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上帝信道长!武当山上,为何挤满了沉迷“修仙”的外国人

旅游资讯 5 0

如果你去到武当山的道观中,可能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景象:一些高鼻梁、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穿着道袍,梳着道士的发型在练武功。

在古色古香的道观面前,这样的搭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不禁让人疑惑,怎么外国人也来武当山修仙了?难道他们不信上帝了,改信道长了?

武当山巍峨矗立于湖北省西北部,青峰叠嶂,云雾缭绕,自古就是道教圣地。

这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吸引全球游客的东方圣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慕名而来,寻访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道教圣境。

武当山的道教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

当时,道士张三丰在此修道,开创了武当道教的先河。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逐渐成为著名的道教圣地。

到了明朝,武当山迎来了鼎盛时期。明成祖朱棣大兴土木,修建了金顶、紫霄宫等宏伟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皇室家庙”。

这些古建筑至今仍然巍然屹立,见证着武当山悠久的道教文化。

近年来,武当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据统计,2024年1月至8月,武当山接待海外游客约2万人次,同比增长150%。

全年入境游客数量更是突破40万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现象背后,既有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因素,也与武侠小说和功夫电影在海外的广泛传播密不可分。

武侠小说在海外的流行,为武当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文化输出”。

90年代末兴起的网络文学,如《盘龙》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后在国外广受欢迎。

美籍华裔外交官赖静平创办的武侠世界网站,每天阅读量超过10万,吸引了大批外国读者。

这些读者通过武侠小说,接触到了中国的武术文化和道家思想,进而产生了亲身体验的愿望。

在众多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中,美国青年杰克·平尼克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

1990年出生的杰克从小就痴迷中国功夫电影。他反复观看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的电影,梦想有朝一日能亲身学习正宗的中国武术。

2010年,20岁的杰克终于踏上了寻师之旅。

杰克的武当之行充满了戏剧性。他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镇出发,辗转北京、武汉,历经24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武当山脚下。

幸运的是,他正好赶上武当山国际武术班首次招生。杰克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开始了他的武当修行之路。

初到武当山的杰克,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但他的诚心和毅力打动了武当山的道长们。

在袁师懋道长的指导下,杰克开始了艰苦的修行。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练习软气功、硬气功,还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家哲学。

杰克的勤奋和天赋很快得到了回报。三年后,他正式成为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弟子。

这个来自美国的年轻人,不仅掌握了高超的武术技艺,还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

他学会了古琴、洞箫等传统乐器,研读《道德经》和《黄帝内经》,甚至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4年,杰克学成归国,在美国开设武术培训班。

然而,他很快发现,西方社会对中国武术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怀念武当山的修行生活,杰克于2018年重返武当,继续深造。

如今的杰克,已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洋道士”。他不仅精通武当武术,还能用流利的中文与游客交流,成为武当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杰克的故事只是武当山吸引国际游客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里,或短期体验,或长期修行,感受着这座道教圣山的独特魅力。

那么这些洋道士的“修仙”日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仙门日常:异国修行者的武当生活

清晨5点,武当山上的五仙庙还沉浸在朦胧的雾气中。

突然,一阵悠远的钟声打破了寂静,唤醒了沉睡的修行者们。来自14个国家的25名外国学生,开始了他们一天的道家日常。

5点30分,身着白色道袍的修行者们聚集在庙前广场。

他们面向东方,双手缓缓划圈,吐纳吸气,仿佛要将初升的朝阳尽数吸入体内。

这是“丹凤朝阳功”,据说可以吸收日月精华,增强元气。随后是“哈哈功”,只见他们边拍打全身经络,边发出响亮的"哈"声,将体内浊气排出。

美国学生Sam笑称,“这比咖啡提神多了!”

7点,简单的素食早餐开始。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几样清淡的小菜,虽然朴素,却让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瑞士针灸师诚静感叹道,“以前我离不开咖啡,现在反而爱上了豆浆的醇厚。”

用餐时,他们保持安静,细嚼慢咽,将每一粒米都视若珍宝。

饭后,他们还会喝上一碗“回龙汤” - 用开水冲洗碗底,分三口饮下,以示对食物的珍惜。

9点,武学修炼正式开始。年轻的美国小伙杰克作为三丰派第十六代传人,担任了授课老师。只见他身形矫健,动作行云流水,带领大家练习武当太极拳。

拳法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修行者们跟随杰克的节奏,缓慢而坚定地完成每个动作。

来自爱尔兰的Tom曾因精神压力过大而来到武当山,他感慨道,“是太极拳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下午,修行者们转入道学研修。他们围坐在大殿内,聆听道长讲解《道德经》。

虽然大多数人中文水平有限,但他们用拼音记录,认真钻研每一句经文。

德国姑娘Anna创造性地用画小人的方式记录剑法动作,短短三天就能将一套复杂的剑法练得有模有样。

傍晚时分,修行者们开始采集山中草药。来自奥地利的Mani兴致勃勃地向同伴介绍,根部可以泡酒,对关节炎很有效。

他们小心翼翼地采集,准备晚上制作药酒。Mani笑着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精神上的根,没想到还治好了多年的胃病。”

夜幕降临,修行者们在烛光下打坐冥想。寂静的殿堂里,只有微弱的呼吸声。

他们静心凝神,努力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法国学生理中感慨道,在这里,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医养生,道修心,这才是圆满的人生。

这样的生活,对许多人来说或许枯燥乏味,但对这些异国修行者而言,却是身心蜕变的奇妙旅程。

英国商人Laura原本是国际公司高管,如今在伦敦开设中医诊所,每年都要回到武当山“充电”。她说,“道家文化给了我新的人生方向。”

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被武当山的道家文化吸引。他们中有寻求身心疗愈的,有探索东方智慧的,也有希望传播中华文化的。

德国道长Patrick Liu在莱茵河畔建立了道观,将武当文化带到了欧洲。他表示,道家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内外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武当山上的修行生活,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回归本真、寻找内心平静的可能。

而这些外国面孔的修行者,则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座座鲜活的桥梁。正如道家所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或许,这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生活智慧。

在当代社会,"修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道教修炼,而是演变成一种追求身心平衡与疗愈的生活方式。

人们通过太极拳、气功、冥想等方式,寻求内在的宁静和力量。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这些源自道家的实践方法成为人们缓解压力、恢复活力的良方。

同时,修真也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归宿。

道家的“无为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衡点。

而道家思想在全世界内的广泛传播其实是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从《道德经》的多语种翻译到国际道教论坛的举办,道家文化正以多种形式融入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

在“修真潮”兴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传承道家文化,避免将道家思想简单化或商业化。

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促进道家文化的创新发展。

结语

有人说,“道不轻传”,怎么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样教给外国人?

也有人说当年菩提老祖就连猴子都愿意传道,有教无类才是正确的。

可是无论如何,“洋人修真”这个现象都证明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而且,我们也不应过分神化"修仙"这个概念。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武当山所谓的"修仙",更多是一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平静的过程。

武当山上的外国“隐士”:沉迷中国传统文化,想要传承武当武术——凤凰WEEKLY——2023年9月20日

标签: 武当山 上帝 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