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张康道
2024年11月22日,我与朱建存、彭启华、陈记等人结伴同行,开启了一场难忘的登山之旅。从桂峰河上垟出发,沿着石壁岭坳前行,最终成功登顶金鸡山。之后从山顶下撤至百灵道观停车场,再乘接驳车辆返程。全程约5公里、耗时2个半小时,一路的风景与体验令人难以忘怀。
徒步有军事要塞遗址的金鸡山古道
金鸡山古道,指瑞安桂峰河上垟至金鸡山巅的通道,全程以石铺就,长约 5 公里、宽度在1-1.5米之间。它因地处偏远且海拔颇高,在瑞安的山水画卷中独守一份“遗世独立”的韵味。尽管声名远扬,但前来探寻的行者却寥寥无几。此次徒步之旅,我们惊喜地发现古道保存完好,空气清新宜人,实乃一条不可多得的徒步佳径。
曾记得,1982年的国庆,彼时正读高中的我,与金朝培、林小玲两位同学踏上了这片土地。那个周六的下午,我们从湖岭中学出发,途经元底、坳后,抵达河上垟,借宿于金朝培同学的亲戚家中。次日清晨,天色未明,我们便在细雨的陪伴下摸黑登山。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莽撞仍让人心有余悸,未作任何攻略便贸然前行,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同行的胡建绍也提及,那次还有另一批同学登山,卢爱茶同学在半途中因道路崎岖难行而泣不成声。
是日,我们车停河上垟河边公路拐弯处,即踏上古道,开启徒步征程。未到坳头,即见一石亭。据出生于河上垟的胡建绍同学介绍,该亭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其堂叔胡克分(华侨)出资兴建,供过路行人及村民避雨、休憩的。从山鸡弯口至石壁岭坳这一段石头路,则是其姐姐胡建平(华侨)捐资修缮的。看来,这一路也凝聚着当地侨眷的热爱家乡情结。
这条古道,必经石壁岭坳,此地乃青田与瑞安的分界。在此处,务必右转,方可通往金鸡山颠,若直行翻过坳头,则踏上通往青田黄泥岱的石壁岭古道。
石壁岭坳头,曾是军事要塞,猪头寨(位于青田侧,距坳头20米许)雄踞于此。据《瑞安市志》记载,北宋宣和二年(1120),瑞安知县王公济为抵御方腊义军,下令在境内修筑十处关隘,并征集4万乡兵分守。石壁岭便位列其中。由此可见,早在北宋时期,石壁岭就已成为战略要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今,猪头寨已灰飞烟灭,不见当年踪影,徒留后人一声叹息!
作为瑞安与青田之间的咽喉要道,石壁岭见证了两地的交流与融合。古往今来,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皆穿梭于此,为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岁月长河中,无数故事与传说在此沉淀,虽部分已被时光尘封,但那份神秘却如影随形,为石壁岭蒙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
时光流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初,石壁岭是湖岭背树客(生意人)的主要通道之一,他们用坚实的脚步与辛勤的汗水,在这条古道上书写着生活的艰辛。犹记得 40余年前,我也曾随父亲前往青田做水产生意,多次途经此地。此岭因建于石壁之上而得名,陡峭且漫长,从岭脚的黄泥岱至坳头有半铺路,全程上坡,若无生活所迫,常人绝不愿轻易涉足。
行至将近2公里处,金鸡山古道演变为游步道,此处有一条向下的岔路,此乃攀登金鸡山的第二条线路。若选择此径,车辆可直达雲灵道观,而后在此与主路会合,路程可缩短近半,堪称车路开通后的登山捷径。而最近的登顶路线则是驱车至百灵道观附近停车场,由此登顶仅需 15 分钟,海拔落差不足 100 米。然而,如此便捷的方式,却失去了登山的本真韵味与挑战乐趣。
徒步途中,当“东瓯第一山”那几个鎏金大字映入眼帘时,前路渐趋平缓。抵达百灵道观时,门前的一副对联令人驻足凝思。犹记得,2021年正月初六登山之际,朱建存同学对其解读为:“日月晶照通天下,月朋朗亮定乾坤。此联当属庙宇专用,大抵意在彰显佛法浩瀚,福泽四方。”该道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光绪年间修复。现有建筑系1997年重修,有五间二进,两侧轩厢,后有玉皇阁和弥勒阁,坐东面西,占地1035平方米,虽风雅清幽,但道佛杂陈。
此次徒步金鸡山古道,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与历史、自然的深度对话。
勇登东瓯之巅金鸡山
行至百灵道观停车场附近,若不毅然决然地向着山顶进发,无疑将留下深深的遗憾。唐导、林秀兰与我,一起踏上这最后的冲顶征程。
金鸡山,曾名金子山、巾子山,亦有景致山之雅号。其雄踞于瑞安市区西北方向 41.5公里之处,隶属于洞宫山脉南支。主峰海拔 1320.7米,为瑞安市境内的最高峰,恰处于温州瑞安与丽水青田的交界地带。举目遥望主峰,宛若一老者披巾端坐,“巾子山”之名便由此而来,后谐称金鸡山。亦有传闻称,此地曾遇大旱,百姓放金鸡祈雨而获成功,故而得名。这般民间传说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质朴的色彩,似乎更贴近历史的真实脉络。
金鸡山享有“东瓯第一山”的盛誉,更有“小黄山”之美称。双峰对峙,直插云霄,气势磅礴。这里以壮丽的高山盛景与厚重的革命史迹为底蕴,其间点缀着幽静的山谷与奇异的景致,峰、山、溪、谷、岩(如系船岩)、壁、瀑、村、碑、亭等五十余处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值得登山爱好者前往打卡。在我们登顶途中,竟见两位英姿飒爽的帅哥身负自行车从山顶下行,令人不禁惊愕。上前询问方知,他们是为了拍照打卡留念,以证自身骑车登顶之壮举。
终至金鸡山顶,有温州丽水界碑、观日岩。眼前景色雄浑壮阔,气象万千。四周群山连绵起伏,或如游龙蜿蜒,或似卧虎盘踞,皆拱卫于主峰之下。立身于此,方能真切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妙意境,登山途中的所有艰辛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化为满心的幸福与满足,这一路的付出,值了!
或许是上天眷顾,一路行来皆为多云,然登顶刹那,阳光倾洒,暖意融融,偶有几朵云彩悠悠飘过,更添几分灵动与诗意,此般美景,直叫人沉醉不知归路。瞧,同行的美女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用手中的手机咔嚓作响,只想将这美好的瞬间定格,化作日后珍贵的回忆。
打卡桂峰板寮红色根据地
瑞安桂峰,板寮堪称一颗璀璨的红色明珠,不容错过。板寮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坚实的群众基础,在革命的烽火岁月中脱颖而出,成为意义非凡的重要基地,镌刻着厚重且光辉的红色历史篇章。
这里,是浙南游击纵队的摇篮。1948年11月25日,那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在此庄严宣告成立。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画卷中,浙南游击纵队于瓯江南北纵横驰骋,主动发起一轮又一轮强劲攻势。大小战斗多达190余次,以锐不可当之势歼敌1.5万余人,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将泰顺、玉环、温州、文成、瑞安等14座县城从敌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浙南全境的解放立下不朽功勋,其功绩彪炳史册。
这里,有板寮纪念馆,旨在缅怀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的丰功伟绩。纪念馆规模可观,占地面积约 600平方米,建筑别具一格,两层七开间古屋散发着古朴而凝重的气息。踏入馆内,楼上陈列的浙南特委、游击纵队领导人龙跃等先辈用过的床榻、办公桌等实物,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楼下的展览馆,则如同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400余幅珍贵图片与详实文字相得益彰,将浙南特委和浙南游击纵队的战斗历程、发展脉络以及革命先辈和烈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一一呈现。它既是瑞安市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殿堂,也是浙江省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年复一年,向无数来访者传递着红色基因与精神力量。
这里,曾是龙跃司令挥洒热血的战场。龙跃(1912.10-1995.2),原名龙兆丰,曾用名志坚、越城,江西万载县人。自1930年9月踏上红军征程起,他的足迹遍布多地,参与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的伟大实践。抗战时期,他勇挑重担,出任新四军闽浙边留守处副主任等要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民众心中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身为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他以非凡的胆略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浙南大地长期独立坚守,直面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在黑暗中为革命保留并汇聚起磅礴力量,有力推动了浙南游击纵队的蓬勃发展,为浙南地区的解放伟业铸就了坚实基石。1995年2月,龙跃司令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其骨灰安息于纪念亭右首的墓冢之中,与这片他深爱的土地融为一体,供后人凭吊缅怀。
这里,还矗立着浙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亭,以及《浙南周报》纪念碑等。它们犹如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红色圣地,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荣光与艰辛。
参观板寮,绝非一场简单的游历,而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与庄重纪念,更是对革命精神的虔诚传承与悉心教育。
曾是湖岭背树客的重要交通节点
河上垟,曾名河槽垟,因村内有溪流,溪旁是一片平地而得名。最早的始祖胡姓。据《胡氏宗谱》记载,玉壶胡氏始祖秀成公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十月由温之昆阳(现平阳县昆阳)迁居安固(瑞安)嘉屿乡胡岙(现文成县周壤乡胡岙村)。秀成公为玉壶胡氏始祖。后分支至此,繁衍生息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现该村已与板寮等合并为金子山村。
该村是著名的侨村,每户都有人在国外,村内仅只有几位老人在留守。该村民房都改造成混砖结构,有的还是洋房别墅,彰显现代气息。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河上垟是湖岭背树客(生意人)交通的重要节点。不同地方出发,但河上垟是必经之地,如从永安呈店、下泗垟、下山头一带的背树客(生意人),会经过直干、桂峰的元底、坳后、河上垟,翻越青田石壁岭、黄泥岱、洪口、夏家殿、石门台一带买树木背回家,更多的是经河上垟、长塆、黄檀坑、李山背、山炮、西天、西天坑等地。而呈岙、陆科一带的人,则经过南岙、草岱、河上垟而去往远方石壁岭或山炮等。
经了解,河上垟至文成李山、青田石壁岭黄泥岱的古道因少有人迹而杂草丛生,通行尚可,如不加以维护,恐将逐渐消逝在岁月的时光里。若前往徒步,建议在行家带领下慎行。
线路起点:请导航至瑞安市湖岭镇河上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