安徽马鞍山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那个,它地处长江断裂带,具有丰富的钢铁资源,长江则提供了工业用水的基础。1953年开始,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0多万建设大军汇聚马鞍山,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企业。直到1956年,马鞍山市才正式诞生,成为了安徽唯一一座“因厂而设”的地级市。
马鞍山铁矿矿坑。 图/视觉中国
年轻的“小马”没有多少安徽城市的印记,多的却是几分“北有大庆,南有马钢”的豪情。1958年3月9日,马钢炼出第一炉钢水,结束了华东地区有铁无钢的历史,“天南地北来小马”,助力当时一穷二白的农业国翻身迈向欣欣向荣的工业国,正是老一代马鞍山人的骄傲。
马鞍山“炼钢”有多强? 制图/九阳
工厂的地位还带来了一些“副产品”。马鞍山的洗浴文化非常出名,甚至曾经提出打造“诗画浴城”,这一点上马鞍山和其他安徽城市很不同,反倒和东北众多工业城市相似。除了历史上曾有香泉这种出名的疗养地,以前,厂子包办一切,大到教育住房,小到剃头修脚。工厂有锅炉,可以烧热水供给澡堂,既方便了工人们的卫生和休息,也成了所有人的社交场所。
今天,工厂澡堂蔓延到街头,成为洗浴中心。每到休息日,马鞍山大大小小的洗浴中心门口,就能看到几辆皖E牌照的车被众多苏A牌照车辆包围的盛况。南京人来“小马家”泡个澡,连吃带喝带唱K,又洗又泡又桑拿,美甲理发打掼蛋,电影按摩玩游戏,马鞍山的洗浴可能不像东北,动不动宫殿一样的富丽堂皇,但休闲花样一个不少。
来马鞍山泡澡,享全方位服务。 图/倪大宝啊!
难道马鞍山就此由工业重地变为休闲城市了吗?也不是。马钢养活了无数工人家庭,围绕着马钢也有淮北等地来此谋生的移民,但如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马鞍山也走过“漫长的季节”。当年机器轰鸣的矿山,如今已变身地质公园,曾经挖到地下可达90层楼深的“华东第一露天铁矿”,现在是一片碧水。
铁路是马鞍山钢铁工业的重要支撑, 也是“小马”的人文风景。 图为铁道元素的咖啡店。 摄影/不想取这破名儿
“天南地北来小马”的,除了重工业与澡堂,还有“永远在路上”的味道。如果端一碗当涂大肉面到外地人面前,他大概会觉得自己到了北方某地。五花三层的肉片盖满,上面堆起蒜末,底下浸在汤汁里的面筋道弹牙,一碗顶饱,主打一个豪横。这碗面也叫205大肉面,因为主要食客就是在205国道跑车的司机。
左:马鞍山最有名的伴手礼茶干。 摄影/爱摄影的鱼,图/图虫·创意; 右:当涂大肉面。摄影/砍柴书生
在马鞍山,你还能吃到典型中原特色的鸡汁豆脑,滋味层次十足的口袋鸭,香韧耐嚼的采石茶干,一咬一口油的安工大肉饼……马鞍山的味道来自四面八方,又因四面八方的来客而闻名。
因南京而兴,马鞍山就像是一个黄金配角,在不多的戏份里展现出扎实的功底。马鞍山很小,绕着雨山湖走一走,看一看不远处的佳山、雨山,也就领略了“小马”市中心的精华,走过了无数马鞍山人的童年回忆;马鞍山也很大,容纳得了天南海北的来客,也能跟着大“蓝鲸”畅游长三角。斩只鸭子遛遛弯,美酒桑拿梦李白,马鞍山人的节奏很慢,外地人觉得舒适的,不过是马鞍山人的日常。
如今的马鞍山,钢铁之城的气质仍在。 摄影/不想取这破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