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风情 ·平阳鳌江·荆溪山】
文&图叶望庆
东岭登山道
荆溪山,隶属于钱仓山系。其海拔最高点达440余米,北距鳌江镇不过2公里之遥,山脚下便是繁忙的鳌江动车站。民国《平阳县志》记载:“罗阳山之东为塘川山,又东为东山,上有灵岩湖,又东为荆溪山。”。作为南雁风景区的门户,荆溪山不仅怪石嶙峋,形态各异,而且山顶东西两个山头的岩石更是奇异独特,宛如梳得规整光亮的发髻,因此得名东髟、西髟。
在鳌江的九座山峰中,荆溪山凭借其奇石罗列、峭壁千仞的景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清人潘耒曾在《游南雁荡记》中如此描绘:“如笏拱,如剑削;如花簇等,如芝承盖;如鱼鼓厚者,如乌拂盲者,钟卧者,鼓悬者,彝鼎敦盘错然陈列者,迄还不绝。”。
荆溪山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南宋时期,这里便已开发并建有寺院,香火鼎盛。据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卷》记载,宋陈彦才于荆溪魁峰院旁建别业,与院僧悟心唱和,后将其舍与悟心住持。在西塘荆溪白米岩下,更有魁峰书院,乃万历时叶逢春读书之所,康熙年间曾重建,而后废弃。如今,山上仍遗存有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六处,其中“名山养性”四字,更是彰显了其为修炼得道的绝佳之处。
东岭登山道,便是通往这座佛教名山的通道。它原是民间的进香小径,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无数信徒的虔诚与执着。1950年冬,居士陈志君在此搭棚坐洞修行,取名荆山房士林,并从山脚至荆山居士林间开辟出一条羊肠小道。虽然历经居士与修行者的修缮,但道路依然破损不平,狭窄崎岖,不利于行人登山。
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方便群众,静安寺住持发起倡议,由众寺院、善男信女捐资,于2002年动工修建新的登山道。而后不到一季便竣工,建成3370余级石步,如今,这条登山道已成为连接尘世与佛国的神圣通道,也是众人登山观赏奇岩异石的登山道,受到各方称赞。
我们导航至平阳鳌江杨卓庙,便能抵达登山道入口。入口处设有一座大牌坊,上书“聖色荆溪山”五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踏上登山道,两侧树木繁茂,绿意盎然,奇石横卧。行不多时,便能看到第一座寺庙——静安禅寺,它静静地守候在这里,仿佛在欢迎着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信徒。
这条登山道最大的特色便是弥漫着浓厚的佛教气息,它们如同佛音般回荡在山谷之间,让人心生敬畏。除寺庙外,沿途不时能见到与佛教相关的字样。在一处岩石上,清晰可见“佛心”两个大字,仿佛在提醒着我们要保持一颗慈悲之心。再往上走,一个大大的“佛”字映入眼帘,仿佛在诉说着佛法的博大精深。一个转弯后,“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又映入眼帘。
在这条登山道上,每一步都充满了禅意与佛性,让人在攀登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奇岩石韵
荆溪山,一座屹立于鳌江之畔的奇异之山,它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悠悠岁月的故事,而其中最令人陶醉的,当数那些缄默且坚毅的岩石。荆溪山以岩石奇美而闻名遐迩,山上怪石嶙峋,奇岩遍布。它们历经风雨的雕琢,承受时间的磨砺,幻化成种种奇妙的形态。
有的岩石仿若猛兽怒吼,气势恢宏;有的则似小兔乖巧,宁静羞怯。沿东岭登山道拾级而上,便能在道旁路边邂逅各类奇岩异石。转过静安禅寺,一头海狮悄然静候路旁,仿佛只差顶球表演来迎接旅客。再往上行,可见一头憨态可掬的野猪,探头探脑,背上还驮着一头小猪。
当我们行至一处名为荆溪山庄的平台翘首仰望,岩石愈发奇特,那里自上而下有一整排的“动物”,任您展开各种想象。两头水牛在山间相对而视,嬉戏打闹,惟妙惟肖;两只山羊冲出山崖,一只神龟探出小脑袋窥视,一头形似塔鳗(温州话)的海鲜也置身于众石之中。
最为栩栩如生的要数过荆山禅寺,临近香云禅寺的道旁,一块狮面岩,着实太像了,它那宽阔的额头、浓密的鬃毛和沉稳的眼神相互融合,透露出一种与生俱来的王者威严,令人心生敬畏。在荆溪山的怀抱里,岩石不单单是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走进荆溪山,仿若踏入一个静谧且神秘的“动物王国”。它们或面容狰狞,或憨态可掬,或伏地静卧,或昂首向天,形态万千,皆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沧桑与凝重。它们历经无数风雨的冲刷,见证了山川的变迁,却始终屹立不倒,坚守着自己的方寸之地。每一块岩石,都仿佛是一本摊开的历史典籍,记录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荆山佛迹
“有山必有寺,名山多古刹”,荆溪山亦不例外。早在南宋之时,这片土地便在僧人与信众的虔诚开拓下,开启了其与佛教的深厚缘源。据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卷》记载:“宋陈彦才建别业于荆溪魁峰院旁,与院僧悟心唱和,后舍与悟心住持。”这般寥寥数语,却仿若将我们带回到那个久远的南宋,目睹了僧人与文人雅士间的相互欣赏,感受到了佛法在这片土地上最初的滋养。
位于荆溪山山麓的荆溪村,曾精心编撰《荆溪村志》,其中第六章的《人文景观》详尽涵盖了荆溪村那 16 处庙宇宫殿和 1 条古道。这一处处庙宇,恰似繁星点点,散布在这片土地上,为这片地域披上了一层神秘且祥和的宗教华彩,也彰显着此地佛教信众的虔诚与众多。
沿着东岭徐徐上行,仿若踏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佛国净地,步入了一条朝圣之途。抬眸望去,道旁路边的崖刻,便让人深深体悟到那迎面扑来的浓郁佛教气息。而一路行来,静安禅寺、荆溪寺、荆山禅寺、香云禅寺等寺庙错落有致地矗立在路旁,再加上牌坊边的杨卓庙,短短两里路的行程,竟有五座寺庙相随,足见这里的香火旺盛。
静安禅寺,宛如一位谦逊的隐士,其建筑精妙地顺应了荆溪山的山势与岩石走向,与自然完美契合。那红墙黛瓦的寺庙建筑,在绿树的环绕与岩石的映衬下,显得古朴而肃穆,散发着一种历经沧桑却依旧宁静平和的韵味。
荆溪寺则沿着斜坡阶梯蜿蜒构筑,建筑与自然山势相互依偎,宛如天成。大雄宝殿阶梯墙壁正中间那醒目的“觉圆”字样,仿若一颗璀璨的佛性之星,熠熠闪耀,深刻体现着其深邃的佛学理念,让人在踏入的瞬间,便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沉静与启迪。
继续上行,便抵达了荆山禅寺(东纂)。它原名石室庵,始建于明景泰前,原来是道观,晚清时改为佛寺。那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增添了几分神秘韵味。石室中供奉着东晋道士许逊,见证了佛道在此和谐共处的奇妙缘分。清同治光绪间,于右边增建大悲阁,使之成为佛道同居一室的罕见宗教场所。
站在荆山禅寺所处的位置,前方视野开阔无边,鳌江龙港两地的美景一览无余。周边的自然景观更是壮美非凡,奇石罗列,古木参天,翠竹繁茂。而寺庙的楹联等人文景观,与这自然之美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文化氛围。就如门口的那副楹联“仙境长春篔筜耸翠,佛家妙法贝叶生辉”所描绘的那样:上联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寺庙所处之地如同仙境一般;下联则以深邃的意境体现了佛家妙法如贝叶经一般,照亮着信众们前行的心灵之路。
再上行还有香云禅寺。在荆溪山这片充满佛韵的土地上,每一座寺庙都是一部鲜活的史书,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也承载着善男信女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与向往。
叠石洞天
荆溪山除却那些袒露在外的奇异岩石外,还有诸多的叠石与洞穴景观,散发着醉人的魅力,吸引着众人纷至沓来探寻。此地叠石,乃是大自然最为奇妙的杰作。那些石头或大似巨象,或小如珠玉,以一种看似无序却又仿若蕴含天意的方式相互堆叠、相依相偎,构成奇妙之景。
有的形成石室、石穴、石洞,别有洞天,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洞穴开阔宽敞,犹如一座天然的殿堂,能容纳数十人而丝毫不显拥挤,甚至能够修建寺庙,承载信仰与文化;小的洞穴则狭窄至极,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恰似大自然设立的神秘关卡,等待着勇敢的探险者去闯关。
荆山禅寺就坐落于一个奇妙的岩洞中,那岩洞宛如狮子张开的大口,庄重而神秘。洞内供奉许真君神像,香烟袅袅之中,更增添了一份神圣庄严的氛围。
在荆溪寺的左侧前方,有一座偌大的石屋洞穴,宛如世外桃源般隐匿在这片山林之中。崖壁上刻着一个硕大的“佛”字,旁边还有摩崖石刻诗句“满院花香一局棋,半帘月影三杯酒,香云禅语虚空寂,荆山正觉成圆融”,似乎在诉说着禅寺的宁静与超脱,引领我们迈向这座洞穴深处之时,也步入自身的心灵之门。
我与凯哥步入洞穴,望见天窗,凉风徐徐从窗口拂来,两个人喃喃低语,如若在夏天,定然是绝佳的避暑胜地。站在洞口远望,龙鳌大地的美景一览无余,仿佛世间的喧嚣都被这一方宁静所隔绝。
在荆山寺的右侧土路边,我们在寻觅龙舟岩、跳板岩的途中,邂逅了另一个洞穴。那洞穴宛如一个神秘的诱惑,吸引着我们试图穿越它,去探寻那未知的奇妙。这里的每一个洞穴、每一块叠石,都是荆溪山的灵魂碎片,拼凑成了这片土地独特且迷人的画卷。
攀岩远眺
登荆溪山,实则是被两块“网红”打卡石所吸引而至。一块为“元宝石”,又名“爱心石”,它孤零零地悬于崖壁之上,一端于岩石底部悬空,仿若摇摇欲坠,其形状似巨大的元宝或者爱心。
另一块“龙舟石”,亦称“跳板岩”“大刺岩”等,它雄伟高耸,向东北方向凌空伸出颇长一段距离。它宛如一块变化多端的魔法石,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最像高台跳板,又仿若巨型大刺刀,因其变幻无穷而深受驴友的钟爱。不过,要近距离欣赏需攀爬山岩、走驴道。
我和凯哥、杰哥、星哥、廖医生等五人穿过荆山寺左侧的一排竹林后,在旁边的一堆巨石旁开始攀岩探寻。荆溪山的山岩乃是数千万年前燕山运动晚期第二次入侵岩,岩体硬度极大,多裸露突出、形态各异,是极具观赏价值的景观岩石。其置放的位置,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大自然是怎么把这些巨岩搬至山顶的,它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连连。
我们一路攀爬而上,未过多时便抵达山顶,此地视野顿时变得开阔无比。此时我们方才察觉攀爬线路有误,应当往下而非往上。好在从空中能够俯瞰元宝石,可惜未能找到龙舟石,不免略感遗憾。而顶峰那块向南延展的巨岩恰似一艘驶向大海的巨型轮船,其上有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江山一览”四个大字。据说荆溪山有六处摩崖石刻皆为民国时期所刻,我们在荆山寺前还看到从右到左横书阴刻楷体“西岳蓬莱”四字摩刻。
站在巨轮之上极目远望,前方乃是东海之滨、鳌江流域的苍平大地。中间呈之字形的是奔腾不息的鳌江,南岸是龙港,北岸是鳌江。此刻,眼前鳌江如带,平原似毯;脚下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远方沧海茫茫、海天一色。登顶的那一刹那,我顿时感觉所有的汗水与疲惫皆化作了满心的豪迈之情。
山风拂来,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我于这天地之间,领略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壮丽画卷,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与山川相拥,灵魂都受到了洗礼,这是独属于攀登者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