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楚辞群英会”:一树繁花竞芳菲

旅游资讯 14 0

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周华山 彭强

面朝大江,楚辞飞扬。11月22日上午,湖北秭归县隆重举办屈原故里第二届“楚辞群英会”,150多名楚辞爱好者齐聚屈原祠前,激情挑战楚辞背诵闯关,共同绘就了屈原文化传承的生动画卷

“楚辞群英会”现场

诗在民间,文化之根向下深扎

“楚辞群英会”活动筹备期间,群众报名异常踊跃,展现出屈原文化在当地扎实深厚的群众基础。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在候场区,22岁的周雨芊吟唱温习着《九歌·山鬼》,其古典之美,引人侧目。

“除了理解,还想招儿降低背诵难度。”周雨芊受老一辈农民诗人古韵吟唱的启发,将流行古风旋律与楚辞结合起来,创造了“吟唱速记”的独门秘诀。大家觉得有趣,纷纷效仿。

屈氏后裔、55岁的屈晓敏老师,背诵楚辞已经长达4年。“现在《离骚》《橘颂》《国殇》等篇章都能背下来了。”屈晓敏说,诵读屈原作品已经融入自己日常生活。在本次活动中,屈晓敏满分通关,喜获“楚辞达人”。

社会人士张悦冠、杜菁莉相约参加本次“楚辞群英会”。她们都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激励自己更多地了解屈原文化、更好地传播屈原文化。

参赛选手正在背诵楚辞

活态传承,创新之脉蓬勃伸展

“当当当——” “楚辞群英会”舞台上,状元锣敲毕,状元榜高悬。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志华泼墨挥毫,现场写榜。14支参赛队伍、5名参赛人员获得满分并金榜题名。

这一次别开生面的楚辞背诵活动,是秭归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屈原文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秭归县以“活化”屈原文化为抓手,绵延舒展创新之脉,传承赓续文化之魂。

“田园诗会”“橙园诗会”“茶园诗会”精彩纷呈,以诗为媒、文化赋能,屈原文化的诗歌传承,成为助力秭归特色产业发展的一股“清渠活水”。

为纪念屈原诞辰而创新推出的“正月初七”文化活动,已在秭归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该活动开创性地运用屈乡儿女“为长辈祝寿”这一充满温情与敬意的民俗叙事形式,强化了秭归人民和屈原之间的血脉亲情。在向广大群众普及屈原生平知识之际,也让屈原文化变得可知可感。

秭归县还持续以屈原文化加持“提鲜”节庆活动的文化味儿。推出“二月二 龙抬头”、三月八日“香草美人节”等活动,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至,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互动中浸润屈原文化、感悟屈原精神。

为参赛选手颁发楚辞群英团队奖

文脉赓续,繁茂之姿向上生长

来自归州镇的三闾骚坛会员熊虎三在本次活动中表现亮眼,他背诵《离骚》连通三关获得满分,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畅吟之态,赢得围观群众连声喝彩。

熊虎三从小耳闻目睹屈原文化,从楚辞中激发诗情,写诗吟诗成为生活乐趣。“金禾知露意,碧水解风情”是他笔下的田园诗画,“生活最宜平淡过,掬来溪水暖香茶”是他豁达的人生境界。

在秭归,像熊虎三一样热爱屈原文化、痴迷楚辞与诗歌的人不在少数。每逢端午节,无论身在何方,热爱诗歌的人们总要赶回家乡参加诗歌盛会。

千年诗风,翰墨飘香。诞生于乐平里、发端于明清时期的“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三闾骚坛,在风雨沧桑中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照亮了民间诗歌的传承之路。2018年,时任湖北省作协主席的刘醒龙欣然为三闾骚坛题词“中国文学第一正脉”。2024年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颁奖会上,三闾骚坛荣获“2023年全国十佳诗社”称号。

“三闾骚坛这块熠熠闪光的文化品牌,由乐平里的农民诗人用数百年时光捧到世人眼前。他们以锄头为笔、大地为纸,在田园阡陌间种下的诗歌种子,而今已经在屈乡大地繁茂生长、葳蕤生香。”秭归县文联党组书记马尚朝介绍,“三闾骚坛”诗歌传承的阵营不断壮大,目前以农民诗人为主的核心成员达到了130余人,全县会员已经超过了2500人。诗歌创作硕果累累,近年来累计创作诗歌3万多首,出版诗集达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