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与自然共鸣,文化与科技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普洱市召开

旅游资讯 12 0

2024年11月28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普洱市举办。本次座谈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的创新发展、文化传承与产业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全面探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受邀参会,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党委委员兼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主编郭晶现场分享《知识就是力量》助力非遗科学传播。

此次座谈会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文化科技分会、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普洱市妇联携手举办。会议由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王露主持,普洱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穆星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会务部主任何冰致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中国科协科普中国专家苏德辰,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教授尚航,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美育教研室主任高文谦出席并做主题发言。同时,普洱市妇联、普洱学院、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文旅局、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普洱弄潮儿民族服饰创始人、西盟印象民族文化负责人作为织锦刺绣企业代表在会上交流。

王露院长开场时阐述了此次会议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推动非遗产业蓬勃发展、助力少数民族地区非遗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融合创新,

讲述普洱文化新篇章

穆星主席在致辞中对普洱的概况进行了精彩而简洁的介绍,并谈到当地党委政府对“锦绣普洱”巾帼创业行动高度重视,即将推出支持织锦刺绣产业发展的政策集成,这一举措将为织锦刺绣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产业的全链条发展。同时,普洱将整合资源,加强与国内外文化、科技领域的合作,全力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传播平台。以“锦绣普洱”为核心,普洱志在向世界讲述普洱故事,彰显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让普洱的文化魅力在国际舞台焕发光彩。

科技赋能,

引领文化产业创新

何冰主任代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出席了本次座谈会,在致辞中讲到,自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文化科技分会成立以来,便始终专注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分会汇聚了众多来自文化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他们借助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文化科技前沿,进而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分会将与普洱市妇联共同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繁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更大的力量!

多元普洱,

科普研学与非遗经济的交汇

苏德辰研究员在发言中表示,普洱有源远流长的多民族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项非遗,有极为丰富的世界级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多样性。因此,普洱完全具备建设以普洱为中心的综合性科普研学、科学教育、科学旅行中心,让普洱从西南扩展到全国、走进东南亚、走向世界,为非遗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普洱的振兴做出贡献。在进行科普教育、科普研学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对美的追求和未知的好奇心非常关键。苏振德专家特别推荐两段话:“美是我们所见,更美是我们所知,最好是我们的未知”。“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辩之。

科普助力,

科技赋能非遗传承与推广

郭晶社长在发言中强调,《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用科学的视角解读非遗,为非遗的保护与推广提供了新视角和传播途径。杂志可以通过专栏文章和融媒体形式,来展示普洱的古茶、咖啡、板画、景迈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就是力量融媒体平台,可以助力实现非遗内容在多个渠道全网发布。鼓励青少年以自己的视角讲解非遗传承和创新的故事;组织“科学少年中国行”研学活动走进普洱,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普洱非遗文化体验相结合,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未来,《知识就是力量》将助力普洱,共同推动非遗+校园+旅游+文创多元化发展,在科学文化领域催生新质生产力,用知识的力量,为非遗文化的创新表达做出贡献。

空间赋能,

情感与技术融合的文化传播

尚航教授在发言中讲到,商业空间设计在非遗经济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消费经济的实体承载者,是非遗文化展示的舞台搭建者,是非遗体验经济的空间创造者,非遗产品销售的环境优化者和产业融合的纽带连接者。在设计上,需通过行为研究优化功能分区,引导消费行为;通过场景化陈列,增强非遗产品的文化象征与情感关联,促进关联性消费;并通过生活化体验活动,提升消费者的互动参与感。空间特色设计应融入地域文化符号,增强认同感;营造独特氛围,唤起情感共鸣,传递非遗文化价值。在非遗经济的创新浪潮中,商业空间设计正成为挖掘和放大情绪价值的关键,商业空间设计也为非遗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赋能,

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高文谦主任在题为《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非遗文化传承》的主题发言中提到,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用数字技术为非遗文化赋能,以视频创作、电商直播等新形式突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传播主体年轻化和全流通模式,真正做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同时,学院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创新与传播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并通过《基诺秘境探索》《迈入黔中青》《忽闻海上有山人》几个作品,展示了非遗与现代生活和技术相结合的成效,不仅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也实现了非遗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最后,王露院长对这次座谈会做了总结,对与会专家的发言给予了肯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策支持的加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发挥非遗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实现有效保护和传承,推动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是亟待探讨的问题。希望通过此次讨论,为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珠宝和自然珍宝,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展望未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将继续发挥其科学与文化传播平台的优势,与普洱深度合作,推动“锦绣普洱”巾帼创业行动,为非遗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播贡献智慧,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文化。

会议现场展示了《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助力少数民族科普。

责任编辑 |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现订购2024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定价360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