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书中有光亦有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系列文化走读活动第二讲——“名士留题壁生花”在石壁举行。全镇15组亲子家庭共计30余人参加活动,在了解石壁文化的同时,共同追忆先贤故事,共读经典诗文。
访古问今游石壁,山林深处觅遗踪
拾阶而上,曲径通幽。结合眼前的湖山胜景,中宣部乡村阅读榜样、吴中文化使者蒋理带领大家沿着山间小道徐徐而行,一路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蟠螭山以及石壁名字的来历,拜谒了海上画派著名画家虚谷上人和江寒汀的长眠处。一处是隐匿在山林间的古寺,一处是芦苇成群烟波浩渺的湖面,在这样的青山绿水间,大家对石壁文化又多了几分了解。
满地翻黄银杏叶,吟景抒怀醉人心
一路向上行至石阶尽头,便是永慧禅寺。跨过砖雕山门,前院中一对并肩而立的银杏映入眼帘。据蒋理老师介绍,这两株银杏植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抢答环节,孩子们跃跃欲试,在互动中学到了更多历史知识。伴着遍地金黄铺成的锦绣,蒋理老师带领大家在古银杏树下共读了吴中先贤吴宽的《谢济之送银杏》诗,深秋初冬时节最美的诗意,得以在此刻尽显。
蟠螭山上壁生花,青山尽头探幽处
边走边读间,已来到后门处。入眼便是约八九米高、陡直笔立似刀斩切的自然形成的山体壁面,其上布满名公巨卿、学术大师的题额、纪游、怀古之作三十余方,多为清代、民国所刻,形成了著名的摩崖石刻。蒋理老师为大家详解了多则摩崖石刻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如苏州晚清著名文人顾文彬的《过云楼日记》等。通过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参与的家庭都感受到了这看似简单的摩崖石刻背后所藏的深厚文化内涵。石刻尽头处,有一株800多年的石楠,扎根于岩缝之中,树干紧贴石壁,犹如卧伏的苍龙。驻足石楠树下,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岁月变迁,唯石壁苍龙墨迹依然。
最后,蒋理老师带领大家共读了明代文人姜埰的《石壁庵》诗、清代文人徐枋的《光福十景记》,让大家结合眼前之景及诗中之意,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将现实和历史相混溶,更好地感受到光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进一步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捡拾古银杏树的落叶自由作画,描绘、拼贴出最美的家乡景色,留住光福最美的色彩。
光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光福镇将聚焦本土特色文化,持续开展“书中有光亦有福”系列文化走读活动,追随先贤步伐,寻觅历史遗踪,让光福的山水诗意走入人们心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