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新趋势:上海领跑,一体化共绘绿色新篇章

旅游资讯 7 0

【ITBEAR】近日,第九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及2024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发布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此次盛会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系等机构携手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及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主办,吸引了众多知名高校、教育机构、智库、文旅企事业单位和媒体的代表。

会上,备受关注的《2024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正式发布。这份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旅游系联合课题组精心编制的报告,已是连续第六年针对长三角区域层面的城市休闲化指数进行深入研究。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13个城市、浙江省11个城市和安徽省16个城市,共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占据了全国3.7%的土地面积,承载了约17%的人口,并贡献了约24.4%的经济总量。因此,对长三角地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剖析,不仅具有区域意义,更对全国其他都市圈和城市群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和宁波在休闲化综合指数排名中位居前五。这些城市不仅经济实力雄厚,更在休闲化发展方面表现出色,实现了经济与休闲的和谐并进。紧随其后的是无锡、温州、绍兴、合肥和嘉兴,这些城市在文旅融合方面不断探索,为城市休闲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也有一些城市在休闲化综合排名中相对落后,如滁州、宿州、亳州、阜阳和淮北。这些城市在休闲化发展的整体推进上仍面临一定挑战,但未来有望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提升自身休闲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从经济与产业发展指数来看,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和宁波占据领先地位。这些城市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休闲化进程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在休闲服务与接待指数方面,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在文旅新业态和休闲新消费方面表现突出,形成了产业规模与结构的优势。

在休闲生活与消费指数上,各城市间的差距相对较小,显示出长三角地区整体休闲化质量的均衡性。杭州、嘉兴等城市在休闲娱乐和文旅市场方面表现活跃,居民与游客的休闲消费水平较高。而在休闲空间与环境指数方面,上海、南京等城市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优化方面表现优异,为居民与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户外游憩环境。

交通设施与规模指数是衡量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苏州、上海等城市凭借完善的交通设施,有效扩大了居民休闲活动的空间范围,缩短了与外来游客的时空距离。而一些交通条件不完善的城市,则限制了文旅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消费潜能的释放。

长三角地区的休闲化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核心城市引领特征。上海作为领头羊,已率先步入全域休闲化的发展阶段,对区域休闲化进程产生了强大引领效应。同时,城市规模和能级对于提升休闲化发展速度与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超大或特大城市在长三角休闲化进程中扮演着特殊且关键的引领角色。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差距逐步缩小。尽管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实现初步成效。休闲消费已成为推动城市休闲化优化升级的重要增长极,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居民在追求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满意度以及休闲消费支出方面的价值诉求高度一致。

长三角地区的休闲化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展现出鲜明特征。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线和沪杭甬线分布的超大及特大城市群与周边城市在休闲化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联动发展的效益日益凸显,各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休闲化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了沪苏浙皖在休闲与文旅领域的紧密合作,为长三角城市休闲化的协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当前,长三角地区不仅在特色旅游线路、会议奖励旅游活动等方面展开跨区域合作,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演艺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品质世界级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