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在泗县曹苗社区十里长庄,游客们三三两两行走在古运河北岸的步道上,欣赏大运河沿岸风光,呈现出一幅和谐静谧的美好画面。时光回转至一千多年前,隋炀帝杨广“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全长650公里的通济渠与邗沟一起,成为了沟通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的南北交通动脉。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姚森摄
通济渠开通后,地处水陆交通“十字路口”的泗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津渡口和军事、商业重镇。时至今日,在总长约180公里的大运河安徽段,除了泗县段部分河道有水外,其余尽皆湮没。大运河泗县段现有运河故道28公里,其中泗县城东的5.8公里运河故道,2014年被列为大运河通济渠段7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之一。
今年84岁的姜治怀老人,是泗县泗水街道曹苗社区的居民,打小就生活在运河边。他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在河里游泳、捉鱼摸虾,吃的菜、种的粮都是用运河水浇灌的。现在为保护运河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原来的村庄整体搬迁,村民都住进了附近的楼房。一眼千年,运河之水静静流淌,现今依然发挥着防洪和灌溉作用。
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吴天元摄
目前,在这条弥足珍贵的活水脉络上,泗县先后建成了古运河遗址公园、十里运河烟柳、运河小镇、运河人家景区、中国古鞋博物馆、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等,不断挖掘大运河文化价值,全面讲述大运河故事,使古汴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运河之水,生生不息。出于“治淮”的需要,1966年11月至1970年春,数十万江淮儿女一双手一把锹,肩挑手提,历经一千多个日夜,开挖出新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并将其命名为新汴河。运河经宿州市的埇桥区、灵璧县、泗县,于江苏省泗洪县入洪泽湖,全长127.1公里。作为宿州乃至皖北和苏北地区一条重要的省际航道,半个多世纪以来,新汴河发挥着防洪、排涝、灌溉和航运等重要作用,造福着沿岸数百万人民。
大运河与泗县的故事,在千年水脉中荡漾,在古“运”新生中传扬。结合大运河文化属性和综合功能,近年来,泗县立足于生态、文化、旅游、经济等多面,大力建设运河生态长廊,努力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谱写古“运”新生的绚丽华章。(李锋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