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蜀大地的深处——彭州,
一场关于绿色奇迹的盛宴正悄然酝酿。
这不是普通的集会,
而是汇聚了四川盆地无尽精华与奥秘的
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
当晨光初破晓,万物苏醒之时,一个关于味蕾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秘密,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揭开。是何种奇珍异蔬能在此大放异彩?又隐藏着哪些古老而神秘的种植智慧?一切悬念,只待你亲临,一同探索这场绿色盛宴背后的奇妙之旅。
▼
▼
天府粮仓,
源远流长的文明。
彭州是成都下辖的县级市,坐落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之间,南部是沃野千里的平原,北部是高耸的屏障,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彭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陈家碾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石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块石遗址等等,无不向人民展示着古蜀文明的源远流长。
时间的长河流进有史可载的商周时期,古蜀文明更加繁荣昌明。1959年和1980年两次在濛阳竹瓦街发现的青铜器,为我们提供了实证。
这其中甚至藏有几件国家级宝藏,如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西周象首耳兽面纹铜罍。这款青铜罍器身纹饰与中原青铜器一脉相承,上有蟠龙纹、夔龙纹、牛纹等中原特色的纹饰,肩部和腹部之间还装饰着两个立体的长鼻子象头,可见当时蜀地已与中原文明联系紧密。罍是古人盛酒或盛水的容器,《诗经·卷耳》里说:“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意即:“让我将青铜罍斟满,使我不再对离别充满伤怀。”先民的一饮一饭,都离不开这些盛器。
(彭州出土的西周象首耳兽面纹铜罍。青铜盔形盖,饰四鸟形突棱,其间饰卷身夔纹。供图/杨林)
另外,1959年发现的两件青铜觯[zhì],不仅装饰精美,器底上还分别刻有“牧正父己”“覃父癸”的铭文。同样的铭文也曾出现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商代晚期铜爵上,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氏族的名号,并进一步推测,这是“武王伐纣”时期,古蜀人协助周人消灭商朝所得的前商战利品。与《尚书》中蜀人参与灭商的记载正好印证。
唐宋时的彭州已经物阜民康,人声鼎沸,不少历史名人曾在此地驻足,留下诸多诗篇与生活痕迹。前两年在《长安三万里》中火出圈的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就曾在彭州当过官。所以,好友杜甫写诗给他时,就曾称他为“高彭州”。那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来到成都避难。杜甫一生仕途不顺,避居成都时更是将生活经营得穷困惨淡,潦倒不堪,只好写信求助于在彭州的高适。《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中,杜甫丝毫不客气地求高适借点生活费: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
“百年人生已经过半,但混得很惨,转眼秋天到了,真是个又冷又饿的季节。问问你彭州牧高适大人,啥时候来解救我的危难呀?”这种直接开口借钱的语调,也可见杜甫和高适的交情匪浅。
那么,杜甫这次借钱成功了没有?在《酬高使君相赠》一诗中,显然高适为他慷慨解囊过:“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故人就是指高适,禄米则是当时的工资发放模式。两位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就在这种借予之间,为我们留下了金石般的友谊。
有意思的是后一句“邻舍与园蔬”,在自家后园种植果蔬,这虽是中国先民早已掌握的农业智慧,却也恰巧与我们今天的主题——彭州蔬菜遥遥呼应上了。
(中国西部最大的全国性蔬菜集散农产品交易中心——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供图/李彦舟)
▼
彭州不仅有文人风流,蔬果美食也早已脱颖而出。恰好,在彭州西大街出土的宋代花口银盆、菊瓣纹金碗、白瓷碗等生活用具,除了见证古人日常风貌以外,也正向后人展示,彭州拥有丰富的陶瓷制作工艺和餐饮文化。
▼
彭派山水,
绿意盎然的蔬菜基地。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人“尚滋味”“好辛香”,六个字道进了四川人对吃的追求和口味。说到辛味,就不得不提到早在清朝就闻名全国的彭州大蒜。
▼
大蒜进入中原历史悠远,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还,得大蒜、安石榴、胡桃、蒲桃、胡葱……”自此,大蒜就进入了中国人的餐桌。
《晋书》记载,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落难,宫人弄来一升多粳米饭和干蒜盐豉献给惠帝,惠帝都能愉快地大快朵颐。清代的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里教授怎么搭配菜谱,曾提到了大蒜如何辅佐其他菜:“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可荤不可素者,葱韭、茴香、新蒜是也。”说大蒜只能搭配荤菜食用,他还举例,像油灼肉、炒肉丝、带骨甲鱼这些菜,就一定要放入葱蒜搭配才有味道。
▼
在大蒜领域,彭州出产早已遥遥领先。嘉庆十八年的《彭县志》记载:“蔬之属大蒜,蒜苔产万家庵。”万家庵就是今天彭州下辖的隆丰街道。彭州大蒜以形状扁圆,辛辣味重,汁液粘稠而著称。它们形状饱满,外皮光滑,色泽鲜亮,散发着独特的辛香气息。剥开蒜瓣,你会发现其肉质细嫩、洁白如玉,辛辣中带着丝丝甘甜,无论是作为烹饪的调料还是直接食用,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2024年,彭州蒜苔还曾登上过两会的席面,成为彭州人一张骄傲的名片。
(龙门山湔江河谷海拔从662米到4800米,山、丘、坝俱全。供图/图虫创意)
▼
彭州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偏少但高温期与多雨期同季。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彭州成为一个“天然温室”,适宜于各类蔬菜和其他植物生长。此外,彭州还拥有优质的地下水资源,泉水水质清澈甘甜,接近矿泉水品质,为蔬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而纯净的水源。
这些环环相扣的自然条件组合成了王炸效果,因此,早在1988年,彭州就获得国家五大蔬菜基地之一的荣誉,被誉为“北有寿光,南有彭州”。
▼
除了隆丰的蒜苔,彭州还有哪些“出圈”的蔬菜呢?
入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莴笋,种植面积、产量、销售均居全国第一的敖平川芎,以及天台山秋莲花白、九里埂红海椒、海窝子热萝卜……不胜枚举。这些名优品种不仅为彭州赢得了“中国西部蔬菜之乡”的美誉,也成了连接彭州与世界的桥梁。
(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位于彭州市濛阳街道,每日果蔬交易量达上万吨。供图/李彦舟)
▼
彭州的蔬菜种植面积常年达82万亩(含复种),孕育出了235万吨的丰硕果实。如此巨大的产量,自然需要搭载精准的物流和销售体系。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是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产品集散交易市场,每天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鲜活力量,为千家万户的餐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与美味。
彭州在农业种植方面成绩斐然,同时在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上持续精进,追求卓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彭州蔬菜点亮了不少种成就。2001年6月,彭州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市)县”;2022年3月,彭州市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
▼
彭州的蔬菜产业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更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种植模式上,当地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两个替代工程”,依托都江堰精华灌区和“两山两水”城市生态骨架,形成以西北部“稻菜”“稻芎”“稻蒜”粮经轮作基地,东部丘区常年蔬菜种植基地等为代表的特色蔬菜产业基地,大大增加蔬菜种植“含绿量”。
▼
近年来,彭州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以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彭州建设了多个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园区内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农业设施和技术装备,还引进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入驻,提升了蔬菜种业的科研和生产能力。
▼
九九村的水雾栽培技术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这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方法,通过人工模拟作物理想生长环境,将营养液以雾状喷洒在植物根部,实现了对作物生长的全方位精准调控。水雾栽培技术的引入不仅大幅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还解决了土地匹配难、气候影响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彭州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
在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中国蔬菜博览馆内,还坐落着一座种子银行。
这是一个集科技、教育与保护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这里保存了数以千计的蔬菜种子,成为一个展示种子多样性、生命力和农业科技的独特场所。走进种子银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陈列的透明立方体,它们如同生命的宝盒,里面存放着各式各样的蔬菜种子。这些种子被精心分类和标记,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二维码“身份证”。参观者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就能获取到关于这种作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名称、产地、生长周期以及种植技巧等。
这种直观而有趣的展示方式,不仅让人们对种子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
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已经走过了辉煌的12年历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南方蔬菜的琳琅满目,感受到都市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勃勃生机,领略到新品种、新成果、新场景的无限魅力。
▼
这不仅仅是一个展览,一个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更是蔬菜行业里学术交流、洽谈合作和投资贸易的热门平台。想象一下,那么多专业人士聚在一起,会碰撞出多少智慧的火花。据统计,这12年来,已经有6000多家企业参展,433多万观众慕名而来。更重要的是,这里促成了160个农业投资项目,协议金额高达762.9亿元!还有235个农产品购销项目,总额达到了128.3亿元。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是菜博会对四川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巨大贡献。
欢迎亲临本次会场,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绿叶与硕果之间的秘密。置身其中,你一定能听到那些蔬菜在低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
每一片绿叶、每一个硕果,
都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共同谱写的华章,
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见证者。
蔬式生活,
舌尖彭州与丰饶生态。
除了蔬菜基地,彭州还有很多可以供人吃喝赏玩的地方。
彭州境内的九尺镇,有一款让人垂涎欲滴的九尺板鸭。
▼
九尺板鸭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道佳肴选用当地放养的麻鸭为原料,经过精心饲养的鸭子肉质紧实、肥瘦相间,最能制作上乘的板鸭。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们遵循古法,又融入现代食品科技的精髓。首先将宰杀洗净后的鸭子进行腌制,用特制的香料与食盐均匀涂抹于鸭身内外,经过一定时间的腌渍,让香料的芬芳深深渗透进鸭肉之中。随后,将腌制好的鸭子挂起风干,利用自然的风力与适宜的温度,缓缓去除多余的水分,使鸭肉更加紧实有嚼劲,同时也保留了鸭肉原有的鲜美与营养。
食用时,只需简单切片或撕成条状,即可感受到那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下酒小菜,还是家庭聚餐中的一道美味佳肴,九尺板鸭都能以其独特魅力征服食客的心。
▼
在彭州古城的一隅,隐匿着一家名为“大伞”的小店。店面虽不起眼,但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之时,那独特的香气便悠悠地飘散开来,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寻味而来。走进店内,一眼便能望见那口巨大的蒸笼,仿佛是守护美味的巨人,静静地伫立在厨房的一角。而所谓的“大伞”,源于其创始人曾张着一把大伞摆摊。
▼
大伞蒸牛肉的制作过程颇为讲究,精选上等黄牛肉,经过精心切割,每一片都薄厚适中,既保留了肉质的鲜嫩,又便于入味。随后,将特制的米粉与秘制酱料均匀裹覆于牛肉之上,融合了辣椒的热烈、花椒的麻香以及多种香料的细腻,味道层次丰富。待一切准备就绪,再将腌制好的牛肉放入蒸笼中,慢火细蒸数小时,直至肉质酥软,香气四溢。
揭开笼盖的那一刻,蒸汽携带着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唤醒了味蕾的所有记忆。牛肉色泽红亮,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米粉吸收了肉汁的精华,变得软糯而不腻,两者相得益彰。如果再搭配一碗热腾腾的大米饭,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宠溺,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
说到彭州美食,当然少不了传承已久的军屯锅魁。军屯锅魁的历史相传可以追溯到三国烽火连天的岁月,是古战场上士兵们口粮的智慧结晶,在那个铁马金戈的时代,军屯锅魁以其便于携带、耐饥耐寒的特点,成了战士们的最佳伴侣,如今却已演变成彭州的地方特色小吃。
▼
制作锅魁的过程,是一场对手艺与耐心的极致考验。精选上乘小麦粉,经过反复揉捏摔打,直至面团光滑如丝,富有弹性。随后,包裹着秘制馅料——或是鲜嫩的猪肉末,或是甜蜜的红糖,亦或是香辣的椒盐,每一种都是对味觉的精心挑逗。接着,在平底锅中慢火煎烤至两面金黄,再移入炉膛中烘烤至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层次分明,香气扑鼻。
▼
咬下一口彭州锅魁,首先迎接你的是那层薄薄的脆皮,轻轻一咬便碎裂开来,释放出诱人的麦香和油脂的芬芳。紧接着,是内馅的丰富滋味:鲜肉锅魁的肉香浓郁,汁水四溢;红糖锅魁则甜而不腻,暖人心脾;而椒盐锅魁则以独特的麻辣鲜香,挑战着你的味觉极限。每一种口味都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如果你是一位善于品尝的老饕,一定要来彭州走一走,满足口腹之欲。
除此之外,彭州丰富的降雨量和较长的无霜期,也为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食物来源。
▼
彭州的植被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植被又成为各种鸟类、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同时,彭州境内还生活着大量的珍稀哺乳动物和鸟类,如金丝猴、大熊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彭州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如果你是一名生物爱好者,也一定不虚此行。
另外,你也许很意外,彭州还是国花牡丹的生产地。词人陆游作《续谱》说:“(牡丹)在中州洛阳第一,在蜀天彭第一。”这些洛阳名品,是怎么成为彭州特产的呢?大概源于那场“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落难的北人不断南迁,躲入蜀地,连同牡丹的种子一起带进了四川。牡丹在此落地生根,于是到了宋代,雍容富贵的牡丹已在彭州遍地开花,让它成为与洛阳齐头并进的牡丹城。
▼
彭州,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这里不仅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更有着蓬勃发展的经济与文化。近些年,彭州在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蔬菜产业更是享誉四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彭州还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城市既充满了现代气息,又不失古朴韵味。
这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值得你择一个良辰吉日来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