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春秋、盛于明清的苏州古典园林,通过叠山理水、花木配置、建筑营造、空间布局、意境营造,以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作出意境无限的景致,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今年,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与国际交流中心推出“我在苏州造园林”系列科普专题,本期聚焦古典园林中“低调”的门。
耦园俯视图
一扇门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门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门”字的本义是指房屋的两扇外门,与作为内门的“户”相对。门是出入建筑的“关键节点”,具有界定空间、沟通内外、屏障防御的功能。
苏州园林住宅部分常以院落作为组织单元,院落之间设可以开阖的门,使得动线流畅且连续贯通,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层次的空间布局。同时门的标志与象征作用,体现了苏州古典园林传统礼制思想、地域审美和艺术文化内涵。
清代徐杨《姑苏繁华图》
与中国传统建筑一样,门也经历了数量由少到多、样式单一到复杂、功能实用到礼化、装饰古朴到繁复的演变过程。夏商周时期,合院式建筑奠定了“三朝五门”之制。春秋至秦、汉木构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门终于有了定制——板门。板门以实木门扇再配合门钉、门环、辅首和彩绘装饰,常用于宫殿、贵族宅邸、及佛寺大殿。至唐代,城市实行里坊制,坊门演化出乌头门(阀阅)、牌楼门。到了宋时,格门(格扇门)出现,下部为实心裙板,上部为透光隔心。明清时期,门的装饰艺术水平达到新高度,门上的木雕、石雕、砖雕技术也成熟规范。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中清晰可见苏城园林中普遍采用板门(对子门)与格门。
园林的“门” 形态不一 各有讲究
《营造法原》中将门分为墙门(亦称库门)、大门及屏门、将军门、矮挞等形制。除矮挞常见于普通民居,其余形制在园林中均可见。
探访园林,第一印象便是对外的墙门或门楼,两者区别可通过门头与墙面的高低衔接方式划分。墙门常用于大门、围墙石框宕内,朴素低调。明代初期,墙门上加门罩,设垂花柱、挂落,后来发展成为形制完善的门楼。例如沧浪亭墙门,门框以金山石柱,砖细门帽,刻工精细素雅,简洁大方;东山雕花楼,门楼仍与两侧墙垣齐平,但雕花样式精美。
沧浪亭墙门
门楼常用于大门或天井前,位置大多是向内,其中大厅前的门楼最为讲究。网师园大厅前的砖雕门楼建于清乾隆年间,顶部翼角高翘,曲线优美,花卉鸟兽镂刻精美绝伦、细腻入微,挂落轻巧剔透;南枋上嵌砖雕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中枋题刻“藻耀高翔”,下枋刻团寿、蝙蝠和祥云;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艺圃的砖雕门楼与狭长的廊道一起,烘托出住宅部分的幽静;世纶堂门楼南面门额题 “经纶化育”四字,北面门额题“执义秉德” 四字。
虎丘二山门
门楼砖雕艺术形式包括民间戏曲、神话故事、书画以及吉祥图案等。题刻表达了园主的志趣向往、家族文化以及对子孙后代期望。别具匠心的表达形式使得苏州砖雕门楼具有了鲜明的个性,也为苏地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载体。例如吴江震泽师俭堂砖雕门楼上枋镌刻“渔樵耕读”典故,中枋两侧兜肚,东面为“文王访贤”,西面镌刻“尧帝访舜”,下枋镌刻“竹林七贤”。
拙政园原正门腰门
将军门是一种等级很高的大门,庄重威严,常用于庙观和地位高显之第,其特征是有可以拆卸的高门槛和门簪。左右两侧设砷石(抱鼓石),砷石的大小和门槛的高矮反映出门第的高低。额枋上装阀阅(门簪),配有雕花。阀阅之上放匾额,门槛可装可拆,方便车马、轿子进出。网师园的将军门门厅前由巷门、照壁组成门前广场,增添了宅第的气势。砷石一面浮雕狮子滚绣球,一面饰拟日纹,额枋上装有三只圆柱状阀阅。拙政园原正门腰门也是将军门形制,门扇全部朱漆贴金,双螭衔着门环,门上还有“拙政园”三个金字。
耦园大门
屋宇式大门,最常见的大门形式,部分为板门六扇,规模较小者四扇。《营造法原》中描述大门“木板以外复钉竹条,镶成万字、回文诸式,甚为美观”。竹条一般宽约2.0公分,有满钉在门扇上的,也有只钉在门扇的下部。图案有横条、竖条、席纹、菱形纹等形式。这类竹皮贴面大门称为竹丝门,兼有保护和装饰门扇的作用。
屏门是“装于厅堂后步柱间成屏列之门”,虽然称为门,实际是一种室内隔断,用于分隔空间,使得厅堂更加庄重、气派。屏门最常见的是髹白漆,或做雕饰或贴络字画,艺圃博雅堂和耦园载酒堂中就有髹白漆屏门。园林中的鸳鸯厅等内部,一般做成双面板的屏门,例如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鸳鸯厅,正间脊柱间置六扇银杏木屏门,北刻“冠云峰赞有序”,南为“冠云峰图”;耦园城曲草堂明间后部为七扇屏门,窗芯嵌有山水条幅,组成一幅山水通锦。
艺圃博雅堂髹白漆屏门
细节处体现园林营造“小心思”
《园冶》曰:“门扇岂异寻常,窗檀遵时各式。掩宜何线,嵌不窥丝。”门作为一种建筑构造,门头、门框、门扇各部位组合以及配件装饰,反映出传统园林营造技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
框宕子,指为安装门窗而设立的固定在建筑上的框子。石库门门框为石料,常用条石。将军门门框为木料。若用砖细代替石框宕,则称砖细门。
留园石库门
门簪又称门箸(zhù)、阀阅,因其外形像古代妇女头上的发簪而得名。用于锁合中槛和连楹。门簪是一个家族地位的标志,数量越多门第越高。门簪上面常雕刻有福寿、吉祥、平安等吉词颂语。西山东村敬修堂的门簪,则分别雕有花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常青。
左边为耦园砖细门,右边为网师园转细门
砷石又称门砧石、门枕石,形状主要有抱鼓形、方形和门墩三类。砷石上的装饰纹样常借物寓意,动物、植物、人物和文字被巧妙地通过谐音、借喻、象征等手法,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彰显园主的品德修养。比如苏州织造府遗址门前抱鼓上的荷叶造型,寓意“一品清廉”,指为官从政清正廉洁,出污泥而不染。材质方面,因花岗石质地坚硬不易雕刻,明代建筑中体量较大的砷石多用青石做高浮雕。天平山高义园葵花纹砷石为汉白玉材质,造型立体、花纹精美,属于乾隆行宫遗物。
天平山高义园葵花纹砷石
木槛是长短窗和门的上下外框,将军门下用高门槛,或称门档。高门槛两端一般做金刚腿,出入时将门槛卸去。网师园轿厅便是高门槛 ,狮子林门槛做有斜面金刚腿。
砖甲即门扇内外两层,内层是木板,外层覆拼合砖,用粗长铁钉固定,同时具有防火、防盗双重功能。砖甲实用与美观并重,体态厚而不粗,重而不笨,砖细经打磨加工,自带古朴细巧韵味,与门楼砖雕相得益彰。
摇梗,门开合的旋转轴旋转轴。有句古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园林实拼门的门轴是在门上连体做出的。
金属装饰配件是保证门的功能、丰富装折效果、提升艺术价值的重要材料。苏州园林中的配件形制简雅,装饰精美,富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为素雅的空间增添了少许色彩。铁龙是固定门扇的锁具,门环为大门上拉手,俗称“响环”,亦称“合盘门环”。将军门、石库门装有兽头门环以示威严。匾额五金件主要包括匾托与挺钩,华丽的匾额通常采用铜质鎏金或贴金箔的匾托,比如狮子林鎏金匾托。风圈拉配可用于格门中,起拉手与装饰的作用。拉配的样式有蝙蝠、花篮、定胜、宝瓶等,搭配不同样式的内心仔纹样。
耦园大门上的响环
中国传统建筑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天公开物的硕果,是灿烂文明的结晶。门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一种,或许不是园林艺术中最津津乐道的部分,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结构、材料和细节处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意蕴更富有强烈的江南特色。下次走进园林,不妨留意下经过的门,数一数门簪的数量,量一量门槛的高度,看一看砷石的图案,品一品门楼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