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于2021年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海南省高度重视国家公园建设,将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2个先导项目之一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之首,从大处着眼统筹谋划保护与发展,从小处着手描摹生态与人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愈发生动。
全力推进公园建设,系统规划齐抓共管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2.1%,范围涉及9个市县,涉及20余处原有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区域的雨林部分,范围广、区块多。
系统规划,全力推进。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沟通解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和市县,合力解决国家公园建设中遇到的难题;联合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共同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和旗舰物种保护。海南省林业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州专员办建立国家公园沟通协作工作机制,与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共建局院联席会议制度。局省联动、部门联动、局院联动,为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做好规划设计。
未雨绸缪,计之长远。落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要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自然教育4个专项规划编制并印发实施。依托专项规划启动编制相关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将各专项规划中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分解到各年度,明确国家公园各年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系统规划、细分任务、稳扎稳打,为统筹保护和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2群不足10只增至如今的7群42只;迁地保护、野化放归,30只海南坡鹿重现国家公园;中华穿山甲、圆鼻巨蜥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专项调查形成成果……旗舰物种数量不断增长,新物种陆续被发现,雨林生态环境持续恢复。这些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得益于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创新。
监测智慧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成包括综合展示、智慧雨林大数据管理和部分片区电子围栏等系统在内的智慧雨林平台,实现智慧化展示、管理和调度;推进国家公园林长制综合管理、野生动物智能识别、感知监测等系统功能建设;将国家公园内4个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组网,实现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联网监测,初步建成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等提供科技支撑,有效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管理重协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整合原有20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设立7个管理分局,形成了“管理局—管理分局”两级扁平化管理机制。从两个层面设立社区协调委员会,有效提高议事效率、减少会议次数,完善监督与反馈机制,社区参与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园、地”共抓保护、共谋发展的新工作格局。
走好“三生”共促之路,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2024年4月3日,海南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2年度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为2080.40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2.01亿元。GEP核算能科学量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依据和参考。在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海南坚持走好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促之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3年来,海南逐步简化优化园区内建设项目审查审批手续,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和民生保障提供便利;结合公益林直补、生态管护员选聘、示范社区建设等,多渠道增加社区居民收入,让居民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而受益、获利。截至目前,通过选聘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已帮助1350名当地居民群众实现就地就业。
农村集体土地与农垦、林场国有土地等价置换,是海南在推进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以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搬迁后,辖区内的牙叉镇新高峰村发展林下经济,把食用菌种植打造成特色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4万元,同比增长28.66%;村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5330元,比搬迁前增长97.07%。基于此,海南积极帮助和引导移民群众发展新生产、建设新家园、走上致富路。
以“雨林+”赋能绿色发展。在“海南林业碳超市”小程序上线的吊罗山片区金钟藤修复项目,供企业与群众在线认购,履行社会责任,凝聚环保共识。依托国家公园资源和品牌优势,白沙黎族自治县大力培育茶叶类区域公用品牌,昌江黎族自治县大力促进茶旅融合,“五指山红茶”“琼中绿橙”等农业品牌已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依据海南省林业部门颁发的认定办法,目前,14个产品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生态产品首批省级认定。
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推动全民共建共享
全民共建共享、共同保护,全社会共同参与,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应有之义。海南通过一系列举措,把生态保护价值和理念传递给千家万户,将灵动有趣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更为生动可感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加强自然教育。海南在国家公园周边设立自然教育学校,组建自然教育解说队伍,40余名国家公园一线工作人员通过考核取得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师资格认证。征集国家公园标志性内涵,开展“雨林与您”体验活动、研学活动,线上线下举办国家公园建设成就主题展览等,多形式、多角度展现国家公园新风貌。
大力推介宣传。建立7个官方宣传平台,发布相关建设成就和科普、宣教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制作国家公园宣传片、系列科普短视频,全球总播放量超1.8亿次;出版多个科普宣教文化读物,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梦幻雨林·淳美黎乡”标志性名片越擦越亮。
广泛开展合作。“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工作取得新进展,申遗文本报告已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按程序上报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委员会。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中心等平台,举办2024“雨林与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全球长臂猿联盟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参加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影响力正不断增强。
数据来源: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