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黎平古城翘街:红色旅游别样红

旅游资讯 10 0

本文约1779字,阅读约需4分钟

近日,记者来到黎平古城翘街,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翘街又称“扁担街”,因街道中间平坦、两头翘起而得名,自古为商贾重地,承载着黎平的厚重历史与红色文化。

行走在翘街,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以四合院为主,青砖灰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

在翘街中段一座徽派建筑的匾额上,“黎平会议纪念馆”几个大字古朴庄重,熠熠生辉。

图为黎平会议会址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记者和游客们一起,共同回溯9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黎平。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翘街二郎坡46号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秦邦宪、张闻天,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出席会议。会议解决了中央红军的转兵问题,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决议》,揭开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新篇章,迎来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

图为冬日翘街。张才林 摄

纪念馆中陈列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还原的历史场景,都在诉说着中央红军在黎平的宝贵历史,展示着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令参观者为之动容。

“通过参观实物和图片,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不怕苦、不怕累、自强不息的精神,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备受教育和鼓舞。”来自四川的游客小黎深有感触地说。

2006年6月6日,翘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翘街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以及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重要节点。

“这里是红军入黔第一站,不仅开启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序幕,更孕育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新时代黔东南精神。”黎平会议纪念馆产业发展部主任胡宗瑜说,翘街如今已成为当地打造红色旅游的样本地标。

去年,黎平会议纪念馆参观接待量达26万人次。截至10月底,今年入馆参观人数已逾20万人次。

近年来,古城翘街围绕提升打造红色文化宣传地、红色文化体验地、长征精神研习地的目标,在强化基地宣教功能的基础上,盘活“展览、宣教、文艺”资源,创新红色文化“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宣教模式,推进红色文化宣讲主动“走出去”,助力红色文化绽放新魅力。

“长征精神是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在这里开设红色公益讲座,就是要把它宣讲好传承好,培养更多的红色宣讲员。”作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贵州省长征故事优秀讲述人张中俞将工作室教学基地设在了翘街。

如今,每逢节假日,位于翘街上的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住址、红军广场等红色景点,总是游人如织。人们在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汇聚了创造美好明天的强大力量。

在红色文化涵养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扎根翘街,1.4公里长的街面上,集结了100多家商铺,90%的经营者是本地人。

“今年茶叶销售额已达460余万元,为创业以来新高。”在翘街经营“博朗茶庐”的杨平高兴地说,随着红色旅游的火热,生意越来越兴旺了。

在红色旅游的引领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彦婷刺绣工坊创办人陆永江在翘街开设了侗族服饰销售店,组织绣娘生产销售民族服饰和工艺品,今年上半年销售额300万余元。

图为翘街雨景

“我在翘街开店10个年头了,别看这个普通的侗族服饰店,背后其实有100多个绣娘一起在做这件事,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呢!”陆永江表示,自己从小在红色文化熏陶中长大,现在又是翘街的一员,长征精神给自己的内心和事业都带来巨大的动力,自己有责任把它传承好。

“簸箕转得哗哗响,我为红军簸米忙。簸箕装满穷人心,心心向着共产党……”位于翘街一端的红军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地群众正在为游客表演歌舞《我为红军簸米忙》,精彩的演出赢来观众阵阵掌声。

据悉,当年红军就是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并向穷人分发粮食、被褥、锅碗等生活用品。

历史的脚步虽已远去,先辈们的精神底色却愈发清晰。

图为翘街夜景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竞相走进黎平翘街,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促进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

2023年,翘街接待游客112.27万人次,2024年1至9月达67.06万人次。

随着红色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古城翘街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