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代“旅游Vlog” 感受雪后太行美景

旅游攻略 7 0

太行山上 大雪初晴

行人匆匆 车声辘辘

明代一位画家冬游太行山后 挥毫泼墨

记录下了自己的“太行之旅”

三个看点 带你认识《太行晴雪图轴》

01

雪后太行什么样?

一个字:忙

数百年前

巍峨的太行山

被皑皑白雪覆盖

峰峦叠嶂 山石嶙峋

山间行人匆匆 车声辘辘

一派忙碌的景象

《太行晴雪图轴》以高远的视角

画出太行山的磅礴气势

尽显雪后太行山的空灵之感

整幅画可大致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

三层叠进 动静皆宜

近景处

山石斜卧溪水两岸

几棵老树枝干叠错 苍劲挺拔

水口处激流涌动 几艘小船停靠江岸

雪江渡口 牛车和旅人涉水争渡

中景处

客栈和庙宇掩映于树木之中

工整有序 刻画细腻

右侧山间的栈道有一商队

赶着驴 载着货

右侧曲折的山道上

有旅人挑担前行

远景处

重峦叠嶂 层层渐远

山巅和树枝被皑皑白雪覆盖

山景与旅人

是静与动的相互呼应

让荒寒静谧的雪山景色变得生动

也将太行山雄伟壮美的地貌展露无遗

02

跟着谢时臣游太行

“路线”都在画里了

《太行晴雪图轴》的作者

是明代画家谢时臣

他的雪景山水画多为全景式构图的大幅立轴

其中以《武当霁雪图》与《太行晴雪图轴》最具代表性

在这幅《太行晴雪图轴》中

几处错落有致的屋舍、庙宇

是画中的一大视觉焦点

也是画中旅人的目的地、经停点

迂回萦绕在山间

将整幅画的空间贯穿起来

《太行晴雪图轴》中

有山巅的楼观寺宇、山腰处的客栈酒肆、回旋盘绕的栈道

△《武当霁雪图》,上海博物馆藏。

《武当霁雪图》里

有峭壁上的南岩宫、亭台楼阁、沟通两山的小桥……

两画均在不同位置分布着一些建筑

贯通出若隐若现的盘山路径

形成一个沟通往返、可行可游的具有现实感的行旅盛境

03

如何不落一笔却通篇皆雪意?

关键是“留白”

在我国古代

画家以画作记录着出游时看到的景色

他们以写生技法描绘实景、实境

因此有了这种纪游图

就像一篇水墨版“旅游Vlog”

明代吴门画派是纪游图的发展高峰期

(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活跃于今苏州地区。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画家乘兴而游 归而作画

或罗列地景 或描写名胜

还可以题诗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感

于是就有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旅游日记”

△谢时臣画像

谢时臣长期生活在苏州

深受吴门画派的影响

于是将游历山水的经历“落实在笔头上”

创作了大量山水纪游图

晚年尤其爱画名山雪景

明初浙派画家常用浓墨来衬托雪的厚重

(浙派是明代早期的一个绘画流派)

而谢时臣则不落窠臼

在这幅《太行晴雪图轴》中

他以淡墨渲染

又注重墨色的深浅变化

用这种丰富的层次衬托雪后太行的空灵美感

谢时臣以不浓不淡的墨色勾勒山体轮廓

并以留白形式“借地为雪”

不落一笔 不染一色

却使整幅画都充满了雪意

△《太行晴雪图轴》和《武当霁雪图》

谢时臣的画“颇有胆气,长卷巨幛,纵横自如”

既恢宏大气 又清新秀雅

是明代少有的兼具“吴门画派”和“浙派”绘画技法的山水画家

几百年前

人们穿梭在巍峨太行间

雪后盘车行旅的美景

就这样被定格在这幅长卷之上

标签: 太行 vlog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