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曲靖。随着一块块沉睡上亿年的古鱼化石在曲靖相继被发现,这座爨乡古城逐渐揭开了其作为“古鱼王国”的神秘面纱,成为了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探访了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深入了解了曲靖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鱼类化石发现和研究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
走进曲靖师范学院内的古鱼王国博物院,宽敞明亮的展厅内,数百种古鱼类化石错落有致地陈列在展柜中,长吻麒麟鱼、初始全颌鱼、梦幻鬼鱼、先驱杨氏鱼……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学家想象中的远古生物,如今以化石的形式重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地球远古生命的故事。
曲靖,为何被业界公认为“4亿年前人类远祖的发祥地”的城市?其古鱼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工作揭开了这个神秘的面纱。
填补学术空白,推动人类演化进程研究
自1999年以来,曲靖早泥盆世“西屯动物群”中斑鳞鱼、无孔鱼、蝶柱鱼等肉鳍鱼类的相继报道,揭示了曲靖作为世界肉鳍鱼类起源中心的奥秘。而2007年在曲靖潇湘水库附近发现的志留纪“潇湘动物群”,更是将曲靖古鱼类化石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曲靖志留纪和早泥盆世的鱼化石分别以“潇湘动物群”和“西屯动物群”为代表,具有门类齐全、出现时代早、原始类型多、地区性属种多、化石保存精美等主要特点。曲靖举世罕有地保存了一系列在“从鱼到人”的演化链条中处于关键性位置的早期鱼类化石,从而填补了早期鱼类演化树大量“缺失环节”。
曲靖西屯脊椎动物群生态复原图-Brian Choo绘 博物馆供图
“潇湘动物群”是世界上完整保存的志留纪有颌脊椎动物化石群之一。该动物群包含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硬骨鱼类化石梦幻鬼鱼,以及弥补了从无颌到有颌进化过程中重要缺失环节的长吻麒麟鱼和初始全颌鱼化石。这些化石为演化生物学领域一些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如颌的起源、人面骨骼的出现、硬骨鱼纲起源、肉鳍鱼亚纲起源、内鼻孔的出现、鱼类登陆等提供了关键性的实证,强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界对“从鱼到人”演化进程的深入探索,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曲靖潇湘动物群生态复原图-Brian Choo绘 博物馆供图
“曲靖城区内仅志留纪至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的古鱼类化石种类就多达72属、96种、8未定种,位居全国第一。”据曲靖师范学院科研助理彭礼健介绍。其中,用曲靖本地地名来命名的古鱼类就有33种,如麒麟鱼化石出土于潇湘水库附近,经开区出土的翠峰山长瘤鱼、秀丽曲靖鱼,以及全国唯一用高校命名的橄榄纹曲师鱼等。这些化石不仅展示了曲靖丰富的古鱼类多样性,更彰显了曲靖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在《Nature》以封面文章同期发表4篇论文-拟石科技制作 供图
成立古鱼王国博物院,推进古鱼类化石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古鱼王国博物院的成立,是曲靖古鱼类化石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21年,曲靖师范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手合作,共同成立了这座博物院。博物院聘请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为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为院长,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古生物学家,形成了强大的科研团队。
张弥曼院士为曲师师生讲解展板 供图
朱敏院士指导学生开展化石研究工作 供图
为了让化石“活”起来,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在展示方式上迈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意的步伐。走进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精心布置的电子屏幕,它们如同巨大的魔法镜,将古鱼类化石的影像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屏幕上的画面流转,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亿万年前的海底世界,那些曾经称霸海洋的巨鱼、形态各异的奇鱼,都在光影交错间跃然眼前,栩栩如生。
除了电子屏幕的展示,博物院还巧妙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化石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观众可以360度全方位地观赏古鱼类的真实形态,甚至还可以模拟它们在水中游动的姿态,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些远古生物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院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学术交流会。科研人员们将古鱼类的演化历程和生命奥秘的有趣课堂带到了校园,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科学课,让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播下一颗兴趣的种子。
曲靖古鱼王国博物院为曲靖市第二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供图
图说:游客参观博物馆
随着曲靖古鱼类化石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开始涌现。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人类对地球生命演化的认识,更为曲靖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曲靖“五张名片”之一,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及游客来到曲靖,近距离观赏到这些珍贵的化石,感受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