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一壶清茶,在禅茶舍品茗望落日余晖;择一间民宿,在山林中听虫鸣看云卷云舒;再与三五好友,体验非遗美食制作技艺……
走进位于江西赣州寻乌县晨光镇民裕村的“花开了生态景区”,黄杨、红豆杉、茶花、罗汉松、紫薇等树种遍布山岭,各式各样的民宿或屹立山腰,或临于水岸,或坐落于山顶。每逢周末,景区游人如织,民宿一间难求。昔日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一座美丽的“金山”。
11月28日,“传文化薪火 奏时代强音”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寻乌,开启一段“荒山”寻“金”之路。
十几年前,“花开了生态景区”还是一片柑橘山。背靠这座山,寻乌县晨光镇居民的日子过得也安稳,柑橘山成为他们的“希望山”。然而好景不长,柑橘山爆发了黄龙病,成片的柑橘树染病枯死,村民的收入大幅减少,“希望山”成了一座“荒山”。
“没了柑橘,出路在哪?”“开山种地,走老路可不行!”晨光镇的村民一度陷入迷茫。
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2018年,花开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静将这座“荒山”承包了下来,根据地势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将其划分成不同区域,规划设计层次鲜明、内容丰富的生态项目,并带着几十位民裕村村民上山种树,还“绿”于山,准备将其打造集文旅观光、森林康养、欢乐游玩、研学教育、饮食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
沿着景区道路慢步向山上走去,琳琅满目的珍稀苗木长势喜人,湖边一排排罗汉松、一株株紫薇引人注目,年轻的女游客拿出手机与它们同框共享美丽瞬间。
“你看这片区域种植的都是黄杨树。别看它个头小、长得慢,再过几年,一棵黄杨能值好几万,而这片山我种植了26000多株。”汪静扳着手指头介绍,整个景区占地面积约1800亩,除了种植黄杨,还种植了8000多株红豆杉、70多种茶花以及大量罗汉松、紫薇等珍稀树种,整座山价值不菲。
但随着珍稀苗木投入越来越大,且苗木种植周期长,花开了公司意识到,短期苗木产业很难变现,单纯的种植老路子无法实现青山与金山的转化利用,“弄不好又是一条‘荒山’路”。
为此,花开了公司开辟旅游+花木种植双产业互惠互利道路,将旅游收入平抵日常运转,提升花木年轮价值,同时为旅游赋能,打造名贵花木名片,并以客家民俗文化、花木盆景文化、茶艺书法文化等提升景区旅游品位。
在客家文化民俗体验馆,碓臼、黄元棍、大木锤,组成了制作客家美食“黄元米果”标配工具。来体验的游客按照操作流程,碾压、拍打、揉搓,分工协作一同体验制作流程。“将客家文化融入于生态文旅中,探索文旅多样融合的新路径。这即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汪静说。
守住“荒山”就守住了“金山”。近年来,随着花开了景区越来越火,寻乌县村民也不再迷茫,开始有了新奔头。
曾经背靠柑橘山过日子的晨光镇民裕村村民李永娣在去往景区的路上开了一家客家民俗饭店——河角农庄。“外来的游客喜欢品尝客家美食,饭店最多的时候接待超过50桌次,游客超过400多人。”李永娣翻开记录本告诉记者,每天都能保证有30桌次,有时候人手忙不过来,还得临时叫几个村民过来帮忙。
与李永娣不同的是,曾宪余、刘玉兰等十几位村民则成为花开了景区的一员,学习种植新技木,成为守山护苗使者。“在这里,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这比以前收入高了很多,在小县城里已经很不错了。”曾宪余说。
2023年,花开了公司旅游营收300多万元,带动周边近30户村民致富,拉动消费超270万元。未来,随着苗木产业不断壮大,花开了公司营收将实现幂数增长。
一座荒山蕴多“金”,花开了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