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胜寺里的渡海观音
▲龙兴寺
▲绛州大堂
11月下旬,网友“是远行客”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介绍了我市的新绛县。通过实地游玩,他深深地被新绛县的古建筑,以及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所打动。
运城的新绛县,与忻州代县并称“南绛北代”,是山西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新绛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到了北周武成二年改称绛州。往后1000多年间,它或郡或州或府,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如今,县城里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珍贵的古迹随处可见。
并峙在城西高垣之上的钟楼、鼓楼、乐楼,算是新绛县的招牌古建了。
北宋时期,这里就有钟楼,后有所破损,现存的是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而成。十字歇山顶加剪边琉璃瓦,非常标致。一般古代钟楼、鼓楼都讲究中轴对称,早晨鸣钟、晚上击鼓,相当于整点报时。但这里却按地势高低而建,鼓楼在七星坡顶端西边,三重檐的歇山顶楼身,设有回廊。
再就是路口的乐楼,三楼之中属它地势最低,正对着城隍庙,是明代洪武年间的戏台。人们可以在七星坡席地而坐,和城隍爷一起参加“露天音乐节”。
绛州大堂
从鼓楼步行片刻,便至元代重建的绛州大堂。
这里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有高悬的明镜、呐喊的衙役。
除了办理案件,这里还充当过“招兵报名处”,称帅正堂。
李世民东征高丽人手不够,派名将张士贵在绛州招兵,当时的报名处就设在正堂里。
大堂本身的结构很有意思。一般的州衙正堂规制为5间,而这儿却是独一份的7间。元代的古建一般都比较豪放,原材原料“不修边幅”,大堂内20余根立柱很是粗壮,加上用了减柱法的缘故,视觉上更为壮观。
院子里是被玻璃保护起来的考古遗址。发掘出了地层堆积,有唐代的地面、宋代的坡道等。随便走几步,就能穿越1000多年的历史。
绛守居园池
谁能想到,就在大堂后面,藏着如今中国罕见的隋代园林。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北方园林界算得上佼佼者了。
它是绛州衙署的后花园,是以前州府官员和他的家属们散步娱乐的地方。
园子属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布局,每一季都有相应的草木花卉。加上假山流水、曲径小桥,应当是范仲淹在《居园池》说的那样,“静境合通仙,清阴不知暑”。
龙兴寺
从南方到北方,我在不少地方都遇到过龙兴寺,比如浙江台州临海的龙兴寺,安徽滁州凤阳的龙兴寺,山东青州出土400多尊佛像的龙兴寺。
跟它们不同的是,新绛龙兴寺最早是道观,名叫“碧落观”。后经历史演变,最终在唐高宗咸亨元年被改成了佛寺。寺内有三大宝贝不容错过,一是唐代“碧落碑”,二是唐代贞观年间的龙兴寺塔,三是元代的大雄宝殿及殿内的宋金泥彩塑。
龙兴寺塔是八角形的13层宝塔,支付5元便可登顶,不过内部狭窄陡峭,爬到后面需手脚并用,每层有窗口看到外面的景色。
除了新绛县城的古建,周围村子里还藏着一些“国保”。比如泉掌村的明代关帝庙,正殿檐下有20根盘龙柱;比如光马村的白台寺,建筑多为金元时期,也保存了许多元、明塑像;比如光村的福胜寺,尤其惹人喜爱的是寺里的渡海观音,脚踩祥云在大海中乘风破浪。
新绛那么多的重量级“国保”,就安然地待在街巷里。当地的人来往自如,早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
记者 李婉玉 见习记者 孔雄 赵泽艳 实习生 徐歆懿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