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站,济南!春节申遗荣耀时刻!莱芜非遗,共酿醇厚年味

旅游资讯 7 0

喜大普奔

“春节,申遗成功!”

当这个喜讯如春风般拂过华夏大地

我们不仅欢欣鼓舞

更深刻意识到

每一份传统文化都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在莱芜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一系列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星辰,为春节增添了别样的节日氛围,让传统年味更加醇厚,更加动人。

木版年画

绘就岁月静好

走进莱芜,一幅幅精美的木版年画跃然眼前,它们以生动的笔触、鲜艳的色彩,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每一笔一划,都是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让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莱芜木版年画 || 图源:好客山东

莱芜木版年画源自清光绪年间,迄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它也是莱芜地区唯一的一家木版年画,历经四代传承发展而不衰。2021年,莱芜木版年画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莱芜木版年画 || 摄影:杨燕展

浆豆腐

舌尖上的记忆

“二十五,磨豆腐。”一直以来,豆腐都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它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口感细腻滑嫩,豆香浓郁,搭配简单的调料,就能激发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

▲酸浆豆腐 || 图源:济南都市广播

李记隆乾诚茶业浆豆腐起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历经百年,传承七代。其制作流程和工艺严格遵循传统,坚持古法纯手工制作,经泡发、磨糊、杀沫、过滤、煮豆浆、点酸浆、压包等多道工序,便成就了水嫩可口的豆腐。2023年,酸浆豆腐制作技艺入选第八批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齐鲁干烘

茶香里的年味

一壶热腾腾的齐鲁干烘茶,是莱芜人春节待客的必备之选。这茶,不仅暖身更暖心,其独特的香气在屋内袅袅升起,仿佛能驱散冬日的寒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团圆的氛围更加温馨。

▲齐鲁干烘 || 图源: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

传统干烘茶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干烘茶属半发酵茶,制作工艺独特,主要通过堆积、闷黄、高温烘焙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其叶大梗长,茶性温和,汤色橙红,口味苦中带涩,甘醇悠长,具有败火解渴、理气活血等功效,深受莱芜人的喜爱。

金凤城红茶

品味新春时光

一杯金凤城红茶,不仅是对味蕾的犒赏,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春节期间,与家人围坐一堂,共享这份来自莱芜的醇香,让时光变得温柔而美好。


▲金凤城红茶 || 图源:项目供图

金凤城红茶起源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具有茶香香醇绵长,茶汤金红澄明,茶质冲泡耐久的特点。金凤城红茶历经不断传承和发展,工艺渐入佳境。如今,金凤城红茶在一代代茶工的继承发扬中工艺日渐成型,品质日趋完善,成为莱芜款待客人、走亲访友的常备首选。

▲金凤城红茶 || 图源:项目供图

陈楼糖瓜

甜蜜的新年预兆

提到莱芜的年味,怎能少得了陈楼糖瓜?这不仅是孩子们的最爱,更是大人小孩共享的甜蜜记忆。糖瓜的香甜,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甜蜜、幸福美满,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小吃。

▲陈楼糖瓜 || 图源:齐鲁壹点

陈楼糖瓜是莱芜的特色非遗美食,已传承百年。其色泽金黄,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芝麻,吃在嘴里既粘又甜,香气四溢,入口一嚼即碎,久嚼不腻,越嚼越香,深受大众喜爱。既甜又圆的糖瓜,既是生活甜蜜、家庭团圆的象征,又是百姓对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2009年,糖瓜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陈楼糖瓜 || 图源:齐鲁壹点

李家糕果

味蕾的年节盛宴

李家糕果的细腻,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更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一份致敬。每一口糕果,都是对幸福生活的甜蜜诠释。

▲李家糕果 || 摄影:孟飞

李家糕果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地区独有的一道美食。每逢红白喜事,莱芜人都会将糕果作为第一道重要的点心搬上餐桌,李家糕果入口即化,甜而不腻。手与面、手与糖之间的亲密交织,为每一块糕果赋予了独一无二的“香甜之魂”。

▲李家糕果 || 摄影:孟飞

陈家糕点

温馨的年节记忆

精致的陈家糕点,是莱芜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必备佳品。每一口都是对传统手艺的致敬,每一块都蕴含着对家人的深情厚意。

▲陈家糕点 || 图源:项目供图

陈家传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到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以“到口酥”远近闻名,到口酥色泽鲜艳,酥脆可口。在世代更迭的传承中,陈家糕点穿越年代的风雨,沉淀出岁月的味道。2016年,陈家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莱芜梆子

唱响千年古韵

春节期间,莱芜梆子的悠扬唱腔回荡在街头巷尾,古老的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历史故事,传递着道德伦理,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莱芜梆子 || 摄影:亓子曰

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中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艺术,唱腔清亮高昂、气氛热烈,表演朴实生动,使人感到亲切、生动,别具风味。也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莱芜梆子 || 摄影:亓子曰

抬芯子

舞动新春欢乐

抬芯子,这一集舞蹈、杂技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以其惊险与趣味并存的特点,成为莱芜春节期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高高抬起的芯子上,演员们身着彩衣,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让观众在惊叹中享受节日的喜悦。

▲抬芯子 || 图源:项目供图

中茶业村“抬芯子”表演已有100多年历史,每年春节前后,走街串巷,给周边十几个乡村送去节日祝福和欢乐。抬芯子集民间舞台戏剧和节日庙会伴玩为一体,精彩灵巧,展现了许多民间经典故事。花样繁多、幽默诙谐的表演,加深了当地乡民之间的生活感情,同时也增强了当地民间文化的成长活力,使年味更足。

▲抬芯子 || 图源:项目供图

山口社火

点燃新年激情

山口社火,是莱芜人民庆祝新年的又一独特方式。火红的灯笼、热闹的锣鼓、欢腾的舞狮,将节日的氛围推向高潮,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无限的欢乐。

▲山口社火 || 图源:项目供图

每年春节前后,社火队便开始忙碌起来,走乡串户进行表演。这是一个村民自发组织而成的演出团队。据考证,山口社火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成为了莱芜地区颇具名气的一项民俗表演,并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东大吉服

织就传统之美

东大吉服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了莱芜人民对美的追求与传承。春节期间,穿上这些传统服饰,不仅是对个人品味的提升,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弘扬。

▲东大吉服 || 图源:齐鲁壹点

东大吉服传承至今已有126年,在一代代传承人的穿针引线中,东大吉服被大家所熟知,也成为了馈赠亲友的好物。东大吉服以“福、禄、寿、喜”为寓意,取“贴、绣、割、镂”技法,细节精雕细琢,绣花元素丰富,不仅考究,又合乎礼法,是值得世代传承的百年吉服。2019年,莱芜东大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东大吉服 || 图源:项目供图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非遗之旅

一起探索莱芜的非遗之美

标签: 莱芜 春节 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