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马杨路精神”回眸

旅游资讯 8 0

引 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南召县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作为一个山区大县,全县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改变山区面貌,他们在总结多年与贫困抗争的经验,响亮地提出了“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的口号,毅然向荒山秃岭开战,坚持10年挖山不止,在治山造地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铸造了“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看实绩”的“三自四实”精神。南召县委、县政府又及时总结了马市坪乡在修筑马杨公路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勇于开拓,务实苦干,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马杨路精神,升华为南召精神,“马杨路精神”被誉为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是南召版的红旗渠精神,成为南召县人民战天斗地、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召人奋勇争先,无私奉献。这一精神是“三自四实”精神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它的提出和弘扬历久而弥新,成为激励和鼓舞南召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召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

背 景

马市坪乡位于南召县西北部,著名风景区石人山南麓。全乡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其中深山区面积占80%以上,系南阳市6个深山特困乡之一。这里大山重锁,深涧隔阻,形成了“山高石头多,耕地是斜坡,行走羊肠道,村民住山窝”的特殊的封闭环境,零星生活在这里的两万山民几乎与世隔绝,“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其生存生产条件极为恶劣。但这里的千山万壑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世人的目光:石人山南部“万顷杜鹃红胜火,无边云海幻如仙”的绝好风光,待闺深山无人识;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大理石、黄金、铁、钼、锡等原矿44种,储量200亿吨,还有布满群山的优质果类、丝蚕、中药材、经济用材林等,经济价值极高。然而,由于道)路不通,这里的无限风光“琵琶空抱”,无人赏览;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每年仅柿子、核桃、猕猴桃、食用菌等干鲜果类就有15万公斤白白烂掉,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百姓空守宝山世代受穷。九十年代,全乡50%以上的农户生活在温饱线以下,一些村年人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另外,封闭的地域环境造成这里通婚半径狭小,一些村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马市坪人民长期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盼路,寻路,形成了特有的路意识。路,几乎充斥着马市坪人全部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修 路

穷则思变,变则通。马市坪乡人民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等不靠改变家乡面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交通局工程技术力量和物资支援下,从1991年4月开始,全乡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负重奋进,苦战6年,战胜无数次塌方,攻克一道道难关,共计投工160万个,开挖土石方170万立方米,架桥11座,削平大小山头35个,硬是在悬崖峭壁、高峡深涧中修起了长达37.7公里的公路,创造了山区筑路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中,马市坪乡政府所在地至杨盘村段公路28公里(简称马杨公路),北起杨盘,途经南坪、傲坪、柴庄,止于马市坪,该路位于崇山峻岭之间是最险要段公路。在修路过程中,马市坪乡党委、政府动员全乡干群投入到马杨公路建设中来,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仅凭铁锤、铁钎、架子车等工具劈山修路,“马杨公路”翻越南天门崖、玉皇顶等10座大山,盘旋近百盘,山头80多个,最高海拔1500多米,悬崖峭壁,险象环生。广大干群在马杨路段度过了6个难忘的春秋,千家万户齐参战,上至80岁老翁,下至十几岁的学生,个个都是奋战的勇士。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他们克服了缺水、缺粮、无处居住和暴风雨袭击,道路不断被冲毁等种种困难。期间,县交通局不断与省市交通部门沟通争取项目,经多方努力,河南省计委和交通厅把修筑“马杨公路”列入以工代赈项目。现任县交通运输局长迁保昌同志于1990年夏季带领省交通学校师生40余人,在马杨公路翻山越岭进行测绘设计,吃住工地45天完成了路线设计任务。现已退休的县交通局原业务股长、工程师冯兆良同志,在1994年、1995年、1996年连续三年时间吃住工地提供技术指导。马市坪乡历经三任班子六年时间,于1996年12月30日这条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马杨公路全线通车,省市县乡村五级领导到现场祝贺,时任南召县委书记王建民亲自起草了讲话稿,通车典礼后县委办公室整理王建民书记讲话稿,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县各单位学习。县交通局搬运公司开通了南召至杨盘的客运线路,前三天让深山区群众免费乘坐下山,让深山区群众到县城走走转转看看,拉近了山区群众与县城的距离。随后马杨公路在县交通部门的大力争取下,又于1998年马杨公路建成四级沙石路面,马市坪乡组织近千劳动力修通了4公里的杨盘至石人山风景区和2公里傲坪至百尺潭旅游公路。现已70多岁白果树村老支书陈传甲是原马杨路建设见证者,他告诉笔者,“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要艰苦奋斗,继续努力,把杨盘村建设得更美好。”2001年三官庙至石人山铺筑了5米宽8公里水泥路。2006年在县交通局的进一步努力下,马市坪至杨盘公路项目被列入伏牛山旅游开发公路建设计划,按照南阳市发改委和市交通局要求,按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并于9月30日在马市坪乡柴庄休闲广场举行了充满喜悦的开工典礼,市交通局、县四大家领导,旅游局、县发改委、财政局等相关县直单位负责人出席了开工典礼。根据2018年全省干线公路网规划调整,马杨路纳入省道S240济源至邓州公路。马杨公路起点马市坪乡政府,过九龙瀑布群,途经五个行政村,一直延伸到猿人山滑雪场所在地杨盘村,全长28公里,海拔落差900米,堪称南召县最为陡峭的山路之一,被载入《河南省公路志》。

巨 变

马杨路的修建,给马市坪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是促进了山区人民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全乡人民更加自觉地摆脱封闭保守的“山沟意识”,大胆破除各种妨碍和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习惯做法,以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商品意识,投入到改变山乡面貌,加快脱贫致富的建设活动中。止1997年,仅南坪、杨盘两村就购回汽车3部、三轮车15辆、自行车200多把,有300多人相继外出打工,45人从事长途贩运和商品经营。过去“深藏山中无人问”的柿子、猕猴桃等山货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销往全国各地,仅东南坪、杨盘两村每年就直接增收30多万元,入均增收200多元。二是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短短一年时间,先后到这里合作搞开发的外地客商达 23家,新办企业30个。广东一客商投资200多万元在柴庄村开发黄金资源,湖北一客商一次就在杨盘村签订了种植10万节香菇的合同。同时,马杨路开通,使马市坪乡旅游业空前发展,游人如织,为山区带来不尽的财富。三是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步伐。“公路通百业兴”,依托马杨公路全乡迅速形成了旅游、食用菌、畜牧养殖、林果四大支柱产业,199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585万元,比1994.年增长102%;农民纯收入比1994年人均净增273元,其中杨盘村1996年人均纯收入比1994年翻了一番。马杨公路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生命路”、“致富路”、“幸福路”。

升 华

马杨路的修建,是马市坪人民生存能量和创业精神的一次集中释放,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在筑路过程中孕育形成并体现出来的“马杨路精神”。对这一精神,南召县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七五”时期,南召人民依靠“三自四实”精神,在改天换地的伟大创业实践中创造了引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新的时期,马市坪人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在劈山开道的修路过程中,又培育形成了马杨路精神。从实质上看,马杨路精神和“三自四实”精神一样,都是一种艰苦创业精神,但前者又是后者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升华,更具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基于此,1996年1月5日,县委、县政府召集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县直各一级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了马杨路工程现场会,号召全县人民大力弘扬“勇于开拓、务实苦干、锲而不舍、无私奉献”马杨路精神,并把这一精神定为新时期“南召精神”,使其成为激励全县人民奋发向上,夺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强大思想动力。

南召县九十年代提出的马杨路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以解放思想为灵魂,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开拓创新为取向,以拼搏奉献为支撑,既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创业精神的共性,又体现了南召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特有的生存与发展意识。它使“三自四实”创业精神所包含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与改革开放现代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山区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创业实践,其本身就是弘扬当时南阳精神的成功范例。近三十年来,南召县人民群众牢记马杨路精神,每年都有数百人自发或有组织地重走马杨路,感悟学习当年“勇于开拓、务实苦干、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马杨路精神,不忘马杨路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凝心聚力,讲好马杨路故事,传承好马杨路精神,弘扬好马杨路精神,让马杨路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让马杨路精神开花结果、历久弥新。保持初心使命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李军,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曾任南阳日报社记者、《南阳纪检监察》杂志编辑,供职于南召县交通运输局。)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