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酒店偷拍黑产,“偷拍神器”买卖不能屡禁不绝|新京报快评

旅游资讯 9 0

一段时间以来,酒店、民宿偷拍事件再度引发广泛关注,人们在关注偷拍乱象背后隐私问题的同时,也试图找出“为何偷拍屡禁不止”的原因。

自11月19日起,新京报调查新闻部陆续推出“酒店偷拍黑产调查”系列报道,新京报评论部同步推出“打击酒店偷拍黑产”系列评论文章,以探寻乱象背后的本质,助力更好解决酒店、民宿偷拍顽疾。

今年以来,多地爆出酒店、民宿偷拍事件。据新京报11月19日报道,摄像头偷拍已形成“生产、销售、安装、盗摄、交易”的黑色产业链,各个环节乱象频发,一些人更以此牟取非法利益。而作为链条的源头,获取一台微型摄像头并非难事。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软件上搜索“针孔摄像头”“偷拍”等词条,会被直接屏蔽。然而,搜索其他更隐晦的关键词,则会跳转出相关产品的链接。而在这些产品的介绍页面,在标注“请勿做违法用途”警示语的同时,仍以“安装不显眼”等宣传语进行暗示,且注明“保密发货”。

“在售卖摄像头的过程中,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一边警示一边暗示”,这样的场景,让电商平台对所谓的“偷拍神器”在销售等方面的管理举措形同虚设。这理当引起更为广泛的重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也质疑,为何电商平台上售卖偷拍设备的恶劣行径总是打而不绝?这样的问号理当得到更有力的答案。

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发生的酒店和民宿偷拍事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出行。这个问题如何进行治理,关乎人们的出行安全感和切身体验。因此,下大力气做好相关的治理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酒店和民宿要做好常规的检查外,“产品溯源”和销售渠道的管控等工作,也相当重要。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可知,除了源头工厂、作坊在生产制作这类摄像头外,在销售渠道方面,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上的一些隐秘角落里,就藏着这类腌臜的生意。而这些被销售的偷拍设备,还能伪装成插座、路由器、抽纸盒、充电器、钟表等不易被发现的日常生活物品。这引发了关注。

事实上,稍加检索就会发现,这并非这类事情首次被曝光。今年9月,红星新闻的一篇报道就指出了同样的问题。该报道显示,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哪怕有平台推出了管理举措进行制约,消费者仍能买到微型的针孔摄像头。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当消费者搜索“针孔摄像头”无果后,其搜索框内甚至会自动填充其他关键词。

另据人民日报2019年的一篇报道显示,彼时,就有电商平台销售类似于针孔摄像头的产品。而在当年3月,公安部曾通报一起与偷装摄像头有关的案件,据警方介绍,“涉案主犯通过互联网购买摄像头后,安装在宾馆吊灯、空调等隐蔽处”。

可见,无论是5年前,还是现在,相关人员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针孔摄像头,都是比较普遍的渠道。而屡屡出现类似事件更是表明,近些年,即便一些电商平台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与监督,但从既有的报道看,电商平台的治理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

对待这些漏洞,电商平台显然不能坐视不管,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治理。持续加强审核管理工作,提升预防工作,并在准入层面进行“一刀切”等,都是必要的手段。同时,还要持续升级管控技术,在对违法商家的识别等层面下功夫,以更好堵塞偷拍设备的销售途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要做好统筹工作,监管部门也要做好监督工作。治理违法售卖偷拍设备,不是一两家电商平台就能做好的。要想彻底治理好这类乱象,还需要加强各方联动,尤其是一旦涉及执法部门,还需要行政机关之间加强联动。

总而言之,面对电商平台上既有的销售乱象,除了要依法做好生产源头的管控外,无论是市场监管部门、行业还是平台本身,都该主动担起责任,形成合力,持续打击类似恶劣现象。要以“发现一起,挖出一串,打击一片”的决心及时斩断线上销售渠道,全链条保障公众的隐私。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标签: 酒店 新京报 偷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