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天化 六十五岁生日快乐!

旅游资讯 13 0

冯光国

是缘分就不会断。

受邀参加泸天化65周年庆典,我欣然前往泸州纳溪。

说欣然,还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泸天化”这三个字让30年前的往事掠上了心头。

那是1995年的初夏,我们企业家日报社(当时还叫“厂长经理日报社”)从重庆迁至成都3年多的时候,正在物色新的办公地点。左寻右找,坐落在成都市羊市街西延线同仁路口的“泸天化大厦”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在当时基本是矮旧楼房的环境下,拔地而起的18层楼高的泸天化大厦的确是鹤立鸡群般炫目耀眼。尽管想把裙楼作为报社办公区的合作愿景最终未能达成,但“泸天化”已经存留记忆之中。

30年后的续缘,自然产生了一种兴奋。而这次的纳溪之行,通过深入实地的厂区车间游览、“泸天化建厂65周年职工文艺演出”的观看和厚重的《讲述65载泸天化》一书的阅读,也让我对“泸天化”这个概念性名词有了深刻的详实的了解。

从重庆西彭的着笔变为四川纳溪的落地,扎根于长江之滨、永宁河畔的“泸天化”在65个如歌年岁中,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顾问、信息早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叶建华先生在《泸天化在中国化工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用六大版块:中国企业引进化肥先进技术的先驱、中国化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表率、中国化工企业司法重整脱困的范例、中国化工企业转换新质赛道的样板、中国化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典范、中国化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榜样,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当然,还有中国现代化尿素工业摇篮、中国天然气化工先驱、化工行业“黄埔军校”(输出3000多名技术和管理人才)等等称誉。

如果说,泸天化的这些业内贡献,普通人还没能产生切身感受的话,那么,“尿素”这两个字对于有过“吃不饱”经历的人来说,就充满着“救星”的体会。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一把尿素带来的粮食增产,意味着解决温饱问题的关键、提高生活质量的开端。由是,泸天化人根植于田间地头的“造福百姓”是真的功德无量。

沧海桑田,这次的泸天化之行,我才得知,由泸天化独资修建、依然耸立在成都、依然叫着的泸天化大厦,资产已易手他人。而这一切,是泸天化的管辖权进行了新的划分,此后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泸天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2011年出现建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2013年企业亏损达到3个多亿,2014年负债总额高达172亿元、每年利息支付高达7.5亿元,上市公司收到退市风险警示,集团公司濒临破产边缘……好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果断决定,2015年将泸天化的管辖权下放给泸州市政府,自然,成都的泸天化大厦等外部资产也被“剥离”。好在,通过司法重整等一系列组合拳,泸天化也走上了重生之路。

看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就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程度。泸天化深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凝心聚力的灵魂和企业发展的基石,从不吝惜人、财、物的大投入。“泸天化建厂六十五周年职工文艺演出”就是一个成功的检验,包括歌舞、情景剧、小品、朗诵、音乐剧、合唱等多种形式的历时两个多小时、12个节目的展演,把泸天化的丰功伟业和发展历程中的波澜壮阔用艺术的形式“叙说”出来,参演单位包括集团公司和所属子公司以及省外公司。泸州弘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爷爷的1959》首先登场,就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九禾股份有限公司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唯美的画面,把产品好、服务好和与农民的感情好生动表现……精彩纷呈的节目、多才多艺的表演、丰富立体的舞台效果,观众在阵阵热烈掌声中惊叹:水平已经超越专业。

从30年前“泸天化”的记忆符号,到本次亲临纳溪获得的丰富内涵,不由得让我心生感叹,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确已经过时。无论是偏见也好,误会也罢,一说起化工企业,有害、有毒等字眼不自觉地就从普通人心里冒了出来,唯恐避之不及。这是人们的认知不够所造成,而认识不足又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希望泸天化在今后的岁月里,侬托自身企业文化厚重的优势,充分利用新的传播路径,采取灵活多样的短剧等方式,让人们对化工企业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让“好肥泸天化 丰收全天下”家喻户晓、人人认同。

春华秋实,泸天化65岁诞辰之际,迎来了“泸天化化工园区”的建设批复,这是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泸天化新的里程碑,是又一个崭新的高起点。历史的延续和全新的开端,两股力量的融汇,必将铸造出泸天化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向泸天化奉上一句真诚的寄语:让历史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