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鲁祖庙街,店铺林立,霓虹闪烁。暖黄色的灯光从一家家餐厅和特色小店中倾泻而出,映照着门前熙熙攘攘的人。鲁祖庙民国茶馆里,不时传出悠扬的戏曲声和观众们的阵阵喝彩,茶香袅袅,飘散在空气中,与周围的喧嚣融为一体。
游客们戏谑地总结出,来重庆“两痛一晕”的游玩体验,即腿脚走得痛,在茶馆看表演时鼓掌手很痛,逛城市逛得晕。这间跨越百年的老茶馆,时至今日,仍然矗立在闹市之中,这里,戏台与茶馆相映成趣,古法火锅香气四溢,民俗表演精彩纷呈,多样元素融合在一起,描绘着山城的文化魅力,也成了山城记忆的鲜活载体。
鲁祖庙民国茶馆剧场大门庙宇岁月稠,茶馆韵味藏
要谈鲁祖庙民国茶馆,始终绕不开过往的历史和它传奇的身世。
鲁祖庙,始建于1911年,供奉中国建筑行业的祖师爷鲁班。
回首往昔,山城重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机遇,卷入了时代的漩涡。清末年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重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商贸行业逐渐兴起,常住人口不断增加,重庆人民不得不艰难地构建起新家园。
陶炼坐在茶馆的角落,眼神中透着对往事的追溯,“重庆人在那悬崖峭壁之上大兴土木,其艰辛与不易,超乎想象。”技术匮乏,材料稀缺,在当时的社会风气,连水泥和铁钉都被视作“洋物”,重庆人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方法,在石壁上凿出石洞,将木头插入其中,再横着铺上木板,以此构建房屋与道路。“过程中,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危险如影随形。”
或许是为了在这艰难的处境中祈求祖师爷的庇佑,匠人们在同业工会的组织下,纷纷捐资修建了鲁祖庙。这座小小的庙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也是对未来的祈愿。
建庙初期,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庙建成了,没香火可不成。“要不说重庆人民牛哄哄的呢!”他们以独特的智慧和打破传统的勇气给出答案——在庙内建戏楼,戏子为祖师爷唱戏。陶炼大笑:“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举,一座庙、一个戏台、一间茶馆,就这样奇妙组合在一起,构成重庆特有的文化景观。”
抗战时期,茶馆迎来它更为辉煌的时刻,鲁祖庙一带是下江人聚集的中心,郭沫若、巴金、老舍等诸多文化名人曾在这留下足迹。彼时,茶馆是太多人寻找归属感的港湾,背井离乡的人来到重庆,在这里能够听到熟悉的乡音,寄收四面八方的信件包裹,大伙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解决生活的难题。茶馆,逐渐成为异乡人的家。
陶炼总结道:“茶馆其实是重庆人精神利益的体现,是特殊年代所孕育出的文化结晶。”
曾经到访过茶馆的历史名人墙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一脚踏进茶馆内部,就是踏入了一个民俗文化的大观园,五彩斑斓,热闹非凡。为何会有如此多样的民俗表演?陶炼笑着说道:“重庆本就是个大码头,南来北往的人汇聚于此,各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下江人带来家乡的表演形式,茶馆就成了展示这些多元文化的大舞台。”
在这里,能欣赏到重庆评书,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述一个个神话;长嘴壶表演,表演者手法娴熟,茶壶在手中上下翻飞,茶水精准地落入杯中,引得阵阵喝彩;男旦艺术表演,演员们身姿婀娜,唱腔婉转,举手投足间尽显古典韵味;变戏法,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惊喜,让人目不暇接;川剧变脸喷火,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那一张张瞬间变换的脸谱,让观众沉浸其中。
观众与变脸演员互动陶炼在经营中尤其看重表演的受众面,真正优秀的、有价值的表演就在于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驻足。老人能在表演中找到怀旧的感觉,那些熟悉的唱腔,能让他们回忆起往昔的岁月;年轻人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新奇与活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体验到慢节奏韵味;连刚会走路的小孩也会被热闹氛围吸引,在这儿嬉笑鼓掌。
这就是茶馆内民俗表演“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魅力。
陶炼还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对夫妇来茶馆,男方起初对表演毫无兴趣,觉得重庆旅行疲惫不堪,抱怨连连。在女方的坚持下看了表演后,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直夸精彩,还说下次要来重庆好好探索。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魔力,它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让人重新认识一座城市。”
戏曲、茶馆评书、重庆言子、杂耍、变脸……这些民俗表演,不只是娱乐,更是连接不同人与重庆文化的纽带,跨越年龄与地域的界限,让人们在茶馆中触摸重庆文化脉络,体味重庆市井生活里的“巴适”。
戏台上的喷火表演眼前有戏台茶馆,舌尖有古法火锅
在鲁祖庙民国茶馆,除了精彩的表演,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鲁祖古法火锅。重庆火锅,无疑是重庆美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它以独特的风味征服无数食客的味蕾,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但陶炼说道:“什么是正宗的重庆火锅?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
正宗的重庆火锅有鲜明的特征,麻辣、鲜香、醇厚是口感的灵魂所在。
麻与辣的激情碰撞,瞬间点燃舌尖的热情;香与鲜的完美融合,让每一口都充满浓郁的滋味;而醇厚的口感则源于火锅底料的厚重与丰富,油脂恰到好处地将各种味道紧紧锁住,形成一种独特而和谐的味觉体验。
然而,在众多的火锅中,真正能够称之为“正宗的重庆火锅”,还必须具备一个关键要素——天然。
陶炼对火锅的品质要求极高,“重庆火锅不应被化学添加剂所污染,那些增香剂、增稠剂、飘香剂、辣味素不应出现在真正的重庆火锅中。天然才是重庆火锅的根基,是对传统美食的尊重与坚守。”
正宗古法火锅陶炼四处游历,走南闯北,对古法火锅的研发可谓心得满满,在研究美食进化史的过程中,察觉到重庆美食有着极为深厚的底蕴。“古法火锅的核心在于还原各类食材最本真的味道,让食材与调料自然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重庆火锅最本真的魅力。”他说。
鲁祖庙民国茶馆正宗的古法火锅,从食材的严格筛选到底料的精心制作,每一环节遵循正宗与天然的原则。这种对传统风味的执着,是对重庆火锅文化传承的庄严承诺。尽管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各种诱惑与压力接踵而至,陶炼始终坚守品质底线,希望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正宗的重庆火锅”,体验其背后所承载的美食文化。
火锅与茶馆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食客们置身于此,悠然自得,欣赏台上精彩的表演,下一秒就尽情地品尝起地地道道的古法火锅,那滋味,那感受,别提有多舒畅。
传奇归故里,茶馆始重生
陶炼的经历颇为丰富传奇,早年在涪陵日报工作,那是他踏入社会的起点,在文字的世界里,积累着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认知。然而,内心的“不安分”和对更广阔天地的渴望促使他辞职南下广州。在广州的灯饰制造领域,他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新手,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审美眼光,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制造出的个性、复古灯饰深受市场欢迎,成为广东四川商会的会长,广东四川商会照明峰会的核心人物。之后,他又前往迪拜开疆拓土,与俄罗斯合伙人共同经营公司,见证迪拜世界第一高楼从挖地基到拔地而起的辉煌历程。
功成名就后,陶炼选择回到重庆:“我在外面闯荡多年,见过无数繁华,但重庆的山水和文化在我这里始终还是Number One。”
怀着对故乡的深情,陶炼开始深入探寻重庆传统文化。不探不知道,一探吓一跳,重庆茶馆文化过去的辉煌难以想象。据1947年3月《新民报》报道,当时重庆全市新旧市区共有街巷316条,而茶馆竟有2659家,平均每条街巷有8家茶馆,重庆人民在各家茶馆里打牌、唠嗑、做生意,看戏、听曲、搞艺术,场面不可谓不热闹。
“我想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了解重庆的过去。”因此,陶炼将鲁祖庙这个充满历史回忆的地方租下来,从茶馆的设计到施工都亲力亲为,凭自己的美术功底包圆整个茶馆的空间设计,挑选每一种木材、每一块砖瓦,力求还原民国时期风格。墙上的老照片、复古的字画、古旧的木质桌椅,凝聚着他的心血。
茶馆主理人陶炼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外界的压力,陶炼从未犹疑:“我老婆总说我撞到南墙不回头,可我就是要把这事做成。文化产业要有价值,就得和实业结合,我相信坚持就会有收获。”
正是这种“拆掉南墙”的执着与信念,让鲁祖庙民国茶馆得以重生。
结语
鲁祖庙民国茶馆横跨在历史与现代之间,让重庆的往昔岁月与今朝繁华在此相拥,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刻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古旧的戏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依然承载着精彩绝伦的表演;袅袅茶香弥漫在空气中,诉说往昔的故事,也飘散着当下的惬意。
陶炼的坚持与奉献,不仅为鲁祖庙民国茶馆赢得了声誉,更为重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时至今日,茶馆仍在渝中区的心脏地带,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领他们感受重庆深厚的底蕴。
茶馆内的剧场匾额记者:马诗蕊;摄影:娄艺;摄像:王欣童;编辑: 赵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