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特别报道:博物东坡

旅游资讯 9 0

海南日报2024年12月9日B01/B16版版面。本版手绘:陈海冰

大文豪、书法家、画家、造酒师、水利专家、旅行家、美食家……“千年一遇”的苏东坡身上有很多头衔,但最打动我们的,是他一生屡遭困厄,却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即便在最暗淡的时光里,他仍没有忘记关照身边的一花一木、鱼虫鸟兽。千年之后,他的审美观和热爱生活的生命观,仍不断带给我们感动和启发。

东坡关心粮食生产,观察到“露珠夜上秋禾根”的自然现象,被贬黄州期间,躬耕于东坡之上,种植稻麦;每到一处,他都能重新发现当地的特色果蔬,无论是岭南佳果,还是寻常的荠菜、芋头、萝卜,都能品出新滋味;东坡虽是吃货,却时常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友爱和怜悯,他在儋州养了一条叫“乌觜”的小狗,还曾去江边放生鱼;他喜欢收藏砚台、墨块、沉香,文房雅器几乎无一不通,还对建筑颇有研究,用今天的话说,称得上是一位博物学家。

12月8日,2024年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在儋州开幕,本期《海南周刊》以“博物东坡”为主题推出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博物东坡·粮食丨稻禾情深忧民生

他走到田野上,走进百姓中,去看春秧的长势,去瞧秋麦的收成。甚至,在黄州那块名为“东坡”的土地上,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农民,种茶、种菜、种粮食。最后,“东坡”这个词,也由一块普通土地的名称,变成了一个流传千年的文化坐标。今天,我们不妨回归那块土地,从那里长出的粮食中,找寻东坡的精神密码。

博物东坡·果蔬丨东坡盘中果蔬:人间有味是清欢

文人以笔表达的清雅世界似乎离口腹之欲很遥远,苏轼却从不羞于表达对美食、对果蔬的热爱。饱满鲜红的荔枝,临水疯长的蒌蒿,破土而出的韭菜,青翠鲜嫩的荠菜……宦海几度沉浮,他不执着于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保持“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态,珍藏一份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在寻常瓜果蔬菜中寻找悠闲自适的精神体验,终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

博物东坡·竹木丨“植”此青绿见精神

作为宋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与前人相比,苏轼表现出了更加宽广的审美视野。他在《超然台记》中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他在这里所说的“饱”,并不局限于生理饮食上的“饱”,更多意味着精神心理方面的满足。的确,草木在东坡的人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坡与树之间的故事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博物东坡·花卉丨四时花语寄流年

中国古代诗人很早就用花意象表情达意,比如《诗经》中以桃花比喻将要出嫁的新娘,以棠棣比喻友爱的骨肉兄弟,以凌霄花的繁盛反衬人们置身荒年的无助。北宋大文豪苏轼是爱花之人,其诗词中常见花意象,涉及的花卉有梅花、菊花、桃花、荷花、牡丹、芍药、桂花、芙蓉花、月季花、木棉花、山茶花等三十余种,可谓一派繁花盛景。

博物东坡·草药丨大儒医者东坡:草木精华济世人

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他不仅以才华横溢的诗词作品名垂青史,更以豁达超然的精神境界为后世仰慕,此外他还以对草药的深入研究和对中医文化的弘扬而备受赞誉。他的一生,与草药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诗词中的吟咏,还是生活中的实践,都展现出他对草药的情有独钟与非凡智慧。他有着一颗医者仁心,用草药济世救民,诠释着无疆大爱。

博物东坡·茶事丨“茶专家”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将无尽的生活趣味藏进了叶芽之间,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来佳茗似佳人”,我们不妨透过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字,与东坡讨一杯茶吃。

博物东坡·动物丨东坡诗文中的“动物世界” 笔下万物竞自由

苏轼一生经历非常曲折,尤其是四十年宦海沉浮更是让人唏嘘不已,“历典八州,身行万里”是对其人生的生动写照。据相关专家统计,苏轼一生去过九十多个城市,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生都在路上”。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得苏轼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并将其融入诗文创作中,因此在赏读苏轼诗文时可以体会到一个丰富的动物世界。

博物东坡·宠物丨东坡豢养过的动物:乌觜随君天涯路

人在世间生活,不可避免地和大自然打交道,尤其是在古代农耕时代更是如此,动植物自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轼诗词文章中出现了大量动物,一方面是因为他足迹遍及全国各地,见识多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生活中常常与动物打交道,甚至自己还豢养动物,这些动物给他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同时还激发了他的灵感,创作了精彩的华章。

博物东坡·笔砚丨东坡与文房四宝:笔砚诗书福泽长

《苏轼全集》里有一篇《万石君罗文传》,收在“苏轼文集”部分,按理当是东坡的作品,否则不会入集。但有人疑惑,觉得东坡不会写这样的文章,因为它不是真正的人物传记,而是模仿唐代韩愈《毛颖传》写的游戏之文。韩愈《毛颖传》以拟人的手法写了一支毛笔的故事。这支毛笔正当其用时被封为中书君,当它毛秃,所写又不如君意的时候被贬,死于“管城”,这“管城”其实是笔杆。韩愈为此遭到了弟子张籍的批评,说他不该以文为戏。《万石君罗文传》也以拟人的手法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立传,现在找不到充分的依据说这篇游戏之文不是东坡的作品。韩愈和东坡是严肃的作家,都奉行儒学的道统,主张文以载道、文为适用,韩愈能够写,东坡也是能够写的,况且东坡在日常生活中比韩愈幽默诙谐得多。

博物东坡·香事丨东坡闻香:惜香更把宝钗翻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一生与香为伴,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被贬流放时,哪怕睡个午觉,身边也得焚着香,熏着香气酣然入梦:“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他是史上著名的合香高手,是对香有着深入研究的香论大家,他对合香的时节、香料、用具都非常讲究。在给“苏门四学士”之一、被称“香痴”的另一位大诗人黄庭坚的诗《和黄鲁直烧香二首》中,苏东坡写道:“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意即香要用心去品味,古人称之为“听香”,此境界非一般人所能抵达。

博物东坡·用品丨东坡制帽与酿酒:幽人先已醉浓芬

相传苏东坡晚年隐于蜀山,做过一种紫砂材质的“提梁壶”,仿灯笼样式。故事讲得蜿蜒曲折,甚至说这壶就叫“东坡提梁壶”,又称“提苏”。但这个故事并不真实,东坡晚年居儋,最后北归去了江苏常州,不幸病逝于常州。所谓隐于蜀山是后人伪托,也就不会有他在蜀山创制“提梁壶”的事。

博物东坡·建筑丨东坡的亭台楼阁:妙迹奇名竟何在

苏东坡有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他的一生也确实做到了如此洒脱。苏东坡暮年虽遇赦而北还,然而一路辗转,也并没为子嗣留下太多财物,但是,颠沛流离之中,苏东坡却在所经之处留下了不少亭台楼阁,为时人共享,任后人纪念,而后人又因着对苏东坡的怀念修建了更多建筑,累世迭代,蔚为大观。若苏东坡泉下有知,恐怕也会抚掌大笑,本是随性而为,无心插柳,奈何柳已成荫,且下自成行。

总策划:林绍炜

执行策划:周华岚 张一强 岳嵬 李丛娇

主编:罗安明 侯赛 杨道

视觉设计:陈海冰 张昕

标签: 海南 东坡 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