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翟京元)或了解一段历史,或对话一件文物,或邂逅心仪文创,如今,周末“打卡”博物馆成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热门选择。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12月8日上午9时左右,不少游客在市博物馆门前拍照留念,他们以宏大的建筑为背景,随手一拍就是经典照片。
“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城市是河南新乡,我身后的建筑是平原博物院......”不少自媒体爱好者总是以这样的开场白与粉丝互动。他们有来自本地的视频博主,向全国网友介绍新乡的历史和旅游文化,其中不乏数十万、上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大咖。但更多的是从外地来新的游客,他们周游各地,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为当地旅游经济贡献看得见的流量。
据了解,市博物馆与新中国同龄,收藏的文物数量达3万多件(套),尤以青铜器、古字画、佛造像、碑刻拓片等为特色,其中关羽铜造像、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牛首爵、玉鸮、赵孟頫行书条轴以及水墨竹石兰图轴6件珍贵文物被评定为“镇馆之宝”,游客在这些“镇馆之宝”前驻足欣赏的时间最长。
相对历史文物,孩子们更喜欢到科技馆探索科学奥秘。在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拔河装置前,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在两端抓紧绳子同时用力,赢的却是力气小的小孩子。经过志愿者的详细解答,孩子们了解到了其中的缘由,也轻松学到了物理知识。
今年8月份,市博物馆吸纳社会优秀文创公司设计团队入驻,为游客和市民带来了参与性和互动性。来自西安的一名教师游客对孙怀忠老师的非遗传承技艺——毛猴爱不释手,盛情邀请孙怀忠老师到西安为师生讲一堂非遗课,孙怀忠老师欣然答应。从郑州来新乡做培训教育的几名女生,被司玉苗的国粹脸谱肖像漫画吸引,她们把自己的肖像漫画发到微信朋友圈后,很快便收到了众人的点赞,引得公司同事竞相预约作画。以文物作为印章图案在折子上“打卡”,同样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热情参与。
据介绍,市博物馆周末日客流量超千人次,周边停车位“一位难求”。
编辑:魏涛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