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钟点房只为洗衣服!这些年轻人还有哪些“潮”生活方式?丨第2眼

旅游资讯 10 0

这届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又双叒叕上新了!近日,“年轻人新潮流 开钟点房洗衣服”的话题冲上热搜。

随着冷空气持续发力,我国多地到了换季的时候。最近“酒店换季洗衣攻略”在网络平台上大火。住宿舍的大学生、租房住的打工人,开始流行把酒店的“钟点房”变成“洗衣房”。

甚至,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组团开房”,几个人一起“拼单”,不光能洗烘好几行李箱的衣物,还能在房间里舒服洗个澡、喝杯茶,投屏追个电视剧。

相比在洗衣店洗一件羽绒服,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在酒店花一两百开一间钟点房,就能用上几万块的商用洗烘设备,烘出来的衣服蓬松柔软,实在是“性价比之选”。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有点“潮”,他们用着自己的方式去打开世界,适应变化,享受生活。近年来,“这届年轻人”频繁登上热搜,他们创造性地开拓新的生活方式,上夜校、打卡博物馆、反向旅游……

上班与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上夜校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不少年轻人正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打开自己的业余生活。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笔记评价数同比增长226%。

上夜校有多火?比如目前最火的公办夜校机构之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每次报名一开始,小程序就卡到宕机,几十万人抢一个名额,大多数课程一分钟之内就被“秒光”,有些甚至十几秒就被抢完,场面堪比演唱会抢票。没抢到课的人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花高价收课。

夜校课程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红酒评鉴、点心制作、戏剧鉴赏、桥牌等趣味性强的课程,又有PPT制作、iPad插画、手机摄影等实用课程。

广东等地也涌现出丰富多样的夜校课程。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剧场开展了多期青年文化夜校公开课,覆盖非遗、音乐、运动等,青年“拎包”即可入学,无需支付学费和材料费。佛山青年夜校培训活动邀请了多位专业老师,为中国舞、普拉提、电钢琴、爵士舞等课程授课。

年轻人在学习弹奏尤克里里。新华社资料图

“打卡”千年文明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了解一座城市,从博物馆开始。越来越多人被博物馆和文物短视频“种草”,从而去打卡博物馆、体验一座城市,“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年轻人出游新现象。

据2023年携程相关数据显示,预订博物馆门票的客群年龄中,00后仅次于80后、90后排名第三。各年龄段人群,00后同比增长最为显著,00后文博游订单数同比增长8.2倍,而90后群体增长4.4倍。

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市文博单位接待游客约154.5万人次,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同比增长5.52%,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同比增长4.11%;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70.58万人次,其中,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64.3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加14.93万人次,增长30.24%……随着观展人数的增加,青睐博物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年轻游客掀起的千年文明打卡热,展现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游客在河北廊坊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刘向 摄)

反向消费

就是不愿凑热闹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既想走出家门去看看,又不想节假日到热门景区“罚站”,“反向旅游”近年来不断“出圈”。

一部分年轻人为了避开“人从众”,将目光投向小众目的地,玩起了“反向旅游”,以“远离人群”为目的,“不计划,不打卡,不逛景区,不逛网红城市”。

他们选择避开人流聚集的大城市“反向旅游”,穿梭并细品一座小城,或寻找美食满足味蕾,或看一场演出愉悦自我。这些1小众城市由于客流量小,不过百元的丰盛餐食、几百元就能入住的五星酒店成为现实。

有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一、二线城市游客带动乡村游订单增长超60%,县域游订单同比增长20%,部分县城的酒店订单量增幅达1200%。

此外,“不是高分餐厅吃不起,而是低分小店更有性价比”,挤爆“3.5分小店”也是这届年轻人反向消费的写照。

不少“一身反骨”的年轻人,“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试着走进差评常见的低分餐厅,发现不少意料之外的美食,摸索出一套“低分餐厅探店指南”:在评分3.5至4分之间的餐厅中用餐更易“中奖”,特别是差评是清一色“服务态度差”“老板态度恶劣”的餐厅,能开好几年不倒闭,想必靠的就是出品过硬的美食。在美食之都广州,相信大家更有体会,那些看上去越寒碜的大排档,越有可能是个宝藏。

游客在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玩赏。新华社图

社交新模式

“万物皆可搭”

“饭搭子离职了,比失恋还痛苦!”当极简社交成为众多年轻人的选择时,另一种新型社交模式——“找搭子”兴起。“搭子”一词,更是入选2023年十大流行语。

“研友太难找了,有可以连麦自习的学习搭子吗?”“急需旅游搭子,可以一起拍照的那种”“游戏搭子快来,输赢不重要”……现在,在社交平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寻搭启事”。所谓“搭子”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或目标的亲密关系平替,介于“强关系”(熟人)和“弱关系”(普通同事、同学)之间,包括但不限于饭搭子、旅游搭子、咖啡搭子、运动搭子、追剧搭子等,主打的就是一种垂直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

《2023年轻人搭子社交报告》显示,近九成年轻人听说过“搭子”社交。在找“搭子”这件事上,越年轻的人热情越高,每4个“00后”就有一人有“搭子”。年轻人找“搭子”的主要原因,是想认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行动。

口味相同的人们组成“饭搭子”,这样既能够解决独自吃饭只能吃到单一菜品的弊端,也能够共同分担成本;饮品店推出的“第二杯半价”,“奶茶搭子”便能够挺身而出,一起享用第二杯半价的奶茶;“旅游搭子”能互相鼓励,在漫长旅程增添一份陪伴。

市民在玩飞盘。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演出经济激活一座城

为了看一场演唱会,专门奔赴一座城市,顺便早点来、晚点走,把这座城市的网红景点、特色美食打卡一遍,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旅行新潮流。

“与同频的伙伴一起跟着音乐狂欢,真的超治愈。”“光是想到要去看演唱会,每天都过得很有盼头。”从网友留言看,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与其说是“追星”,不如说是去追寻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演唱会+旅游”,带动了涵盖交通、食宿、景区等在内的文旅链条,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去年我国大型演唱会票房创146亿元新高,万人以上的演唱会场次数较2019年增长3倍,近5成观众跨省奔赴现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以演唱会为“圆心”,以交通、食宿、景区等产业链条为“半径”,撬动了当地消费的方方面面。

今年国庆(截至10月4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延庆、江苏常州、山东临沂等地,举办音乐节的相关区域,旅游人数相比平日提升近10倍。在参与音乐节活动的观众中,本地观众占比38%、外地观众占比62%。从音乐节观众年龄看,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达45%。

在三亚草莓音乐节现场,歌手与乐迷挥手互动。新华社发(郭志华 摄)

爱上“新中式”年轻人演绎“中国式浪漫”

穿中式服饰、买国风文创、喝中式茶饮……如今,各类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潮产品已融入不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国潮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青年一代的心田,成为他们竞相追逐的潮流风向标。从街头巷尾的汉服时尚穿搭,到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国潮元素无处不在,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青年既是国潮产品的消费者、国潮品牌的体验者,同时也是“探潮人”和传播者。中国青年报社的调查报告显示,80.7%的受访青年认为国潮是当代青年的一种潮流风向标,84.6%的受访青年愿意向其他人推荐国潮产品/品牌。其中,85后受访者愿意推荐的比例更高,为89.0%,之后是90后(88.4%)。

一名女孩身穿汉服在颐和园西堤的山桃花旁留影。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这些流行的生活方式背后,不仅是年轻人孜孜以求的健康价值、社交价值、情绪价值,更是他们对生活态度的真实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