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山振兴记|一个常住人口仅有536人的小村落何以蝶变文化生态名村、火爆出圈?

旅游资讯 9 0

青荷山塘打造集餐饮、婚礼、汉服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业态。

杏运市集上的文创产品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挑选。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小山村,到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国家级森林乡村;从靠天吃饭、收入单一的传统村落,到节会不断、业态丰富的省级旅游特色村;从寂寂无名、偏居一隅的乡野小村,到火爆出圈、远近闻名的文化生态名村……位于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小珠山南麓的毛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错落有致的庭院、石砌的古朴院墙、贴着对联的木门、刻满时光印迹的石磨盘……走进毛家山,一步一景、一街一巷都透露着淳朴秀丽的传统山村之美。每年举办飞花市集、山会等20余场特色节会,拥有休闲采摘、特色民宿、文创工坊等50余个文旅新兴业态,这个常住人口仅536人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集“游、学、品、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近年来,毛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等称号,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700余万元。

以村居之美为文旅发展开新篇

毛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瑞亮坦言,曾经的毛家山,房前屋后“三大堆”问题不断,村里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就泥泞不堪,虽然生态环境优美,但村内人居环境让人“一言难尽”。

2002年,当时的毛家山村确立了以村庄原始屋舍布局、制式为基础,依托优势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不改变原来村居布局及制式的基础上,通过修路、修桥、建水库等一系列举措,让毛家山人居环境有了显著提升。通过实施山水林田一体化治理,樱桃、杏树等果树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毛家山成功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

道路畅通、村居优美,让毛家山吸引了外来投资企业的关注。2017年,青岛琅庭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带着齐鲁之间文化村项目来到了毛家山。“让乡村‘活’起来,成为回得去的故乡和精神家园,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是我们这个项目的立项初衷,而毛家山天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村居制式正是我们所看中的。”齐鲁之间文化村项目负责人于坤说道。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村中每一处院落都别具一格。作为齐鲁之间生活村的设计师及主理人,于坤将现代艺术及传统文化融入房屋的设计布局中,让乡村院落既保留传统风格,又增添富有现代元素的新鲜内容,让村落处处透着与众不同的气息。

近年来,毛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多项基础设施“微更新”,以硬件更新全面促进旅游服务软实力提升,新建4处公共停车场,打造毛家山小环线、山涧里步行街等旅游专线,有效改善游客停车难等问题。截至目前,毛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累计投入134万元,打造文化活动中心与口袋公园,这些“微更新”“微建设”极大提升了毛家山整体村容村貌。

以丰富业态为乡村文旅拓流量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优美的环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以会招商、以会引智,招引更多优质资源关注毛家山,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刘瑞亮说。

毛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聚焦“民俗文化+乡村风情”优势,策划推出飞花市集、杏运市集、樱桃采摘、百人民俗文化展演、星空露营电影节、山涧里街区沉浸式观摩、乡野音乐节等60余场特色品牌活动,推出演出、文化、市集、手作、互动、推介等六大板块活动增强节会期间旅游体验,年均吸引游客30万人,带动文旅消费突破700万元,旅游热度贯穿全年。

通过以会招商、以会引智,毛家山引进“隐山·栖茶”茶艺馆、“萌宠壹号露营地”、“青荷山塘”等文旅融合新业态项目,果蔬采摘、文创工坊、摄影约拍、美食步行街全新上线,招募螺钿工艺、布艺扎染、手工饰品、3D绘画等摊位,吸引30余名手工艺人及创客入驻。

“第一次来市集,就被毛家山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吸引了。这里的每一处庭院都保留着原始村庄的模样,质朴而纯粹,让我能够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踏实做自己喜欢的事。”齐鲁之间素怀·文创手作主理人王倩说,她的工作室3年前入驻齐鲁之间生活村,主要开展植物染、布艺、缝纫等课程。

青荷山塘主理人高欣,也在毛家山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新天地。她带领团队在这里投资400多万元,打造了集餐饮、摄影、团建、婚庆、旅游等于一体的青荷山塘项目,今年6月中旬开始试营业,在试营业的前4个月实现了80万元的预期营收目标。

在毛家山,像王倩、高欣这样慕名而来的创客群体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村内共集聚特色民宿、原创工坊、农家乐等商户50余家,其中齐鲁之间、枕风肆季等商户年收入过百万元。

在新业态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返回家乡,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今年57岁的管月香,是客满多月里涧农家宴的负责人。她说,自己以前在外地经营餐饮店,一年收入也就5万多元。2019年回到家乡,用自家房屋开了这家农家宴,第一年收入就达到7万多元,随着这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去年的收入已经突破40万元。“家乡发展得好,我们也跟着沾光。”管月香说。

以全新模式为乡村共富探新路

“我家的小院租出去五、六年了,刚开始出租的时候,一年租金1万多元。随着咱毛家山发展得越来越好,现在租金已经涨到了3万元,看着自己的收入一年一年往上涨,感觉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今年58岁的村民孙凤蕊高兴地说。

像孙凤蕊一样搭上毛家山经济发展“顺风车”的村民不在少数。如今,毛家山股份经济合作社产业模式已从单一农业发展转型升级为农文旅融合共同发展,拓展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新路径。通过租赁房屋,毛家山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约24%;通过整租开发利用,集体资产年平均增收170万元;文旅业态年营业额达700万元,带动合作社增收360万元。

“合作社目前正在探索新的共富发展模式,筹划成立月涧流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社成员代表作为公司股东,引入社会专业力量经营公司。通过整合现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进一步提高合作社收益、增加村民收入、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市场知名度,确保毛家山农文旅可持续发展。”刘瑞亮说,下一步,毛家山将通过引进社会专业力量,对整体文旅发展进行规划设计,聚焦休闲、康养、民宿、亲子、研学等业态开发“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聚焦螺钿、剪纸、扎染等非遗文化探索“非遗+驿站”“非遗+演艺”“非遗+研学”等文旅融合路径,打造“一子落而全盘活”的文旅生态。此外,合作社还将对文旅综合体项目进行数字化升级、统筹管理、生态一体化运营,推动一村一网数字化平台、“胶东半岛特色产品展示+线上销售中心”等项目建设,将乡村游、文化游、农产品电商销售进行融合,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既要深挖本土资源禀赋,也要守正创新,实现跨界融合。要不断延伸产业链,以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灵山卫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震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探索“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立足区域自然资源优势、乡村文化特色、群众增收致富需求等因素,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持续打造有亮点、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品牌,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标签: 生态 出圈 毛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