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超的皮素技艺创作在社交平台上走红。 受访者供图
11月19日至22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即将举行。以诗情画意闻名的水乡古镇,因这场盛会成为全球互联网创新思维的交汇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的风起云涌,孕育了众多古老街巷中小店的“新生”。走进位于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仝仺美学馆,游客只需用手机“碰一下”,就能完成付款,带走心仪的皮制品。借助线上平台,手制工艺品也能远销海外,将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
这是一家主打非遗皮塑皮雕技艺的小店,主理人、皮作手艺人姜超超从小就和皮制品打交道,小时候的玩具都是父亲用边角余料制作的。继承了父辈们的事业后,姜超超开始专注做一些小而精、年轻化的艺术品。
2017年,仝(tóng)仺(cāng)美学馆在桥西开业,而借助“互联网+”的新生态,姜超超不仅把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更将非遗技艺推向了更广阔的地方。
互联网+非遗 让古老技艺焕新光彩
穿过斑驳的石板路,绕过古色古香的宅院,仝仺美学馆静静坐落在桥西的一隅,仿佛是时间为过往行人留下的一个温柔注脚。
走进店内,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皮塑皮雕作品,从精致的钱包到复古的手提包,每一件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吸引着过往游客驻足。
店里碰一下等快捷支付。 受访者供图
“以前主流的支付方式是现金、刷卡,现在扫码支付、‘碰一碰’等新技术让顾客结账更便捷,连外国朋友都能轻松搞定。”姜超超笑着说,店里喜欢的东西自助下单即可,这也让她能够沉浸投入到创作中。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让我们这些曾经小众的非遗技艺有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姜超超告诉记者,一次她把皮雕制作的过程完整记录,发在了网上,意外发现大家对此很感兴趣。此后她坚持更新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不仅积极互动留言,有时还会催着姜超超更新。
“有的爱好者甚至特地从北京赶来,对于我来说,他们不仅是顾客,更是探讨皮塑技艺的老友。”怀揣着对皮塑皮雕的无限热爱,姜超超自然希望这项古老技艺能在年轻人中走红。看到越来越多人对此产生兴趣,让她很是满足。
姜超超说,借助社交平台,小店还打开了跨境电商的大门,“目前,仝仺美学馆的作品已经远销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海外顾客直接在线上和我们的客服沟通,询问、下单、寄送一条龙,大洋彼岸的客人也能轻松购买到这些充满东方韵味的皮塑作品。”
亚运会期间姜超超与外国友人、中国友谊奖获得者大卫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非遗“触网”后 花几个小时体验“断网”
去年亚运会期间,姜超超创作了“亚运打卡杭州·拱宸忆”套色章。按序依次盖章后,“市花桂花”“三潭印月”“拱宸桥”“浙江环球中心”等齐全的杭州元素就能跃然纸上。慕名前来盖章打卡的人络绎不绝,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到访姜超超的小店。
套色章。 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时代的快节奏生活中,仝仺美学馆还提供了难得的慢生活空间。姜超超说,许多顾客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购买一件皮具,更是为了体验那份久违的宁静与专注。
“有的人会在这里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学习如何制作皮艺小物,从选材、裁剪到缝制,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在姜超超看来,当非遗“触网”后,这种花几个小时“断网”的新体验,既是繁忙生活的慰藉,也是一种自我的观点表达。
“这里是我逃离喧嚣、寻找内心平静的小天地。忘却了外界的纷扰,只想沉浸在这份纯粹的手工艺术之中。”顾客杨小姐说,她还专程带朋友一起体验,“作品发到朋友圈后,收到了一圈点赞,还有好多人问哪里能体验,也想来试试。”
从水乡乌镇到桥西古街,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到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仝仺美学馆的故事,是互联网与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一个缩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统技艺,只要勇于创新,善于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就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正如姜超超所说:“互联网是桥梁,也是翅膀,它让我们的非遗技艺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愿意做一名守护者,守护这份美好,让更多人看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