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发工资,全镇闻肉香。
上世纪的矿务局,员工日常生活自给自足,局长还能当上市长。
繁荣时期更是能比得上一座县城,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
可再看如今的矿务局,生意冷淡,有的倒闭后门后杂草丛生没有一点烟火气,只留下一栋栋破败不堪的大楼。
今天就来盘点几个,矿务局发展兴盛现在却又落寞的城市。
中国地大物博,从南到北不管是哪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矿产资源。我国就有许多曾经辉煌一时,却逐渐沉寂的小镇或城市。
它们记录了资源开采的荣耀与落寞,也诉说着“矿竭城衰”的无奈与变迁。
提起阜新,老一辈的人总会想起它“煤都”的称号。有着中国年产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区——阜新矿区。
当年它可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那黑黝黝的煤炭,就像是城市的血液,滋养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
矿井里,机器轰鸣,矿工们挥汗如雨,一镐头一镐头地挖出了国家的能源,也挖出了自己的生活。
阜新矿区至今已经开采有70年之久,1950年煤炭产量只有253万吨吨,但在阜新老百姓的努力下,仅七年时间,年产量就上升至755万吨。
甚至到了1969年以后的十几年中,一直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
年产量上去了,需要的矿工也也越来越多。随着那些矿工在阜新定居生活,阜新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好。
各种生活设施啥都不缺,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街上的店铺一个接着一个,什么都有得卖。
而且不光有家属区,学校、医院更是落地而起,简直就像个繁荣兴旺、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一样。可以说阜新的的矿区带动了一整个城市的发展。
但是矿藏也有挖完的时候。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阜新的经济就像被抽走了脊梁骨,一下子软了下来。
矿井一个接一个地关闭,矿工们失去了工作,一个个拖家带口搬离居民楼,商铺饭店没了生意也只能关门倒闭。曾经的繁荣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满街的萧条和冷清。
电厂门口长满了杂草,见不到人影,抬头看见的只是破败的危楼。
不过它没有放弃,并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之路。从农业到服务业,从新能源到旅游业,阜新一步步尝试着新的方向。
早在两年前,阜新政府就开始尝试将废弃矿坑变身为抽水蓄能电站。
电站计划装机规模120万千瓦,静态总投资88.8亿元,开发周期8年,年发电量20.08亿千瓦时。通过地灾治理、土壤改良、植被修复、景观打造、产业引导以及矿坑外矸石山、排土场、沉陷区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交通优化等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措施,使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观。
虽然过程充满了坎坷和不易,但阜新人的坚韧和勇气,让这座城市在困境中找到了新的希望。
本段信息来源
中国日报网2022.7.6——废弃矿坑变身抽水蓄能电站——百年矿区阜新的绿色蝶变
黑龙江省鹤岗市
这个地方,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作为曾经的“煤海”,鹤岗的煤炭产量曾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那里的煤炭资源丰富,储量高达30亿吨。可采储量11亿吨。
那时候的鹤岗,到处都是忙碌的矿井和熙熙攘攘的矿工,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繁荣之中。
不过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煤炭市场的变化,鹤岗的经济也遭受了重创。
一些现象在鹤岗都一一上演。如今的鹤岗,已经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城”,街上空荡荡的,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人。
近年来,鹤岗市也逐渐开始迈出新步伐,将鹤岗转型发展新动能,逐渐告别“煤海”这个黑色印记。
全城从上到下合理摆脱这个印记,为鹤岗由“黑”转“绿”做出属于啊自己的贡献。
鹤岗政府还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十四五”末占装机总量比重将超过50%,成为推动转型的又一支撑产业。
虽然这些尝试还远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至少让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本段信息来源
北青网2023.12.19——百年煤城告别“黑色印记”
作为“天南铜都”,东川的铜矿资源曾经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时候的东川,随处可见忙碌的矿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958年,东川铜矿开始大规模建设,吸引了大量前苏联、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的专家和全国各地建设者的参与。
70年代末,东川年产的铜精矿稳定在1.5万吨以上,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随着铜矿资源的枯竭和开采成本的上升,东川的经济也陷入了困境。矿井关闭,工人失业,城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
如今的东川,已经变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很少有人再提起它曾经的辉煌。
但是东川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通过泥石流治理、绿化造林等措施,使昔日的泥石流荒滩变成了绿水青山,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旅游业,东川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的篇章。
本段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2.6.16——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岭——云南东川的绿色蝶变
河南焦作
丹河电厂是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一个火力发电厂。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为焦作地区提供电力支持。
当年但核电厂还在运营期间,给周边居民不仅带来了工作的机会,甚至还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厂的附近盖起了居民楼,高楼林立,周边的商铺也是一家比一家生意好。晚上各种饭店、娱乐场所灯火通明。
厂里的员工下班后带着家人孩子在附近逛街吃饭,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而且它还能为周边农村居民提供电力,加快灌溉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丹河电厂无法满足建设更大规模机组的要求,电厂于2008年10月关停,厂内设备开始变卖,逐渐没落。
员工一个个都搬走开始寻找寻得出路,渐渐居民楼人去楼空。
但是,早在两年前丹河电厂已经作为神农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打造“河、山、庙、岭”旅游大环线的重要布局,在不远的未来,通过资源整合和闲置资产盘活,必将使丹河电厂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本段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2.3.17——神农山打造“河、山、庙、岭”旅游大环线,“480电厂”将焕发新活力!
这些城市的转型经验,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提供了宝贵借鉴。
文/编辑:Likk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