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人赴港旅游的热情已经消退,与此对应的,是香港零售业近年来持续低迷。根据香港的统计数据,2024年8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为292亿港元,同比下跌10.1%。而在7月,这一数字更是下跌了11.7%。香港零售业连续第六个月下跌,零售业萎缩的主要原因包括本地居民境外出游和持续的北上消费。
消费数据的持续低迷也严重影响了香港人的信心,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系统计咨询中心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香港消费者整体信心指数为78.3,环比下降8.8%,同比下降9.8%。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陆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去香港购物、旅游,反而越来越多香港人选择北上去深圳、东莞等地消费呢?
在我看来,这跟香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无关系。
前几天看到一条视频,有大陆博主采访两位香港市民,她们提到去香港菜市场买菜不能挑挑拣拣,不光是大陆人不能,香港本地人也不行,否则就会被摊主另眼相看。
很多去过香港的大陆同胞都很明显地感觉到,在香港的服务业体验差强人意,跟所谓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不相符。
香港无论什么行业的对外营业人员,从零售业到到餐饮业,骨子里就透露出一股惫懒和懈怠,不仅对大陆人如此,对香港本地人也是如此,同样没有好脸色。
事实上,二十多年前,香港有钱人吃喝玩乐就只去深圳东莞了。从去年开始,香港普通人的灯油火蜡也都优先去深圳买了,这是大家对香港服务业的服务水准,提出的抗议。
其实近年来针对香港服务态度的各类新闻屡见不鲜。
曾经有一个香港的便利店店员,由于问路的大陆游客太多,为了减少顾客的问路,就在门口贴了个“问路10块”的告示,引发香港和内地居民热议。事情被曝光后,便利店老板知道此事不恰当,连夜撕下通告,而巴士公司也马上在店外增加路标,事情才得以缓解。
有位大陆女游客好好地在香港大街上排队,竟然遭到一个香港环卫工的公然谩骂:“大陆人为什么要来香港?香港不欢迎你!”。后面的话太难听就不放了。
几位大陆女游客来到香港旅游,先是跟出租车司机因为语音不通产生了一些误会,之后来到一个餐厅吃饭,她们说普通话,店员说广东话,双方都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随后店员冷冰冰丢下一张菜单,让她们自己点餐,没有介绍特色,也没有介绍价钱。好不容易吃完这顿令人难堪的饭,结账时又被刁难,店员让她们回去拿单子才给结账,而这三位游客认为,电脑上有记录为什么要为难她们。
最后三名女游客在落地香港后仅4个小时就选择落荒而逃。
其实很多在香港生活或者旅游的大陆人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一些区别对待。
有个大陆同胞在海港城附近某茶餐厅吃饭,他和几个同事说普通话,服务员突然过来翻着白眼让他们换去一张角落小台,他随口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人订了,被服务员翻回更大的白眼而且没有理他。用餐期间,服务员过来几次问他们是不是快吃完了,同时要他们说话小声点。问题是当时也不是用餐高峰期,还有空台,而且其他桌也在聊天。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只是因为他们说了普通话罢了。
还是吃饭,有个大陆同胞想点辣椒酱,说了两回,服务员就是不给,听懂了但就是不给你。结果他同事受不了了,直接来句英语,一分钟秒上。
有个大陆学生在网上留言,说他在香港读书,坐地铁时不说一句话,也不敢亮屏幕。为什么呢?因为香港人看到他的屏幕,知道他是大陆人,有可能随便找个借口,比如堵住路了,就一顿粤语狂喷。这位大陆同学是个极不想惹麻烦的人,干脆惹不起躲得起。
还有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会说粤语,有一次拉着行李箱上公交车,被公交车司机大声吆喝,明明人就在身边,这个司机就是故意让全车人听到,让他丢脸。
醒醒吧,香港。
现在的香港早已不是二三十年前的香港,如果想要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服务业从业人员首先要端正态度,修炼内功,把顾客当成上帝,服务好本地和大陆的游客,零售业的颓势才有可能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