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探路上新街
文/姜苗林
连接杆石桥、青年桥到上新街北口三点几乎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现在的上新街北口是东西走向的泺源大街。已经记不起这一路段的泺源大街过去是叫西青龙街还是叫永长街了。只记得这条街上是回民聚居的地方,道路拓宽之后,回民小区建在了泺源大街的北边。几乎与上新街相对。小的时候去工展馆参观或者到大明湖游玩,就是从上新街过来,穿过这条记不起名字来的路段,然后到共青团路再向北。这话说起来都快六十年了。一条胡同口,灰砖发券,一束丁达尔光投进胡同里,有人影绰绰。好有诗意。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意中的“深巷”。没有看到卖杏花的小姑娘,是一位穿着厚厚棉衣的老者。正好迎面问他一句:“泺源大街杆石桥这一段以前是叫永长街还是叫西青龙街?”
“永长街是从杆石桥到城顶的那条路,西青龙街是从杆石桥往正东的这一段路。”
所谓“城顶”也只有老济南人听得明白,就是共青团路老电报大楼那个位置。上新街中段多了一座“中国邮政”的建筑,牌子上写的是“万竹园邮政所”。现在还有谁写信啊?邮局、邮筒也已经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看这意思,将来是要与泺源大街北面的万竹园连成一片,好让游客在这里打卡盖邮戳。很快这里将会成为新的网红地。到时候会不会也树立一块网红的牌子:“我在上新街很想你哦。”
或许是路面抬高了,或许是长大了,小时候看着那么高大的博物馆建筑,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但仔细想,应该是城市中的高楼太多了。几十米几百米的高楼比比皆是。高大的博物馆只能留在记忆当中了。上新街的南口与博物馆相对的那个位置,一座四、五层高的楼房也拔地而起,楼顶也有“上新街”三个字。虽然外表没有装修,却已经可以想象得到装修好了的模样了——或许它与路北端的那座巴洛克风格建筑的色调差不多。一南一北也算是一呼一应。
上新街的南口封闭着,一侧还设有门禁。临走出门禁的时候问了一句:“上新街什么时候开街呀?”
“快了,大概明年吧。”
12.1
壹点号 畅叙幽情