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并重,苏州相城阳澄湖镇圣堂庙会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旅游资讯 8 0

保护传承非遗,弘扬传统文化,近日,圣堂庙会交流活动在苏州市相城区度假区(阳澄湖镇)成功举办,为传统文化注入更多活力与生机。

圣堂庙会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阳澄湖地区颇具水乡特色和群众基础的民间信仰活动,自古就是对民俗文化的一次大检阅。2013年被列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0年12月成为苏州市唯一进入国家级第五批非遗名录的项目。

相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向峰在致辞中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朱向峰指出相城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目前,全区已建立国家、省、市、区四级代表性名录体系,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共62个,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个、省级9个、市级10个、区级41个,已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99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4人、市级10人、区级84人。相城区坚持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创新思路,不断探索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新途径。圣堂庙会集中展现了阳澄湖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向外界展示相城区独特的非遗魅力提供了一扇亮丽的窗口。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为进一步做好圣堂庙会保护传承、四季庙会融合发展、文化IP品牌打造等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让圣堂庙会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圣堂庙会中也有诸多具有水乡特色的民俗表演活动,如抬阁小轿、调龙灯、打莲湘、荡湖船、挑花担、唱戏曲渔歌等,保持了原生态、多样性。现场,由民间表演团队带来其中5个代表性节目。随后,圣堂寺代表接受古籍线装书捐赠。团队代表接受舞龙、舞狮、服饰、莲湘等道具捐赠。

本次交流活动邀请了来自民俗文化、数字化整理、文创产品开发、音乐、舞蹈等各界专家学者。在交流中,各位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为圣堂庙会的保护与传承、四季庙会的融合发展及文化IP品牌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范炜焱老师分享如何让圣堂庙会传播面更广,有两个路径可以去探索。第一个路径如何让它专业化,在尊重现有的民间自发的表演形式上加以引导,朝专业化传承的方向前进。第二个路径如何有新的传播形式。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把圣堂庙会的传播内容分体系地梳理起来。

柯玲教授指出圣堂庙会非遗属民俗类,民俗具有团块性、区域性、生活化特点,思考其文化基因,如祭祀、集市、文化情怀表达等要素,强调遗产保护根在教育,应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做好课程设计,确保非遗进校园的持续性。

许钰民老师强调民俗文化,第一要做出差异性,抓住地方的特色,符合地域的调性;第二要吸引年轻人,传承的队伍有年轻人的加入才能充满生气、朝气;第三要更专业,造型、服饰、动作等等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设计,才会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毕建新老师提出做非遗传承,也要考虑到产出,有可持续性,这才是非遗“活化”。从政府层面,要做好宏观的规划设计,把分散的资源、点位整合串联在一起,要有故事讲,讲的好、讲的多样化。还有文创产品的设计,怎么又有地方特色,又能吸引年轻人来消费,打造成地域的品牌。

未来,度假区(阳澄湖镇)将继续探索和创新非遗的传承之路,让圣堂庙会的独特魅力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通讯员 周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方滢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