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是被自己低视、低估和误解了的城市

旅游资讯 11 0

呼和浩特是被自己低视、低估和误解了的城市

作者/孙树恒

热爱祖国,要从热爱脚下这片土地开始。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与责任。

昨日,我有幸与市政协领导和专家一同前往大窑文化遗址进行调研。这次调研,领导和专家都在自省,呼和浩特是被自己低视、低估和误解了的城市,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大窑文化遗址,作为距今50万年至1万年前的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它不仅填补了内蒙古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空白,更为我们研究中国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那些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古老生活方式,仿佛在这一刻,又重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曾经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我们呼和浩特举世无几的城市的最厚重的底气。

对我而言,呼和浩特,这座我深爱的城市,无论其外在的强弱如何,其存在的本身就已经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定义了秩序,这种秩序超越了民族或地域的偏见,引领着这座城市走向国际化。

每次去南方,每当提及呼和浩特,总有人会带着些许好奇与不解。他们会问,上班是否骑马?一年四季都穿靴子,夏天难道不热吗?甚至有人认为包头的影响力要比呼和浩特大得多,以为我们呼和浩特离北京遥不可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自信的告诉他们,呼和浩特不仅仅是一座现代都市,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调研中,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呼和浩特是被自己低视、低估和误解了的城市。我们并非老少边穷地区,也非欠发达地域。相反,呼和浩特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座城市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

呼和浩特是除天津、石家庄外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直线距离仅408公里。这一地理位置的优势,为呼和浩特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呼和浩特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23年全国GDP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呼和浩特以其十位的跃升震撼了经济界。从前一年的98位跃升至88位,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呼和浩特的经济实力,更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除了经济实力的提升,呼和浩特在人口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增长。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60.41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了5.30万人,增长率达到了1.49%。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呼和浩特还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人口的增长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也为呼和浩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呼和浩特,这座被低视、低估和误解的中心之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呼和浩特将继续发挥其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人口红利的优势,不断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呼和浩特、了解呼和浩特、爱上呼和浩特。因为,只有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力量。

呼和浩特的空间结构与文化独特性。

呼和浩特,这座矗立于中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的城市,其空间结构与文化独特性,无不深深烙印着自然与历史的痕迹。

阴山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横亘在城市的北方,为呼和浩特带来了雄浑与壮美。而黄河,则如同一条生命之河,从城市的边缘缓缓流过,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了呼和浩特深厚的文化底蕴。

呼和浩特,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仿佛是黄河与阴山在激烈碰撞中,大自然精心冲刷出的一片沃饶土地。她不仅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与历史。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跌宕起伏,又仿佛是大自然在隆起一座地理屏障,将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紧紧包裹其中。

长城,这一人类文明的伟大奇迹,更是与呼和浩特的空间结构紧密相连。它蜿蜒曲折,穿越草原与山川,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巨变。

在呼和浩特,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防御的工事,更是一段段传奇故事的载体,诉说着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勇气。 正是这样的自然与历史背景,塑造了呼和浩特独特的空间结构与文化风貌。

呼和浩特,有2000年有赵武灵王的野望,有明朝阿拉坦汗建城库库和屯450年历史,漠南蒙古第一城。

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元朝时期,它属于“腹里”,是国家的核心区域之一,承载着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功能。而到了清朝,呼和浩特更是被誉为“锁钥”,不仅是军事上的重镇,更是商业上的中心,是万里茶道的中枢城市,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 提及呼和浩特在清朝的商业地位,就不得不提那个横跨亚欧、富可敌国的亚洲第一商号——大盛魁。大盛魁的崛起,具有龙票、印票特权,不仅见证了呼和浩特商业的繁荣,更彰显了这座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独特地位。

城市的街道与建筑,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精致与典雅,又不失蒙古高原的粗犷与豪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的民居与现代化的高楼交相辉映,感受到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呼和浩特,这座承载着自然与历史双重馈赠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空间结构与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与品味。在这里,每一处风景、每一座建筑、每一段历史,都在诉说着属于呼和浩特的故事,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呼和浩特历史的时间结构,自我意识的充实与成熟。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的文脉。

泱泱华夏,两千多座城市,不是哪一座都有历史禀赋的。这种历史的禀赋,是皇天后土对一方民众的恩赐。

呼和浩特,这座承载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与文化的印记。在这里,历史的低吟与长歌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这座城市的辉煌篇章。

提及呼和浩特,托克托云中古城,古城墙巍峨矗立,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感受那份古老与神秘。

怎能不忆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英勇?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赵武灵王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赵武灵王的英明与果断,更为呼和浩特这片土地注入了不屈不挠、勇于变革的精神力量。

而昭君出塞的哀怨,则是呼和浩特历史上另一段动人的传奇。王昭君,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毅然踏上了远嫁匈奴的征程。她的离去,不仅让汉匈两族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更为呼和浩特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哀婉而凄美的色彩。

文姬归汉的感动,同样让人铭记于心。蔡文姬,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在异国他乡饱经风霜后,终于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她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与不屈,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坚守与传承。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壮志,则是呼和浩特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之一。他们率领大军,深入草原,与匈奴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的英勇无畏,不仅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更为呼和浩特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荣耀与骄傲。

汉武帝北登单于台的豪迈,更是让人心生敬仰。他站在高高的单于台上,俯瞰着广袤的草原与巍峨的山川,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豪情。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汉朝的强盛与威严,更为呼和浩特这片土地注入了豪迈与自信的气质。

红山口摩崖雕刻的精美,则是呼和浩特历史上又一璀璨的文化瑰宝。这些雕刻不仅技艺精湛、形象生动,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呼和浩特这片土地的繁荣与昌盛,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而中国最古老的长城——秦赵长城的巍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座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精神的象征。它屹立在呼和浩特这片土地上,见证了无数历史的沧桑巨变,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与启示。

北魏的雄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从武川走出的隋唐,更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的巅峰。

隋朝的白道川,是古道上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无数商旅与使节的匆匆脚步;唐代的和林格尔单于都护府,则是边疆治理的典范,守护着北疆的安宁与繁荣。 辽代的丰洲滩万部华严经塔,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瑰宝,更是那个时代艺术与智慧的结晶;而明清时期的土默川板升农业,则展现了草原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到了清代,土默特蒙文庙和官学的建立,更是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让知识与文明在草原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这些历史遗迹与地名,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写照。

此外,呼和浩特还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情感寄托。它们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呼和浩特的历史与文化,让这座城市更加充满魅力与活力。

历史的精神现象学过程,人性的激情是根本动力,必须寻找自己的根和魂。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很少有哪座城市能如呼和浩特一般,将塞北的血性与中原的柔韧完美融合。这是一座充满多元性和矛盾性的城市,它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

呼和浩特,坐落在辽阔的草原上与中原的,这里曾是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场,塞北呼和浩特的人民用他们的血性与豪情,书写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然而,这座城市又并非只有粗犷与豪迈,它还拥有着中原文化的柔韧与细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朴的民居与现代化的高楼交相辉映,听到悠扬的马头琴与激昂的鼓点和谐共鸣。

呼和浩特,正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孕育出的一座融合都市。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呼和浩特这片土地上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在这片土地上,游牧民族的豪迈与农耕民族的温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呼和浩特独有的文化风貌。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开放包容、勤劳勇敢的性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与品味。

“走西口”进入呼和浩特,这一历史性的迁徙,不仅为呼和浩特带来了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繁荣,更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与渴望,跨越千山万水,最终踏入这片广袤的草原之城。在经济层面,走西口的人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手工艺,促进了当地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而在文化层面,走西口更是一次深刻的交流与融合。

呼和浩特,正是阴山古道与万里茶道的纵横辐射中,这条古老的通道,见证了无数商旅的艰辛与荣耀。它如同一条生命的纽带,连接着草原与中原, 万里茶道,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贸易线路,更是将呼和浩特的商贸地位推向了新的高度。在这条茶道上,茶叶、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同时也带回了珍贵的珠宝、香料等异域珍品。

呼和浩特,曾经是召城、驼城,也是驻防城。 作为召城,呼和浩特承载着丰富的宗教文化与历史底蕴。那些古老的召庙,不仅是信徒们心中的圣地,更是这座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驼城,呼和浩特则与草原、与商贸紧密相连。骆驼曾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它们驮着货物与希望,穿越草原,走向远方。 驻防城,则是呼和浩特作为军事重镇的见证。她曾经历过无数的战火与硝烟,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她变得更加坚韧与不屈。但它们所代表的精神与力量,却仍然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呼和浩特,其历史的内生方向正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与共生。在这里,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这种多民族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更让呼和浩特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思想的自由奔流,普遍主义的重新想象。

让人们“重估呼和浩特价值”后,呼市作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息缩影。

城市文脉,乃城市之根魂,区分彼此之特质。文化,城市之文明标识,地域名片,精神视窗,隐形财富。它融宗教、哲学、道德、审美于一体,映射民族、时代、地域、人格之“精气神”,铸就城市独特韵味。

城市文脉,是呼和浩特历史的见证者。从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到今日繁华的都市景象。从大窑文化遗址,作为呼和浩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资源密度大、保存完好,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了研究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而“博物馆之城”的创建,更是将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底蕴。

呼和浩特的文化,是多元且独特的。在这里,可以看到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奔放与豪迈,听到马头琴器乐演奏的悠扬与深情,感受到传统戏剧的韵味与魅力,领略到民间表演艺术的生动与活泼。这些文化元素,竞相绽放,共同构成了呼和浩特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而古文物收藏,更是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

在挖掘、保护、延续城市文脉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企业则通过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将文化遗产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和营销中,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个人则通过学习、传播和践行文化遗产,为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努力,不仅让呼和浩特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更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彰显。

寻找呼和浩特文脉、传承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正是有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才得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秉持正确的文化传承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对呼和浩特的文化建设和文脉传承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让这座城市的文化之光更加璀璨夺目。

参考资料:赵子阳《阴山敕勒川》

魏志勇《北疆文化寻迹青城》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内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